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邵科学(左)参加1000米赛艇挑战赛图片由新华社提供
12月10日,2019年全民健身“北京纪录”挑战赛总决赛在地坛体育馆举行,从区域赛、社区赛、体育场馆赛、电视挑战赛中选拔的300名健身专家齐聚一堂,分组竞技,各显风采,共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北京纪录”。来自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东城区体育局、北京青年报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总决赛开幕式。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曹宣布比赛开始。
挑战北京的自我健康
今年是全民健身“北京纪录”挑战赛第三年。总决赛继续坚持“挑战自我,健康北京”主题,调整创新组织形式,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提高宣传效果,带动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全民健身。电视总决赛和经典赛事总决赛有机融合,在地坛体育馆主馆和副馆同步举行。在项目选择上,深挖每个项目的健身功能,带动更多人以项目本身的兴趣参与到全民健身北京纪录总决赛中来。其中,经典项目总决赛评选出深受群众喜爱的四个项目:五米折返跑、一带一跳绳、自行车绕桩、双通踢腿;在电视总决赛中,选出了5个极具观赏性和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包括比赛精准的冰雪项目“冰蹴球”、展示速度和技巧的女子翻胎、轮滑和绕桩、考验耐力的1000米赛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基本功。
赛后举行颁奖仪式,特邀在全民健身和科学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代表作为颁奖嘉宾,为2019年北京纪录的创造者颁发奖杯。
各级各类比赛从4月份开始
2019年,全民健身“北京纪录”挑战赛于4月启动,各级各类比赛继续开展。从电视挑战赛、地区挑战赛、社区挑战赛、场馆挑战赛四个维度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挑战。共开展电视挑战赛9场,累计播出内容超过400分钟,4场区级挑战赛、10场社区级挑战赛、150多场场馆挑战赛,直接受益群众约1万人。“北京纪录”系列挑战为全市全民参与、全民锻炼营造了良好氛围。电视挑战时期是辉煌的。通过精选人们喜欢的、表现力强的运动项目,推出了民间传统体育挑战赛、呼啦圈挑战赛、羽毛球定点入场式挑战赛、百秒射击计分赛、保龄球全能赛、旱雪障碍赛、旗门赛、平衡车挑战赛等特色节目,加大了宣传力度,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北京纪录”,更重要的是让看过节目的居民对健身、户外、积极锻炼产生了兴趣
区级挑战遍地开花。通过区级体育行政部门的积极组织,开展各自的“区级记录”,挖掘出属于各自区域的特色项目,丰富“北京记录”的内涵,如平谷区的“我是体能之王”挑战赛、通州区的城市分中心专场、延庆区的激情冰雪迎冬奥专场、大兴区的体育中心挑战赛、开发区的板块支撑挑战赛。场馆独特而令人兴奋。
社区层面的挑战深入基层。《北京记录》第一次挑战进入人大附中。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了一场体育嘉年华,然后抓住重点区域田慧社区,为田慧社区发起了一场特殊的挑战,不断满足当地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国庆期间,在雕塑公园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挑战。同时,全民健身科普知识讲堂在紫竹院公园举行。这
今年,体育场挑战赛选择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场馆。每周六18:00-19:00,有羽毛球、篮球、自行车、立定跳远、划船机、翻胎、滑冰、滑雪等22项比赛,让健身群众挑战,打造15分钟健身圈,让场馆附近的居民都能参与到“北京”中来
纪录”,养成健身习惯。“北京纪录”挑战赛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总会、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北青社区传媒、北京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北京体育广播·双奥之声承办,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挑战赛,让挑战者们不仅能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创造属于自己的“北京纪录”,而且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树立健身小目标,不断打破自己的纪录,提升身体素质,享受健康与快乐。主办方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赛事的出发点,以举办有北京特色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把“北京纪录”挑战赛办成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民生工程,为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积蓄能量。
文/本报记者 刘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