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百花齐放,万物复苏,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江苏宜兴,享受陶艺生活,享受清爽的休闲假期。早在五年前,宜兴就提出了“陶艺生活”的概念,并努力成为特色旅游品牌。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宜兴的城市交通、文化、公共服务建设悄然发生了变化。
“金镶玉”呈现城市发展最佳状态
如今,宜兴的生活方式被称为“陶艺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以宜兴的陶瓷产业为基础,然后延伸到精细生态的“陶醉”,沉迷于慢生活的“陶然”,最终实现对生活的修炼。
为什么要提出“陶艺生活”的创作?宜兴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资源的体量和影响力不够大,景观和周边城市也存在同质化问题,所以用“陶艺生活”来覆盖和连接宜兴的多元文化体验。“陶生活”是宜兴全域旅游发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宜兴的一种生活美学,陶都。就像未上釉的紫砂陶一样,不仅极具艺术感,而且纯净质朴,含蓄内敛,不夸张不刻意。它以青山绿水、蓝天深氧为背景,以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竹、洞、茶、禅”地域文化为体验,让市民和游客享受到“共享快乐、醉生梦死”的自然、淳朴、优雅的生活。
东坡亭
“金镶玉”呈现出城市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首先,它体现了宜兴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宜兴茶壶闻名天下,素有“紫玉金砂”之称。这个茶壶和洋县孙资茶、金水泉一起,被苏东坡称为“饮茶三绝”。其次,体现了宜兴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金还谐音精神文明,象征着宜兴灿烂的文化资源;玉:青山绿水象征生态环境;金镶玉意味着通过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宜兴的文化生态优势,形成更具创意价值的旅游产品。最后,金镶玉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风格,也蕴含着宜兴全域旅游的精神,加强文旅体深度融合,追求卓越品质。
破立并举,绘就“陶式生活”新图景
宜兴旅游曾经是80年代的名牌,现在逐渐进入瓶颈期,产品过于传统。此外,还存在“资源分散多”、“力量不聚集”等问题。打造全球旅游示范是宜兴的重点。
绿色优先巩固生态基础。在宜兴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中,将城市以外36%的区域划为生态空间,始终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整治方面,近年来关停化工企业338家,实施重点污染防治项目844个,投资28.4亿元。出色的空气比从56.8%提高到82.5%。太湖治理成效显著,水质类比例提高41.5个百分点。实施矿山环境整治项目60个,修复工矿废弃地1.5万余亩,将废弃矿山打造成为线上名人公园、悬崖酒店、A级景区。投资22亿元完成全部3324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加快5个10亿级特色田园产业园区成长。
为解决宜兴旅游业的产业格局,生态文化旅游被定为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之一,有10亿元的引导资金和5批旅游用地项目。近三年新增旅游项目建设用地3434亩,占国家下达新增指标的54.7%。此外,出台了“一证一证”政策,解决民宿的法律地位问题,向农村民居发放了315张特种行业许可证,并对治安管理和无证入住制度进行了改革
为加强公共服务,宜兴三年内投入各类财政资金124.5亿元。致力打造“被适宜道路陶醉”的道路品牌,新改建旅游道路9条,开通隧道2条,共计100多公里,新建绿道20公里,推出免费旅游直通车,以江苏最高分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投资2000万元在高铁站重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投资1500万元建设市、度假区两级智慧旅游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此外,宜兴还构建了“1 9 N”三级全域镇村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搭台、镇镇合力、社会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打造了洋县茶、宜兴红、文创宜兴等优质企业共享的区域公共品牌。智慧旅游项目两次荣获“省级智慧旅游示范项目”。实现4A景区全景智能导航。
://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SfQMsY7Rh5Q2Q" />“宜路陶醉”公路品牌
全域旅游服务中心
领跑长三角,打造“全域旅游”样板
作为无锡首个创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板块,宜兴的示范意义何在?
坚持问题导向,以政策保障加持产业发展。近年来,宜兴陆续研究出台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推出10亿元引导资金扶持旅游重大项目、“五个一批”工程化解用地难等政策;采用“微改革”方式争取省公安厅试点,“先照后证”解决民宿身份尴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破解了乡村旅游配套难题。除此以外,宜兴还设立旅游项目专家预评审制度,专业把脉“一票否决”确保规划落地。在项目建设上,宜兴建立重大项目“6+1”制度,“预审+代办”让旅游项目步入“高速时代”。
致力产业融合,不断做大“旅游+”文章。为推动“文化+旅游”,宜兴投资30亿元,在东氿畔城市最佳空间建设成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出台大量政策促进民间博物馆艺术馆共进共荣。大力修缮古街区,蜀山古南街、周铁老街等古街,建设太华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场馆传承红色精神,均对游客免费开放。除此以外,宜兴还将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旅游项目、旅游商品开发和产品设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看、可玩、可触摸,让宜兴文化生动鲜活。“体育+旅游”实现新跨越。近年来,宜兴建成以户外运动体验为主题的龙池山自行车公园、深氧健身公园等10多个体育公园,积极举办宜兴国际马拉松、环太湖自行车赛等,利用水资源积极举办帆船赛等体育赛事,被评为“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2019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江苏唯一入选)。

龙池山自行车公园

宜兴马拉松比赛
以一业兴百业,全域旅游推动了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等,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优化升级提供了新“引擎”。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例,宜兴探索农民“变网红、变股东、变业主、变员工”的“四变”路径。培训百名陶瓷文旅直播网红大众创业;实施“飞地模式”“土地经营入股”等富民模式,核定村民持股28.18亿元;洑西村的乡村旅游联合体、白塔村的乡村旅游合作社、西望村的校村合作、美栖村的“基地孵化”、邬泉村的一二三产融合等模式亮点倍出。村级稳定性收入全面超2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旅游镇村超3.7万元。(宜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来源: 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