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浅谈创业者如何识别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论文

来源:工人日报

打破“三唯论”,让基层人才有获得感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端,海拔高,山地多,土地贫瘠。科技人才短缺一直是其发展的“短板”。

“以前我们很难招到大学生。去年,受益于职称改革新政策,农技中心立即招聘了5名本科以上毕业生。”天祝县农业技术中心主任王耀告诉记者,职称改革实施以来,中心三年内有5人获评副高级职称,激发了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两年获得两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2018年以来,甘肃利用新一轮国家职称制度改革契机,深化县以下基层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论”,告别外语、论文、计算机。“一刀切”,通过“放权、松绑、倾斜、优待”等一系列“组合拳”,让人才扎根基层发展并有空间和提升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3年累计有35376名基层人才获得高级职称,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乡村实用技术人才、乡村实用文化人才成为受益最大的群体。全国劳动模范、天水市农民金志强作为“特殊人才”直接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成为当地首位“农民教授”。

采取不同的方法,开通独家渠道

曾经,人才短缺是制约甘肃发展的瓶颈之一。

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人才评价的部署要求,“要向基层倾斜,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必须有一些特殊政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指导下,甘肃省制定了《关于全省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的指导意见》,对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卫生、农系列、林业工程专业实行单独评价和职称评定

改革后,甘肃单独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定向使用,不占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总量的比例,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才数量少、层次低、晋升难的问题;在晋升通道上,专业技术人员可选择“全省有效”和“全省县级以下基层有效”进行职称晋升,对基层人才、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艰苦单位人才的“贡献”与省市其他单位人才的“贡献”区别对待,不要求论文和外语、计算机能力测试。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最大的亮点是为基层人才成长铺路,另辟蹊径。”

“教育终于不再是拦路虎。”来自秦安县第一中学的傅建军老师,在2019年升任副高职称后,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傅建军从事教师职业30多年,每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科研成果多。然而,由于他的中专学历,他几次被封杀高级职称。

过去,外语、论文、计算机是职称评审的“硬杠杆”。现在“贡献”标准被普及为“触手可及”,凸显了基层人才在道德、能力、业绩上的贡献导向。

“过去基层教师被授予中级职称后很难晋升,所以有些教师被调到后勤岗位。新政奖金发放后,很多老师回来了

针对基层单位“千线之上、一针之下”、基层人才“一人多岗”的现实和特点,甘肃省着力解决过去“高标准”条件下基层人才与省市单位人才不对称“竞争”的问题,充分考虑国家大幅减少科技奖励和奖励数量后,基层人才更难实现“高标准”绩效的事实。

甘肃省人社厅在14个市县设立职称评聘“保留地”,下放中小学教师副高级职称、卫生、农业、工程系列等评审权。地方政府根据管理权限设立了各种系列的职称定向评审委员会。负责职称评审、评审和证书颁发,允许邻近市县探索组建联合评委会进行评审

工作,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更大、晋升机会更多。


甘肃各地在承接职称评审中,也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天水市为例,当地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职称管理服务的通知》《天水市副高级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等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办法和措施。


在业绩、能力评价标准上,天水市探索以科技、专利、教案、病例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凭实绩论英雄。同时加大对爱岗敬业、工作实绩、工作年限、任职年限的评价权重,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精准脱贫、支医、支教、支农、企业挂职等获得的业绩作为评审条件,业绩标准更加具体细化、符合基层工作实际。在评价范围上,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让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优惠政策。


武威市实行基层高级职称评审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武威第六中学14名优秀教师由此取得了高级职称,他们大多教学成绩突出,不少人还获得过全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为了进一步激活基层贫困地区人才资源。甘肃省委规定,省市属单位人才职称晋升“凡晋必下”,全省2020年及以后晋升高级职称的人才都必须在县以下基层服务一年以上,没有对口基层单位的,可安排到甘南、临夏州服务一年以上。同时,明确脱贫一线业绩可作为申报条件,大大激发了年轻人到贫困地区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干在基层,扎根基层,成长的通道必须畅通在基层。甘肃省人社厅职称处处长向东表示,迈入“十四五”,甘肃将更应该突出在基层一线的业绩贡献,最大限度地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在一线创新创业的活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才智”。


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