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村坚持走产业品牌发展之路。以村内纬度命名的‘23.5度柚’已成功注册商标,并向四面八方出口。龙塘村已经从一个‘三无’省级贫困村‘没地、没人、没钱’变成了‘扶贫样本’。”紫金县九河镇党委书记刘俊峰自豪地说。
近年来,紫金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使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多元发展,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涌现出一大批脱贫致富的显著事迹。
“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兴旺
“我儿子买了一辆新车,花了近1.5万元给眼前的黄泥路铺水泥。只要一家人不怕苦,不怕苦,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九河镇龙塘村村民李说。通过产业园分红和产业帮扶,因病致贫的李一家发展了生猪养殖、肉鸡养殖和蜜柚种植,成功脱贫。
李家庭生活的变化不是个案。多年来,龙塘村扶贫团队坚持“党建产业”扶贫模式,制定精准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发展以红肉、蜜柚为主导的扶贫产业。
龙塘村委会、可发展贫困户与豫园果业公司、昊辉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投资协议,共同建设红肉蜜柚基地,村集体向合作社投资60万元。在村里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和贫困户种植红肉蜜柚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已种植蜜柚近400亩,年产量50万公斤,预计丰产期可达500万公斤。
目前,龙塘村已建成集约统一的发展道路,以“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利用镇上的“村长叔叔”电商拓展销售渠道。红肉蜜柚逐渐成为村民的“富贵果”。该村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78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2万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近12万元。
据刘俊峰介绍,九河镇将继续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以龙塘村为核心,在全镇打造“十里柚廊万亩柚园”蜜柚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九河镇的红肉和蜜柚,紫金县大部分镇村都以特色农产品产业为抓手,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龙窝镇茶叶、中坝镇春甜橙、广金村南药、白沙村肉鸽、草坑村绿壳蛋等当地优质农产品产业效应突出,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整合多方资源强村强富民
“最近,一批猪可以放生了。现在卖一头猪能赚2500元左右。今年我卖了130多头猪,赚了30多万元。”龙窝镇李坑村村民徐志莲在清理自家养猪场时说。围栏里所有的猪都养肥了。
徐志莲曾经是李坑村的一户贫困户。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因病不能动弹。多年来,徐志莲在家附近打零工挣钱。
精准扶贫后,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帮扶李坑村。在入户了解情况时,交通银行深圳市分行李坑村党支部书记许刘欣、驻村扶贫队第一书记张卫中了解到许冠连的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扶贫”等激励措施,支持许志连养猪。
现在,徐志莲的家人已经ch
李坑村的村民经历了家乡的巨大变化。——李坑村先后引进了茶叶种植、葡萄种植、文氏养鸡。村里所有的路都是硬底的,村道两旁种着玉兰花和黄花铃木。村里还建起了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新丰大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人来村里参观学习。
">礼坑村温室养鸡项目负责人黄少容对未来信心满满。得益于产业发展,以许志廉为代表的一批村民纷纷开展产业化种植养殖,收入得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目前,该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的1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30万元,贫困户45户193人已全部脱贫。
与许志廉在家发展养猪产业不同,水墩镇上璜坑村贫困户彭志锋得到了帮扶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进入市区一家公司务工,从普工做到车间机长一职,收入每月提高至6000元左右。
彭志锋的母亲也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种植了三华李、杨梅等水果,还开展了生猪、鸡、肉牛、鱼等养殖。加上每年扶贫产业分红,彭志锋一家庭年纯收入早在2018年就达到了11.5万元,顺利脱贫。
彭景云说:“为了让两个孙女接受更好教育,2019年儿子贷款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儿媳住在县城照顾孩子,我们有空的时候会到县城看看。”
据统计,2019年底,上璜坑村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47元,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里新建有村党群众服务中心大楼、卫生站、文化广场,上璜坑至龙窝庆丰、青塘自然村3.4公里村道完成硬底化铺设,整个村庄气象新、活力足。
【策划/统筹】张志勇 蒋才虎 黄从高
【撰稿】南方日报记者 熊祥鑫 通讯员 黄从高 黄子怀
【作者】 熊祥鑫;蒋才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