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十二月七日电(记者题:从地方研究所到世界“烽火台”——烽火通信专注技术创新之路)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陈俊
烽火台,古代用来点燃烟花,传递重要信息,是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如今,通信手段不断更新,通信技术不断提高,但“烽火”——烽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始终不可避免。这家源于科研院所改制的科技企业,在全球率先实现了48亿人可以同时在一根粗毛光纤上通话。近三年来,连续五次刷新世界纪录,申请国内外专利1174项,提交和批准国际标准13项,提交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文稿24203份。
“烽火通信专注创新,不断超越,持续引领和制定全球光通信标准,逐渐成为全球‘烽火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葛军表示,烽火通信在超大容量、超高速、超长距离光通信传输领域多次成功冲击世界前列,跻身全球光传输和网络接入设备及光缆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家企业。在南美、南亚、北非有多个工业基地,产品种类齐全,已出口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半个月后,12月25日将是烽火通信的17岁生日。
17年前,为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趋势,武汉邮电学院正式成立烽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武汉邮电学院原本只是武汉郊区的一个研究所。1976年生产出国内第一根实用光纤,研制出第一套光通信系统设备。
得益于武汉邮电学院的“核心技术”,烽火通信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沿着光通信技术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行。企业家们为此定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但成立之初,烽火通信遭遇“全球网络泡沫”破灭,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影响,销售收入缩水50%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国有科研院所留下的“市场意识淡薄、管理效率低下”的缺点正在新成立的企业中逐渐显现,公司员工对市场的寒冬感受不深,不思考变化。
在痛定思痛后,烽火通信先后进行了人力资源优化和组织绩效提升改革,并开始降薪裁员,激发创新人才潜能。同时,要推进市场驱动创新,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流程,实施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据统计,烽火通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光纤通信领域的大部分重点项目,90%以上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产业。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标志性的创新不断涌现。截至目前,烽火通信拥有20多项国际专利和近百项国内专利,拥有多项ITU电信标准。其中,LAPS和MSR三项ITU标准的提出,引领了我国在ITU标准史上制定和掌握电信技术标准的突破。世界通信标准不再仅仅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俗话说“三流企业卖劳动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由于掌握了行业标准,烽火通信在全球市场拥有重要话语权。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产品和解决方案已成功进入俄罗斯、东南亚和欧洲,打破了fo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
除了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是烽火通信制胜的又一法宝。为了占领100 G技术的巅峰,烽火通信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R&D布局,先后承接了“973”工程和“863”工程。这不仅促进了烽火通信在光通信技术上保持领先,也使其新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领先。
尽管在光通信领域的地位日益巩固,“超前布局、领先研究”始终是烽火通信的生存法则。因此,烽火通信提出,未来将致力于从“光通信专家”向“ICT专家”转变,面向“互联网+”和网络强国建设,将信息基础设施及其智能应用作为战略发展转型的核心方向,全力推进FIT Cloud云网一体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