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村民文俊豪在田间引进百香果。吴鹏泉
7月31日,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村民文俊豪在田间引进百香果。吴鹏泉
众信。com漳州8月2日讯:江西寻乌扶贫:产业扶贫“多发开花”“硕果累累”
作者吴鹏泉
盛夏时节的江西寻乌农村,山野间绿意盎然,蔬菜成片,果实累累。寻乌县南桥镇南龙村村民文俊豪,每天早上都要去自家的果场参观百香果,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2月,种了5亩百香果。按照去年的价格,今年可以有5万件。”站在田间,指着一颗喜人的百香果,文俊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这个比种西瓜好。过去,4、5亩西瓜只赚2万多元。”
寻乌县刘彻镇龙飞村村民种植蔬菜苗。吴鹏泉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曾是赣南山区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政策。按照“以柑橘为主、多元发展”的路径,以沟域经济为产业形态,引导贫困群众科学有序恢复柑橘园种植和标准化。重构转型,推动产业转型,既注重发展猕猴桃、甜柿、竹子等周期长、长期效益好的产业,又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蔬菜、百香果、养蜂等短期效益好的产业。
此外,电商、光伏、旅游等地方产业得到发展,首批光伏扶贫项目、光伏扩建项目、屋顶光伏工程相继实施。总装机容量已接入电网,覆盖184个村庄(住宅)等。
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扶贫产业,让江西寻乌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尝到了甜头。寻乌县刘彻镇龙飞村村民刘干峰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种的脐橙树得了黄龙病,彻底被砍倒了。它只能靠三四亩地的水稻和打零工维持生计。”谈起过去的苦日子,45岁的刘易峰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燃。“那时候,我真的是借钱四处生活。”
这一变化源于该村大棚蔬菜产业的推广。“2016年,我种了2亩多的苦瓜。当时价格好,产量高,我赚了一些钱。”现在,依靠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刘干峰流转了5亩地种菜,夫妻二人被雇来管理村里的大棚蔬菜基地。年收入稳定可观。“有技术,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希望明年扩大种植规模。”。
“以前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很难。”寻乌县刘彻镇龙飞村靖边组42岁村民刘佛仙说,母亲常年生病治病,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困难。
“后来村里说养鸡挺适合我的。”刘福贤在一家企业从事养殖管理,在养殖管理、技术、动物防疫等方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口中的鸡是“三黄鸡”。
图为寻乌县刘彻镇龙飞村村民种植百香果。吴鹏泉
龙飞村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三黄鸡产业。愿意吃苦耐劳的刘佛仙,带头养殖了7000只三黄鸡,赚了2万多元。此后,他利用自己的养殖技术,为农户提供上门服务指导和“传帮带”,通过养殖三黄鸡,引导贫困户“断根”。
据统计,2015年以来,江西寻乌累计发放ind 4916.4万元
“对于四个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村,我们必须继续狠下功夫。”江西省寻乌县扶贫办主任刘文兵表示,该县将保持对已脱贫农户和退出贫困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实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目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