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地图
徐文荣老了。毕竟他已经83岁了,但是说话的时候,他的精神和很多年前见到他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他的发言依然直白,观点依然犀利,思路非常清晰。他依然是那个住在横店镇却看破世界的倔强“农民”。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横店当党报记者,当时横店因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刚刚崛起。但正是在那个时候,徐文荣开始计划重组横店的“河山”,发展旅游业。事实上,横店当时并没有什么著名或不知名的景点,这也是当时没有人相信横店可以发展旅游业的原因。但是徐文荣不相信这一点。“什么都做不了。”他带我去看镇南的镇北,镇东的镇西,说要在这里建酒店,建大佛.甚至我也不确定那时他能不能做到。
后来,徐文荣真的神奇地创造了宫殿和景点,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成为现实。今天的横店,不知道有多少宫殿和古建筑。一个普通游客在横店玩两天都玩不完。去年,游客总数达到1800万人(平均每天近5万人)。
有人可能会说,横店这么多建筑,不过是一堆钢筋混凝土;有人可能会说横店只是一个影视城。事实上,如今的横店建筑虽然被模仿,但质量越来越高,有些是真品,甚至超越了古代工艺,可谓美不胜收。这些建筑、景点、收藏珍品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凸显(当然还需要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些仿古建筑背后的高科技元素也不容忽视。比如《火烧圆明园》的一场现场演出,运用现代音响、光电和高科技,生动地反映了170多年前屈辱的历史,让人感慨万千,深受教育。据说某领导来横店考察,说高科技旅游要靠横店。
谈到高新技术,徐文荣笑着说:“影视旅游产业只是横店的副业,高新技术产业才是横店的主业,包括磁性材料、医药、机电、节能照明等行业,已经成为行业龙头,正在与世界接轨的大踏步前进。目前,横店共有四家上市公司。但我们不参与各种富豪榜,这是我们横店集团的规矩。”
和徐文荣交流,他想到哪里说,但每一句都是大道理和大道理;有点土,但发人深省:
有人说我们在鬼混,我们有点“鬼混”,但我们有依据。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工业和旅游业需要土地,土地指标太紧,等不及了。但我们用的是荒地,不知道20多年来被炸过多少座山。原来我们横店很小,面积只有32平方公里。现在,面积已经扩大到123平方公里,有122个行政村。后来,所有引进的村庄都很富有。现在政府已经为我们规划了35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开山,所以很难一下子全部完成。
当我去上面的政府机构做生意的时候,人们经常对我说:“老徐,一半人打招呼,一半人说你不好。”我说:“你们一半干部说我好,很好。我很满意。我是农民。”
我从事旅游和文化。有人说我是小学生,不懂文化。如何才能从事文化?我说:“你的文化天赋不懂文化。文化人只知道理论,只知道怎么说,却不知道怎么做。”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来采访,连续10次问我是不是横店的“皇帝”。我生气了,问对方“什么意思?”横店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大家的。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横店。
很多年前我就说过横店想打败美国好莱坞。很多人不信,美国人也不信。但是现在美国影视行业走下坡路,没必要那么多人才。加州的电影电视学院做不到
这就是富有远见、智慧,敢于思考、敢于行动、敢于承担责任的徐文荣!
在中国企业家中,扎根、改造、建设家乡的只有少数。徐文荣的成功不可复制,但它的精神永远闪耀!
在徐文荣的创业历程中,承受最大压力和责难的不是圆明园的重建
莫属。光这中间的曲折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如今,历经5年时间,占地7200亩、投入300亿元的圆明新园已初步建成。站在这些恢宏的建筑面前,徐文荣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说:“当年有位专家就是不愿意给圆明园的图纸,我出钱买也不行,借也不行,因为对方认定我说的是大话,肯定建不起来。”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你认定我干不出来,我不光要干出来,还要干得好。徐文荣说,文化是万万年的。现在横店旅游已是金字招牌了,各地邀请我们去建设的地方很多,本来我计划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布置五大旅游影视基地,结果当我跑了这么多地方后,回家后发现腰不行了,躺了两个多月。岁月不饶人啊,我只得放弃。
徐文荣常说,自己是“苦难童年、奋斗青年、风雨中年、成功老年、伤感暮年、劳碌终年”。如今随着圆明新园的建成,“伤感”变成了欣慰。但是他依旧壮心不已,还有着宏伟的计划:复制布达拉宫;建设中国尼泊尔佛教文化园;在横店荒山的顶上建几座宾馆等等。
衷心祝愿徐老先生长命百岁,不断续写新的传奇!
(原题为《卷首 | 朱仁华: 不老徐文荣》。编辑张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