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这是中国儿女的盛会,是举世瞩目的盛典。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在北京举行。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天安门广场的——巨型五星红旗上,它在祝福祖国的稚嫩童声中缓缓舒展。捧着革命烈士照片和遗物的“致敬”方阵缓缓经过天安门广场,载誉归来的中国女排出现在“祝福祖国”的彩车上。烟花在广场上绽放.
这精彩动人的一幕深深地印在全世界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首都,北京举办了中国最多的大型活动。每一件大事都是流程再造和经验梳理。北京市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机制日益完善和成熟。
中国故事天安门前精彩纷呈
这不是北京第一次举行国庆仪式。但这一次,意义非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和新的氛围必须在这次庆典中呈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的领导小组开始为庆祝活动做前期准备。
做人要正直,要创新,创意的难度可想而知。
“北京作为第一好区,坚持政治高位第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国庆群众游行指挥部成功经验时表示,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点,在新理念中找准思路和方法,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构思群众游行剧本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成为创作组的案头卷和工具书。“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经过70多轮修改,最终方案得到了中央和市委的认可。”国庆阅兵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郭文杰说。
最终的大规模游行方案呈现了一个时间轴和一个思想轴。10万人的群众游行由“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部分组成,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发展。在“伟大复兴”部分,“创新驱动”“区域协同”“乡村振兴”“青山绿水”“人类共享未来共同体”等18个方阵主题,均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呈现。
如何用大众化、艺术化的方式表达政治内容,让人们能够感动和激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总部工作人员与导演组、专家组坐在一起,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讨论甚至争吵,最终确定了“整体设计、叙事表达、沉浸式体验”的方式。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今年的群众游行口号更少,场景和画面更生动。特别是国庆花车,以前是展示各个领域的成就,今年却变成了再现故事和场景的载体。按照党中央“自由、生动、欢乐、活泼”的八字方针,每个方阵都在艺术性、可视性上下了功夫。
无论是“当家作主”方阵中经久不衰的红绫舞蹈,还是“青春万岁”方阵中80年代长安街上熙熙攘攘自行车流的再现,抑或是“美好生活”花车折射出的七大场景,都在向我们展示
重大活动的指挥调度是否有序,往往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在这次国庆盛典中,且不说10万游行者的聚集和疏散,更不用说6万人在晚会上的精彩表演,光是活动过渡的速度就可以称得上“神奇”。
nt-size:15px;">9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景观中间还空空荡荡,10月1日天一亮,一个东西长超170米、南北纵深超130米、最高处达6.5米、需要迈58级台阶才能登顶的巨型观礼台,就出现在广场上!观众可以站在2层楼高的地方俯瞰阅兵式和群众游行。10月1日晚8时,联欢活动登场,白天还整整齐齐安装在临时观礼台上的2.7万多个座椅消失了,变身华丽的表演舞台。
10月2日早6时,再看天安门广场,观礼台神秘消失。高18米的“普天同庆”巨型花果篮一夜之间绽放。广场主题花坛从搭建到亮相,过去需要10天,这次仅用了7个小时!
魔术般的场景切换背后,是精准的指挥调度体系。
为筹备和保障这次盛典,北京市在庆祝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立了“一办一中心一组十一个指挥部”。其中“一中心”就是运行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协调各个指挥部交叉事宜的统筹调度。
“每个指挥部都不是独立作战,有很多相互交叉、需要衔接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茬口’。”国庆联欢活动指挥部运行协调部常务副部长孙劲松说。
以10月1日下午的活动转场为例。在疏散庆祝大会的6万余观礼嘉宾的同时,要搭建晚间联欢演出的舞台,烟花树等重型设备要运进来,而广场四周的道路空间有限,如果不事先规划好每个方向人流的疏散路线、每辆车的行驶路线,很容易“撞车”。
由运行指挥调度中心制定的纲领性流程表,就有70多页、1070个事项,每个事项的规定时间都精确到分钟,甚至是秒。各指挥部又有自己更细化的项目流程表,仅联欢活动指挥部就制定了300多项!
精确到每分每秒、几乎是无缝衔接的“强咬合”流程背后,是指挥部工作人员一次次的演练、优化、方案调整。“指挥部领导靠前指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抠,一分一秒地去压缩时间。”孙劲松回忆,有几次演练结束后已是凌晨两三点,指挥部领导顾不上休息,立即将所有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和负责值守路口的交警、车队的头车司机、操控起重设备的吊车司机等一起,反复研究优化方案。
“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国庆保障服务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每个指挥部都建立了临时党组织,党员冲锋在前,工作人员三五天回不了家是常事,困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指挥部集中办公的槐柏树街市府大楼,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仍然灯火通明。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具有极其强大的动员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群众游行活动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向荣这样感慨。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负责与导演组对接的工作人员马一宁,“从去年底到现在,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就没见她在工作时犯过困。”
也正是这样一个个“钢铁战士”,汇聚起了一股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技术最大”创造出“人间奇迹”
国庆70周年盛典,有一个隐形主角儿——中国科技和中国制造。
“技术最大。”国庆联欢活动总导演张艺谋曾这样说。的确,无论多么天才的创意,如果没有科技手段加以完美呈现,都只能躺在图纸上。
今年国庆联欢晚会上,3290块手持光影屏成了一大亮点。3290名身着发光服的演员,手举长、宽各80厘米的可折叠光影屏,90分钟内根据不同主题不断变化点位,时而呈现出巨幅的五星红旗,时而拼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时而显现出五彩斑斓的河流、象征世界和平的白鸽……不同于简单的拼图,每块屏幕上的光影都是流动的,通过无线电接收技术,图案的变化在瞬时就能呈现,正所谓“一个瞬间,千屏幻彩”。
流光溢彩的呈现让观众叹为观止。
这个美好的创意,早在去年底就诞生了,当时主创人员心里完全没底,因为要满足这个创意要求的演出道具,别说全中国,全世界都没有。
“新时代新气象,联欢庆祝活动必须体现出首善标准。”国庆联欢活动指挥部把道具的研发任务交给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亦庄国投迅速组建专门团队抽调各方专家进行科技攻关。不到20天,就有3家企业拿出了显示屏样品。
说起那段不眠不休的日子,联欢活动指挥部技术保障组组长白树青颇感到自豪。
样品的诞生,意味着蹚通了创意到现实的技术路线。此后,负责制造的企业京东方,不断进行产品细节创新。光影屏的重量从最开始的4.5公斤降至2.85公斤,3290块屏幕共凝聚了3368960颗LED灯珠,全部都是“中国芯”,并集成了无线电接收器等各种模块。
7月6日,定型产品小样交到导演组手中,其重量、外观、电池续航能力等都大大超出了导演组的预想。执行导演甲丁忍不住赞叹:“这就是人间奇迹啊!”
5400平方米的巨幅网幕国旗、三维动态烟花树,同样是创意加科技再加“精益求精”的产物。特别是巨幅网幕国旗,是由3块可折叠的网幕拼接而成,中间不能有一条细缝,不能有一个黑点。这面世界上最大的五星红旗,由17.75万个灯组、107万颗LED灯珠组成。为确保万无一失,工作人员一个灯珠一个灯珠挨个检查,排查一切可能出现的障碍。10月1日晚,当这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冉冉升起时,负责网幕红旗项目的工程师激动得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包括网幕红旗在内,在联欢活动中大放异彩的各种大型装置,加起来有几千吨重。它们能够在国庆盛典中精彩亮相,离不开航天工程研究所、首钢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的密切配合。
它们是中国科技和中国制造业实力的直接展现,也是精益求精“首善标准”的动人杰作。
以人民为中心筹办盛典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任何一项重大活动,都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10月2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此刻,我们不会忘记,直接参与群众游行、联欢、游园活动和阅兵服务保障的首都市民,不辞劳苦,全心投入,留下了忙碌的身影,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我们不会忘记,广大志愿者用微笑、用真情倾心服务,活跃在城市运行、社区治安、观礼保障等重要岗位,成为庆祝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不会忘记,全市公安干警、武警战士,坚守一线,辛勤付出,有力保障了首都安全和谐;我们同样不会忘记,在城市街头巷尾值守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还有忙碌的环卫工人、公交地铁职工等幕后英雄……”
有人说,北京市民似乎天生有一种“基因”,每当有重大活动举办时,总是无条件支持。这“基因”,就是主人翁的意识。
就拿地处长安街边的西交民巷社区来说吧。“国庆3次演练加上盛典当天,都需要居民提前挪移车辆,没有一户不配合的,有的都不用社区通知,自己主动就把车挪走了。”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特别感慨,整个社区需要挪移的机动车有700多辆,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四轮车等有300多辆,居民没有一个抱怨的,都说:“住在红墙边上,这不都是应该做的嘛。”因为紧靠烟花燃放点,隆隆的礼炮声免不了会对年纪大的居民产生惊扰。社区干部挨个到空巢老人家中走访,打算在国庆当天把高龄老人转移到稍远处以防受到惊吓。可问了一圈,没有一位老人愿意转移。“声音大点儿就大点儿,国庆70年是大日子,我也感受感受。”一位九旬老人说。
让居民们倍感幸福的是,10月1日上午受阅的三军仪仗队在疏散时就从社区的胡同里穿过,“大家都挤在路边,手里挥舞着国旗,向战士们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气氛可热烈了。”谭道亮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几段小视频,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更多的机关干部、社工、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国庆活动的服务和保障。仅在东城和西城,出动的各方面力量就有18.8万人!
而这次国庆盛典的筹办,也处处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
“最开始设计的广场合唱团规模要更宏大,但最终只保留了必要的演出,更多的场地空间留给了观礼人群。”一位主创人员透露。
今年广场搭建的临时观礼台安排的座位有2.7万个,是2015年九三阅兵广场临时观礼台座位数量的两倍多。
游行队伍中,各行各业、各族各界群众代表的结构也更加丰富,从快递小哥、广场舞大妈、街舞青年,到医生、护士、法官、教师、农业科技带头人……几乎每个人都能在游行队伍中找到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影子。
10月2日举办的国庆游园活动也打破常规,首次增加了网上抢票环节,拿出一定比例的门票,供市民和外地游客在网上预定。地坛、天坛、北海等10座重点公园还在门区预留了部分门票,方便散客凭身份证换取。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是此次盛典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三次大规模演练全部安排在夜间,部分重要环节的演练则安排在郊区进行;9月30日、10月1日,为保障盛典顺利进行的交通封控区也压缩到了最小,避免给市民出行造成更多不便。
时刻准备服务保障重大活动
盛典落幕,北京市庆祝活动领导小组和下设的“一办一中心一组十一个指挥部”却没有立即解散。各个组织机构都在总结这次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本市下一次筹办重大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与此同时,在国庆盛典中亮相的新技术、新设备,也在悄悄融入城市的日常运行中。例如,由北京市环卫集团自主研发、被称为国庆阅兵“第零方阵”的新一代大型纯电动洗扫车,本月已经在长安街、二环路、三环路区域投入使用。这款洗扫车兼具洗扫、清洗、清扫三大类功能,可最大限度将污物“收入囊中”。
全市为迎接国庆布置的930余处立体花坛依旧灿烂绽放,装扮着美丽的北京金秋。特别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普天同庆”主题花坛,仅用7个小时搭建而成,“功夫都在场外”的预拼装技术,新花材、新灌溉技术的应用,为今后主题花坛的搭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街头巷尾,“西城大妈”“朝阳群众”尽责如初。
为盛典集结而来的广大城市志愿者,又回到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今后,一旦有重大活动,他们又会立即走上志愿服务岗位。
如绣花般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完善的社会动员机制、精准高效的指挥系统、硬核的技术保障、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这些构成了北京这座城市举办重大活动的保障体系。每一次重大活动的举办,就是一次流程的再造、经验的梳理,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机制在北京日益完善、成熟。
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今天的北京,作为大国风范的窗口,也前所未有地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重大纪念活动在北京举办。
北京时刻准备着,为了下一次与盛会相逢!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王海燕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