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雄安新区在哪个城市 熊安新区创业

今天是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

一年前,河北的雄县、安新、荣成一夜之间备受关注。在过去的一年里,雄安新区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追梦人”。他们的人生道路被改写,命运从此与雄安新区紧紧相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雄朴”。

这八个“熊票”只是聚集在雄安的成千上万企业家的缩影。他们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喜怒哀乐,但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坚持和奋斗。

谭圣恺,38岁,江西宜春人,2017年7月1日来到雄安

为了成功来到雄安,他连续3个月每天工作20多个小时。有一段时间,他对雄安和未来有很多尴尬。当他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他有些困惑。"它看起来比他家乡的县城还要古老。"在雄安新区,谭胜凯摆摊、卖菜、成立企业家协会。身边很多朋友都走了,他还坚持住在租来的地下室。“我去年没回家,当地的朋友在除夕夜打电话让我包饺子,这让我很感动。”谭胜凯说。

魏兴亮,25岁,四川内江人,2017年毕业后来到雄安

出发前,他喜欢通过互联网了解当地的物价,并通过卫星地图观察他可以在户外露营的地方。他是背包客和沙发客,都是为了省钱。在雄安的第一天,魏兴亮按照原计划搭起帐篷休息。因为天气热,他只能选择每月400元的青创家园。为了能更多地留在雄安新区,魏兴亮做过装修工、推广员和厨师。曾经对未来迷茫的他,现在正在记录带着相机来到雄安的创业者。

王文军,45岁,湖北宜昌人,2017年8月15日来到雄安

当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传遍全国时,王文君有了在雄安艰苦作战的冲动。但考虑到儿子即将参加高考,他只能选择暂时放弃。直到2017年7月儿子顺利进入武汉某大学,他安顿好一切,开车带着导航来到雄安新区。王文君一开始选择在雄县定居。后来才知道荣成的外国人比较多,最后在荣成开了一家餐厅,名叫“雄朴饭堂”。“现在是一个有几个朋友的平台,想扩大朋友圈。”王文君说。

富铁军,31岁,辽宁锦州人,2017年4月3日来到雄安

目前在雄安有一套青创家园公寓。傅铁军想着提前找人,就想通过这个公寓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现在,他找到了四个小伙伴,注册了一家餐饮公司,打算把餐饮做大。傅铁军先去了雄县,然后去了荣成。现在,他的妻子也跟着他,和他一起努力。他说刚开始建公寓的时候,家里人不赞成。现在,已经有七八百人来到他公寓的共享聊天室,十几个人成功停靠在这里。傅铁军说,雄安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姜人中,58岁,湖北黄冈人,2018年3月中旬来到雄安

江人想在这里实现自己20年的梦想。他口袋里有自己的项目计划,但他不知道该向谁汇报。他和当地一位官员聊了聊自己的项目,对方马上说:你可以加新区管委会牵头的微信,发给他看一下。受到鼓舞,姜决定把这个项目计划变成电力

子版,尽快向新区管委会微信号发送过去。


王进,24岁,江西宜春人,2017年6月来到雄安


去年6月份,他辞掉深圳的工作,来雄安新区寻找机会。如今,他与两位容城朋友合伙成立了装饰设计公司。王进原本打算在雄安创业不成功的话,就先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来这儿之后发现,工作并不好找,于是只能自己找活儿干。满大街跑了2个月的业务后,他才挣到第一笔钱——1000块,“特别高兴!”虽然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王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李从庆,31岁,陕西安康人,2017年10月20日来到雄安


原本在西安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饭店,得知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后,便毅然决定关店,去年10月20日来到雄安后,12月20日在容城开了一家小面馆。饭店刚开张时,生意并不好,李从庆有些失落,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李从庆希望,将来在雄安新区可以拥有几家饭店,在这里定居,让后代有个稳定的环境。


黄新,55岁,江苏南通人,2017年6月8日来到雄安


原本已经将自己公司业务交给了孩子,退居二线,每天就是钓鱼喝茶。听到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黄新一开始并不在意,直到母亲劝他,“你还不老,也要像孩子们那样该奋斗就去奋斗。”黄新才决定来雄安新区闯一闯。黄新十几岁时,到上海闯荡,见证并参与了浦东新区的建设。在他看来,雄安比浦东更具竞争优势,国家的政策更开放、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助力等等。“这里遍地是黄金,看你怎么挖。”黄新目前在雄安新区做人工智能机器人,他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图片均为东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