江用文在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演讲
每经记者 靳水平 宜宾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张海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产业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历史的积淀,同时伴随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也亟待解决。随着消费升级的影响,茶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变化。
“茶产业产能过剩,劳动力不足,茶农和茶企安全意识淡薄,是目前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3月17日,在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产业年会上,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姜永文表示。随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姜永文表示,茶产业发展不仅要树立优势品牌,还要按照国家茶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引导茶产业向优势区域靠拢,重点扶持和升级优势茶产区,推动茶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
茶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茶叶总产量为255万吨,比上年增长6%。中国工业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茶叶年消费量达190万吨,同比增长4.4%。事实上,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消费增速始终低于产出增速,茶叶库存不断增加,因此我国茶叶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江永文在宜宾国际茶产业年会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茶产业规模势头将持续,产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茶叶消费增速将低于产能增速,产消失衡加剧。
“2018年茶园面积仍将增加,达到310万公顷,采摘面积将超过254万公顷,同比增长5%以上。预计2018年茶叶总产量将达到270万吨。茶叶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市场竞争加剧,茶园废弃与新建并存,部分地区将继续开发新茶园,部分地区将废弃。”江永文说。
为此,江永文建议加强茶叶的专业化和品牌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企业市场地位,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茶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发展茶叶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除了产能过剩,其实近年来,茶行业的劳动力短缺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宜宾当地一家茶叶企业的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是茶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会上,江永文用数据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2017年全国采茶员工资同比增长4.94%,约117元/天,采茶员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持续制约行业发展。
此外,茶产业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茶农和茶企没有质量安全意识,影响质量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极少数茶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掺杂掺假,非法添加禁用化学品。”江永文说。
蒋永文建议,强化茶农和茶企绿色安全生产理念,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贯穿全过程,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工艺升级,构建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确保环境友好和产品安全。
建言地方茶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宜宾市作为国际茶产业年会的举办地,有着3000多年的种茶历史。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宜宾茶园总面积达110万亩,干茶总产量达6.33万吨,茶叶综合产值再创历史新高宜宾也是中国早茶之乡。宜宾一年四季1月下旬至2月上旬均可采摘单芽茶。因此,宜宾成为全国茶叶主产区唯一一个四季分明,能在1月底至2月底分批提供早春绿茶的区域。
="font-size:15px;">谈到宜宾茶业发展,江用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宜宾早茶是宜宾茶一个重要特色,但不是唯一特色,早茶既有优势,也有局限。一旦其他产区产茶以后,早茶的优势就削弱了。宜宾的茶还是要以优质化、特色化为目标,这是宜宾茶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江用文还建议,宜宾茶业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培育龙头企业:一方面鼓励公司加合作社和农村模式;另一方面要探索专业化发展,通过专业化组织,提高茶叶专业化水平和茶农专业技能。
江用文最后指出,对于宜宾茶业来说,扶持品牌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坚持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不能只重视公共品牌,忽视企业品牌,另外要树立不超过三项拳头产品,因为竞争力和核心产品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核心产品不被市场认可,可能会削弱品牌形象。”江用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