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浙大创新科技园 浙大创业创新研究院

编者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倾听思想的声音。浙江大学头条号特别开辟“真理新论”版块,收录浙江大学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独家观点。本期我们发表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姜维的文章《数字经济发展背后的四个认识》。意见的碰撞和智慧的对抗,我们也期待听到你的声音!提交邮件:zdxmt@zju.edu.cn。

长期以来,“数字经济”一直是一个热门词汇。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数字经济正在升温。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数字经济”再次成为被广泛讨论的高频词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代表们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推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但对于“数字经济”,大多数人还是知道“这是目前应该抓住的窗口”,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和问题知之甚少。

为此,我们发表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姜维的文章《数字经济发展背后的四个认识》。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数字经济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明确发展数字经济的方向。

学者简介:姜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和战略管理。

认识一: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产业化之路仍很长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数字”,比如网上带货名人、云上旅游、网上买菜等,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这种模式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家都称这个时代为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是人类生产功能的范式转变,是经济运行方式的形态重构。如何定义一个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体?

从学术逻辑来看,它是一个以数字产业化为动力,以产业数字化为整合实体的经济体系。从经济指标来看,就是看数字是否成为创造经济附加值的核心生产要素。

2019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42%,全国水平也超过34%。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这也说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条件基本成熟。

然而,中国数字经济的缺点也很明显。目前主要是解决产业数字化问题,通过数字化为产业解决渠道、融资、信息传递等问题。

目前,数据分析技术、数字科技创新、工业互联网和AI推动制造业创新等。而数字本身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不够的。

原因是底层基础设施体系没有解决好。比如支持数据交互、数据管理、数据治理的基础平台不够。再比如,以5G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体系刚刚起步,数字治理体系还不完善,数字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探索初期。

size:15px;">


认识二:数字经济创造了新就业,未来还要解决就业结构问题



这次疫情催生了AI训练师、AI陪聊师等新职业,加速了云办公、云教育等新业态的成长,创造出新岗位。正是这些新岗位和新业态的发展,能够让几亿人在疫情期间隔离在家,解决好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且没有出现重大社会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的强大魅力,这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奇迹。这次疫情让数字产业抓住了机遇,实现转危为机,实现拐点突破。特别是我国的数字产业利用这次契机,改变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传统生产、消费习惯,经过3个多月的适应,已经在虚拟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形成新的轨迹,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数字经济会更加强大。


但是,新岗位和新业态主体上仍属于人和组织的生活空间和生存空间迁移,从物理世界迁移到虚拟世界。这里虽有就业增量,但更多的是存量的流动。






要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关键是通过数字经济发展让智能制造业、数字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得到充分释放,实现产业在空间上的重新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就业结构问题。


比如,让大学生去三四线城市、去农村城镇,与一二线城市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利用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平等利用各类生产要素,实现就业带动创业。




认识三:数字经济拉动部分消费需求,未来还应促进消费升级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作为外向依赖度很高的国家,要走出外向依赖,需要激活内需,而14亿人口又是世界上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好市场。因此,数字经济是推进消费方式、刺激消费需求的良好方式和手段。


目前数字经济的主要贡献点就在消费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拉动了虚拟市场的消费,激发了网上市场的需求。


但必须明确的是,线上需求与线下需求之间不是全部的互补关系,还有替代关系,大部分需求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已,我们要认清楚哪些需求是增量,哪些是存量的流动。


我最关心的是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数字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大家自问一下:因为数字经济发展,我们的消费品质需求是否提高了?不见得。


比如,相当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假冒伪劣商品得以混杂其中,让市场陷入完全价格竞争的格局,网红经济又刺激了非理性消费的产生。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发展并未促进消费升级,反而影响了消费升级的步伐。


那么,什么时候数字经济能够真正促进消费升级呢?那就要看数字技术能否为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赋能。


概括地说,目前数字经济的贡献还是以消费和渠道赋能为主,如果能够为供给侧提供强大赋能,推动全新的生产方式变革,数字经济在制造业的贡献潜力才能真正激发出来。






认识四:数字经济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高校培养要尊重需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意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国在生产要素市场制度改革的一座里程碑。很多人寄希望于数字要素市场能创造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


要理性地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角度看人才缺口。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轫是市场驱动的结果,不是政府行政指令的结果。


当前全国各类高校都在培养数字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人才培养要尊重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首先,不能忽视制造业人才培养。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根基。数字经济若离开制造业、农业与服务业而发展,其本身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下最紧迫的还是发展制造业。


政府部门要尊重产业规律与经济增长规律,不能一刀切。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年5月19日第A07版


图片来源:网络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孔祥思


责任编辑:周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