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金融办近日发布《跨境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管理办法》,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简称“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联合主办。
联合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搭建政策沟通平台、政府与保险企业联合平台、保险创新培育平台、保险从业人员和学者专家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为东盟打造高端智库;通过政策研究、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面向东盟的保险合作机制创新,提升广西自贸试验区和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保险综合创新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东盟跨境保险合作面临多重机遇,保险金融机构正在加快布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机遇。
一是打通专业对接能力,建设保险“偿二代”核心体系。
与美国风险资本体系(RBC)和欧盟偿付能力II (Euro II)模型不同,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reflution II)是基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发展特点设计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自2012年4月起,首批6个项目以“第二代付费”方式正式启动。三年来,原保监会完成了几个子项目的调研评估。2015年1月,审议通过了第二代付费的主要技术标准,包括17条监管规则,并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年后,行业实现了平稳过渡。
越南财政部保险监管局非寿险处处长范表示,中国的“为第二代买单”模式涵盖了更加科学的风险计量,尤其是对于可量化的风险,对于难以量化的风险,采用分类监管的综合风险评级进行评估,使得风险应对更加灵敏,对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业务结构、投资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变化进行监管更加科学。越方希望继续了解并给予更多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保险“为第二代买单”的模式和计算方法符合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需要从政策制定层面、监管层面和业务实践层面加快实现“全面对接”。中国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金融保险学会、协会和监管的交流体系,加快“为第二代”保险制度付费的跨境交流,形成共识,共同推进,避免在保险制度中不断被美国和欧盟偿付制度的“话语权优势”碾压。
二是打通“政府项目”与“金融平台”对接,落实跨境保险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静认为,从跨境保险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金融机构应紧跟与东盟国家和地区有密切联系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既有区位优势,也有相应的政策优势。例如,广东省享有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海南省享有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广西享有中央政府赋予的政策优势,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面向东盟的开放金融门户等。实施跨境保险项目需要遵循“政策对接”,为政府吸引的大量项目设计保险服务产品,实现“金融嫁接”“保险覆盖”的目标。
据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淼介绍,自2019年9月18日揭牌以来,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已为6个东盟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加蓬)的12个中资重大项目提供了87.6亿元的风险保障。包括越南第一台现代生活垃圾发电机
2016年,广西在崇左市启动跨境劳动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试点,优化跨境就业环境。2017年9月,广西凭祥口岸首次成功办理机动车出境综合商业保险。广西东兴设立了跨境保险分公司和跨境保险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跨境机动车保险“一站式”服务。2020年1-10月,PICC P&C广西分公司累计提供跨境车辆3.67万辆,担保金额超3.6亿元,为广西253家企业提供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担保2199笔,担保金额合计154.99亿元。
出境车辆覆盖率低、车辆覆盖不全是广西跨境车险领域存在的弊端。据广西银保监局初步统计,广西每年出港车辆约6万辆,投保车辆仅7000余辆,覆盖
率仅约11%,风险自担现象仍然普遍,车主存在侥幸意识,自愿投保意愿较弱。目前出境车辆多为二、三类车辆,这些车辆未被强制要求办理国际汽车运输许可证亦能出境,因此这些车主投保意愿不强,有节约心理,保险保障变成了省钱的途径。中国人保财险凭祥支公司经理黄兴东说,由于现实条件制约,加强监管与提高通关效率是矛盾的,因此为保证车辆进出效率,运管部门只能选择性抽查。司机们觉得不办证也能出境因而不愿投保,给自身带来风险隐患。
四是搭建智库平台,实现跨境保险行业“思路对接”“项目对接”。
广西银保监局桂林监管分局局长吴剑介绍说,中国—东盟在跨境保险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但迫切需要项目研发、课题创新的能力进行建设,打通思路才能实现“高端突破”。
可通过地方智库平台,以“问题导向”研究如何紧密围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并突出研究重点区域特色保险服务和跨境风险管理,从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解决保险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同时,积极助推创新项目应用与推广,将创新项目的科研成果用于推动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
本文源自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