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中青日报、中青。com记者孟)“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怎样才能真正让科研成果实现产、教、研的结合?”“我是独生子。父母养老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对于小微企业,有没有更多支持创新的政策?“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青年教师、大学生、青年企业家的声音和困惑,得到了专家耐心的回应。
12月19日,《中国青年报》与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十四五规划与青年发展”理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四五”时期与青年密切相关的政策,帮助广大青年了解“十四五”时期新发展格局,体现奋斗力量。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共青团中央青年运动史档案馆馆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主任,连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苏州大学传播学院新媒体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作主旨发言交流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提交书面报告。 中国青年报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毛浩致开幕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新的发展变化。在研讨会上,王俊伟指出,要认识到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就要积极思考和寻求变化。“这就要求青少年加强对‘四史’的教育和学习,这也是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最佳学习资源。希望青年人能打牢信仰基础,树立历史思维,磨砺政治品格,增强责任感,增强辨别能力。”。根据叶小文教授提交的书面报告,“在危机中,我们要在变革中率先开创新局面”,当代青年作为重要的一代,在关键时刻应该是冲刺的主力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在“十四五”规划的实践中,青年仍然是排头兵。对此,于教授认为,“十四五”将是当代青年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他提醒,年轻人要认真观察形势,找准发展方向,理性做事,理性爱国,理性建功立业。
研究员胡显中表示,“十四五”规划中很多建议背后的支撑力量是青年”。他指出,共青团作为青年行动的组织者和影响者,要在推动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时间,也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取得成效的时期。作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申杰教授认为,中国青年发展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青年发展规划、青年发展政策和青年服务工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引进新的思路、机制、模式和措施”。
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会上,研究员常兴华表示,未来10年,
毛浩在讲话中说,广大青年是重大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人才创新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础。在新时代,年轻人如何才能勇敢地肩负重任?研究员胡敏指出,“两个大局”为当代青年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如何在危机与机遇之间选择?这个问题必须由当代年轻人来回答。
“当做文化强国的任务落在互联网原住民,也就是当代青年身上时,”马教授提出,主流文化要引领青年网络文化发展的制度建设,鼓励优质网络青年文化生产传播的机制建设,加强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建设。青少年情绪和问题监测体系亟待建立。“网络青年文化是一种常态存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以包容的态度减少文化冲突,达成更多文化共识”。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