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重生星际之魔音师 创业邦星际学院

2018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和资本流向海外,包括靠近中国的东南亚市场,也有人口红利的南美市场。

除此之外,曾经火热的共享经济也发生了蜕变,开始逐渐冷下来了,共享单车更是风起云涌,然而海外的共享滑板车却掀起了一股热潮。

12月5日至6日,2018未来领袖峰会暨创业国家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6日下午的闭幕式暨创业国100颁奖典礼上,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与创业国星际学院副院长张磊进行了主题为《2019,世界越来越小:中国、巴西、新加坡——我们在哪里?》的圆桌对话。尖锐的观点如下:

1.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首先判断好趋势,在判断基础上寻找一些具体的视角,这样才能够在趋势红利中获益。

2.你必须考虑你的优势是什么,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更看好哪个市场,你必须得到愿意花时间,你得到当地国家去,了解那儿的环境。

3.尽管中国企业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如何实现仍是一个挑战,打地面战不一定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

4.自行车共享的低效运营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它需要用技术方式提高运营效率,这样能解决很多问题。

- 01 -

2018的共享单车之局

张磊:你从2000年开始投资,我相信你可以从18年的投资经验中学习。2018年,国内共享经济有所下滑,但海外共享滑板车成为热潮。

你在中国投资了哈罗自行车,在美国投资了莱姆自行车,在海外投资了巴西的黄色自行车。这些是旅游公司,有人说共享出行成为了全球化的一个热潮,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符绩勋:首先,我要感谢创业国家的邀请。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先谈谈这次旅行,2016年初兴起了共享单车的模式,当时主要是ofo和摩拜,我们团队也跟这几家有过多次的沟通。

最后,我们都别无选择。有各种原因。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于共享单车的模式没有看太明白。

虽然当时每辆车的乘坐次数比较高,但是随着投放车辆的增加,竞争也加剧了,每辆车的乘坐次数下降了。非常重要的是,当时车辆的操作效率非常低,因为是人工操作,工人们可以每天早上重新定位汽车,这种低效的运作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2016年9月,Hellobike创始人杨磊来找我。我是说,这不可靠。他做了两个试点,一个在杭州,一个在福州。

试驾结束后,他讲了整套操作逻辑,包括如何用技术改造自行车的操作效率,包括电子围栏、GPS、AI和蓝牙。当时,他让我相信,在效率方面,我可以做得比别人更好。

那时候我尝试性地赌了一把,后来确实把这个模式给

跑出来了。


当时单车的市场天花板还是很低的,但是到后来发现,随着骑行频次的增加,我们能够增加更多服务,比如电动化,让骑行距离拉开,从0-3公里到3-10公里,这个意义就发生变化,因为客单也发生变化了。


所以现在做的不仅仅是一个共享单车,而是在铺垫一个高频的交通网。


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我们之前也投了滴滴,在东南亚也投资了Grab,当时已经设想了这个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冲击,包括后来的 Lime 和 Yellow,我们开始布局全球的市场。


编者注:


更多关于Yellow请点击创业邦文章


张雷:像东南亚跟国内或者印度相比,有哪些环境上的差异?对我们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符绩勋:东南亚是十个国家,语种特别多。我懂一点马来语,但是基本上很难做交流。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文化,你要进行很好的沟通,其实还是具有一定挑战。


我们再说印度,印度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联邦制,有二十多种主要的语言,所以省与省之间的交通物流非常复杂,如果不了解很难切入市场。印度的网络跟中国有很大不同,虽然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如何落地实现还是具有挑战。


- 03-


2019年如何走好出海第一步?


张雷: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可能很多创业者会选择出海,在您有这么多经验的情况下,您认为怎样走好出海第一步,出海最重要的是什么?


符绩勋:首先有个朋友提过同样的问题,他也说想出海。我说你得想想你的优势是什么,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你更看好哪个市场。你得愿意花时间,你得到当地国家去,比如说到印度去待一年,了解那儿的环境。


先不要说急着干什么,你要想明白这里面的机会在哪里,在那里花了一定时间以后,你再来判断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够带来哪些价值,我能够解决当地的哪些痛点,我能够节省哪些资源做这个事情。


有几个市场挺有意思,一个是印度尼西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还有就是越南,越南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现在整个全球的经济在重塑,在重塑过程中会带动不同的经济发展,越南可能在这个过程里面会受益,地缘政治也会发生变化。


在这里我们作为创业者首先要判断好趋势,在判断基础上寻找一些具体的视角,能够在趋势红利中获益。


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的技术型人才优势。我在投资的项目当中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很难请到足够多的工程师。四十个人到两百个人的工程师还可以,但是超过两百到一千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我们要找到借力的一方,然后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执行落地,如何吸纳大量的人才,这才是需要花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