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蝶恋花最好听的是哪首 蝶恋花歌

晏殊是北宋婉约词作者的代表人物,而苏轼则以豪放词著名,他二人各有一首 《蝶恋花》 。

前者因境界辽阔高远,久负盛名,被王国维用作“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第一重境界”的代名词;后者豪迈于婉约,佳句不断,开宋词新风。两词各有千秋,读罢令人回味。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两个人的作品。

一、《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晏殊

蚕菊愁烟,兰哭露,帘凉,燕子飞去。明月远不恨,倾朝暮穿珠湖。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攀高楼,望天涯。如果要送彩色的笔记和尺子,哪里知道山长水宽?

单词的自由翻译:

一大早,栏杆里的菊花满是烟和愁,兰花沾着露珠,仿佛在哭泣。一对燕子成双成对地飞走了,窗帘上带着一丝寒意。只有天上的明月不知道人间离别的悲欢。从昨晚到早上,它斜斜地照进猩红色的窗户。

昨晚,西风吹了一夜,吹散了门前树上的绿叶。独自爬上高楼,看着你离开的路,慢慢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我想给你寄一些诗歌和信件,但我不知道你去了哪里。

虽然颜姝这个词是一个优美的词,但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开始,整个境界与气象都变得截然不同了。写出了一种西风扫落地,“众芳凋零”的感觉,历来被认为是“忧世”的名句。的后半部分

词中的菊花和兰花都是君子,象征着人格之美。他们为什么哭?因为昨晚西风冷,窗帘也冷。古人用东风代替春风,西风就是秋风,秋天有寒气的形象。

综合全词来看,这并不是一首简单讲述离别情的婉约词.此外,关于这首诗的主角是谁,性别是什么,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人坚持男主角一定是女的,因为有燕子一起飞,明月留下恨的描写。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从菊烟、兰露以及西风凋碧树的阔大气象来看,这分明是一首政治隐喻词,主角当为男性。

作者颜姝出身富贵,当上宰相后深得宋仁宗赏识。从大的方面来看,他的生活还是比较顺利的。因此,人们经常嘲笑他

学小儿女态,填闺怨词,不免造作。


但是,一个词作家的内心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敏感。他又不是真的女子,他写这些闺怨词,明显是借着闺怨,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那是什么样的情呢?很可能就是因为政治风暴,让他被贬之后产生的一种离情。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晏殊因撰写李宸妃墓志的事被人弹劾。说他故意不把李宸妃是宋仁宗生母的事写进墓志,是欺君。后来他被贬到颖州,十年后才得以还朝,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被贬。


太后刘娥去世后,朝中风向起了新的变化。宋仁宗是一位好皇帝,他并没有在刘太后去世后有什么特别大的动作。表面看来,仿佛仅是晏殊被贬而已。不过这件事在晏殊本来,就是一件大事。


作者把人生中的这种体验引进了词作当中,进行了艺术加工。于是成就了千古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就将词中主角从一个怀着闺怨的形象,出脱成了一位忧国忧民的高人雅士模样。成就了全词历久不衰,回味无穷的魅力。


二、《蝶恋花·春景》赏析

《蝶恋花·春景》——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作意译:


花朵褪去了红色,青杏才刚长出来。燕子正要飞去,却又不舍地绕着江村飞翔。柳絮都快被风吹尽了,天涯哪里没有芳草呢!


围墙里面传来女子荡秋千嬉笑的声音,围墙外的行道上,路人面无表情地走着。笑声渐行渐远,行人怅然若失,他的多情被女子的无情给惹恼了。


苏轼虽然是豪放派词宗,但是事实上,他的婉约词也写得非常的好,并且数量还颇多。这一首《蝶恋花·春景》在写情之余,不失其潇洒气质,对词中人的情绪起伏刻画得非常细腻。


词作上半部分的情绪起伏有致,第一句、第四句写“落”,第二、三句、第五句写“起”,读来自然流畅,情致婉转,却哀而不伤


花儿褪了色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但是青杏同时结了果,这讲的是一次新陈代谢。暮春时分,燕子想要飞走,却依依不舍地绕着江村飞翔,这些都是让人心情舒畅的事。


接着词人说,柳枝上的柳絮又被吹得更少了,情绪一下子又低下去了。但是他马上安慰自己,何必想那么多呢?那柳如是烦恼,散了也好,天涯何处无芳草!


他努力地想要从与爱人分手的伤感情绪中挣脱,刚刚打起精神,却听到围墙里面传来一阵女子的欢声笑语。那个女孩子在和人荡秋千,她和他隔着一堵墙,就像是隔着一个世界一样。


她在墙里笑得那么没心没肺的,他却在墙外踽踽独行。这样想着想着,慢慢地走远了,笑声也渐行渐远。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仿佛在生那女子的气。


他在气什么呢?气那女子没心没肺!不像他,还在为了与爱人分手而伤感。好不容易让自己鼓起勇气忘了对方。可墙里这个女子却在那里嘻嘻哈哈,有什么好笑的呢?现在就笑吧,以后有得你哭!


苏轼这首词写得充满了矛盾,主角的情绪一直跟随着外在事物的变化而起起落落,特别有意思。从词作中看,主角是一个性格十分洒脱的人,她(或者是他)应该刚刚才和心上人分了手。


时间在清明节前后,花儿退了色,他也失了恋。本来情绪很糟糕,但他发现青杏已经长出幼果,燕子从头顶上飞过,仿佛舍不得眼前的小村庄,于是围着绿水人家绕了好几圈,这一切都是有情的。


柳棉就是棉絮,柳树象征着离别。柳絮又被吹得少了一些,心中的愁丝又减了一些。不过,她自己陷进了那种分手的悲伤情绪里,一时之间还出不来。所以她才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劝慰自己。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让她听到了墙里佳人荡秋千时发出的欢声笑语。这种笑声可能让她联想到过去和心上人在一起的时光,以及从前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吧。


她最后有一些恼怒了,所以是“多情总被无情恼”。杜牧有诗云:多情却总似无情。那墙内女子的欢笑,未必不是因为她的多情才发出来的。但是,听到墙外行人的耳中,却变成了无情。


多情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滥情”。对于她自己来说,她是多情的。对于被她伤害的人来说,她就是无情的了


结语

晏殊擅长写婉约词,但是他的《蝶恋花》下半阙却写得气象寥阔,境界高远。苏轼擅写豪放词,他的《蝶恋花》却写得十分婉约动人。


这就说明,在真正的宋词高手那里,创作时并不会预先想到“婉约”、“豪放”的区分。一切创作理论与风格的划分,都是落后于创作实践的。


因此在进行创作时,只要有所感悟,就应当随时打破一切框架和束缚,随心所欲地去进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