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概括微创业的现实意义 创业现实吗

微信官方账号上海大学MBA中心推出了“来自老师的洞察”专栏,与大家分享我们MBA教授、行业专家、企业导师的真知灼见。“老师不是道,道也不是老师;老师不是在学习,学习也不是为了老师。”。

本文内容

首先,私有域流量

第二,微型创业

第三,私域流量赋能微创业

流动位置/2。排水/3。流量转换/4。流量再开发

四.结论与启示

内容摘要

微信的多入口多界面生态矩阵是私域流量的家园。以微信生态矩阵为载体,以线上名人产品券兑换微创业项目为例,从流量定位、引流、流量转化、流量再开发四个环节分析赋能私域流量进行微创业的方法,以期为相关创业项目提供借鉴和启示。

随着我国网民增长缓慢,网络营销的流量增长红利几近消失,网络营销的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社区营销近年来得到充分重视和深度发展,商家和个体户都在寻找更新的流量“解药”和更有效的营销方式。在此背景下,私域流量作为一种新的社区营销模式,正走上网络营销的舞台。

首先,私有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相对于淘宝、JD.COM、Tik Tok等公域流量而言的。公域流量指网络用户查看或访问开放网站或其他网络应用(或app、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程序)的次数,私域流量指网络用户查看或访问个人账号、朋友圈、社区或互动(聊天、留言、点赞或交易等)的次数。)通过这些载体。

私有域流量的用户(或浏览器)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也是公共域流量的用户。私有域流量用户和服务提供商(或流量所有者)之间的关系有四个特征:

一是用户与服务商的反馈和互动更紧密;

第二,双方反馈和互动的基础是社会或公共服务,以非营利方式开始;

三是反馈互动领域容易拓展和跨界;

第四,双方之间的信任高于公共领域流量。微信群、微信朋友圈、QQ群等网络社区为私域流量的拓展和应用提供了阶梯。

私域流量可以分为熟人流量和新获取的信任流量。

熟人流是从线下社会关系(同学、同事、朋友或社区成员)到线上的流动,是一种关系较强的私域流。消费者通常对商家的促销和广告有所怀疑,熟人的推荐起到了代言的作用,可以加快商家或其产品口碑的形成和传播。所以熟人流推荐效率高,转化率高,营销成本最低。但是熟人流也有弊端,主要是沟通面积不够大,难以规模化。

新获得的信任流量是通过影响力凝聚、专业服务吸引、共情或兴趣诱导等方式聚集的流量,是一种关系较弱的私域流量。其优点是规模不受限制,传播范围广,具有共振效应。

比如“网络大V”可以推出粉丝介绍粉丝,“网络名人”可以带动产品畅销,网络推广者可以推出新的“网络名人”;其缺点在于双向互动不足,流量的主要集中容易造成用户的离心力。




二、微创业


微创业指投入资金少、所需时间少(周期短)、实施难度小的创业活动,即“两少一小”的创业项目。微创业项目不需要创业者具有行业经验,没有启动资金障碍(绝大多数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即可满足),短时间内即可检验其成效。


2019年,本文第二作者实施了一个网红产品优惠券交换的微创业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首先利用闲鱼的鱼塘引流目标用户(指网红产品的用户)到微信;其次邀请目标用户进入微信群相互交换优惠券,设置入群门槛,使用户感受到入群有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然后,群主与群友互动,让用户兼任社群管理员,相互监督,建立激励机制,彰显其在社群中的地位和价值,形成了群友主动遵守群规以及群友自发参与群管理的格局。




三、私域流量为微创业赋能


让私域流量为微创业赋能,可以节约创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微创业项目的创业者(也称为流量主)应从“流量定位-引流-流量转化-流量再开发”四个环节让私域流量为微创业赋能。




微信已经形成了个人微信号(个人群发、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等多入口、多界面的生态矩阵,而且微信的社交属性使其便于建立信任,与支付对接也非常便捷。


因此,微信是私域流量的主场,大多数自媒体也以微信为主要阵地。本文以微信生态矩阵为载体,以网红产品优惠券交换项目为案例,分析私域流量为微创业赋能的方法。




1、流量定位


流量定位包括目标用户定位和流量主人设定位。


根据微创业项目特征为目标用户进行定位,本项目的目标用户是网红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活跃在网上各类年轻人社群、大城市大公司的员工群等,他们的购买频次比较高、对促销很敏感,也善于比较购买时的成本和利益。创业者作为流量主、群主,也需要相应的人设定位,在营销中也称为“个人品牌”,流量主设定希望向目标用户展现的形象,包括头像、昵称、个性签名、背景图都要体现人设定位。




此外,还需要在微信日常发布内容中体现流量主的定位,即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群里发布的内容、个人群发的内容都要与流量主的人设定位匹配。




2、引流


引流有线下引流与线上引流两大类,线下引流的费用很高,线上引流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自有私域流量引流,流量主把自有的规模化私域流量引到新项目上,如流量主有规模较大、定位相近的自媒体读者群、微信群,可以将这些流量引到新项目上;


◆二是借流,流量主把别人已经聚集起来的私域流量引到自己的项目上,这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三是聚流,即新建、新聚自己的私域流量。


本项目创业者在微信生态矩阵的私域流量很少,微信生态矩阵之间引流的项目太多,考虑到微创业项目需要尽量节约费用,经过分析比较,从闲鱼网新建、新聚私域流量,并引流到微信的成本低、效果好,所以本项目创业者在闲鱼网上发布公告(截图如下)。






把流量从闲鱼网引流聚集在创业者个人微信号上,再邀请引流的用户加入专题微信群,适时交换优惠券。




3、流量转化


流量转化指把用户的活动转化为用户的消费行为,也称为变现。私域流量比公域流量更注重社交和信任,私域流量能否变现、能否为微创业赋能取决于以下因素:用户对创业者的信任度;私域流量定位与产品的匹配度;创业者与用户的关系维护,用户价值开发;创业者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




如下图所示,本项目主要通过网络社群营销进行流量转化:






(1)设置入群门槛,规范运营


网络社群群规也是社群运行的基础,本项目首先设置了入群门槛使群友更加珍惜社群,通过群规进一步规范群友行为,培养群友习惯,构建良性社群生态环境。例如,本项目的优惠互助群收取2元入群费,群规要点有:




①每次消费完都有优惠券可以分享,请不要只领不发;


②消费前可以进群寻求帮助,礼尚往来;


③不得发与优惠券无关的信息。




(2)开展促销与活动,让群友参与管理




社群中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运转的齿轮,促销与活动是让齿轮衔接、运转顺畅的润滑剂,促销与活动还可以提高社群的粘性。


本项目的促销与活动包括:


①经常在群里免费投放更低折扣的优惠券,先到先得、不支持预留;


②重申群规,对违规群友零容忍。


(3)建立信任,利用朋友圈促进流量转化




朋友圈具有高度的及时互动性,是经营私域流量的互动高地。流量主经常发布与其人设定位相符的内容有助于与用户建立信任。


例如,本项目的流量主在朋友圈主要发布以下两类信息:


①真实地展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经常转发各平台的优惠信息。这些既让用户知道流量主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又能让用户从流量主的朋友圈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建立信任,促进用户认同流量主的人设以及背后的产品。




4、流量再开发


流量再开发的基础是做好日常维护,把用户留下来,然后为用户持续创造价值,同时开发流量的其他价值,营销理论上相关的概念是顾客终生价值。


能够留下来的流量也可称为“留量”。提高留存率的关键一是用户对流量主的信任,二是流量主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例如,本项目规定,付费入群的用户在遵守群规的前提下,每人可免费邀请3人进入该群。通过朋友圈与用户互动,利用微信好友规模化的优势以及用户的信任,为有需求的用户建立了不同网红产品优惠券交换群,如美团外卖优惠券分享群、拼多多补贴狂撸联盟群、每日优鲜红包互拆群等。


本项目的流量主不仅是优惠券交换群的群主,还是一些学习提升、习惯养成群的群主。例如,在朋友圈发布人员招募信息,将具有共同兴趣或者下决心坚持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人聚集在一起。




四、结论与启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难度明显增加,大额投入的创业难度也比以前更大、成功率更低,所以,微创业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私域流量在公域流量之外崛起,创业者借此东风,用私域流量给微创业赋能,可以让营销费用和资源不足的项目低成本快速启动,也可以让已经有其他营销资源的项目如虎添翼。


另外,私域流量并不是全新的概念,前几年微商的兴起实际上也是应用私域流量。由于微商的推销属性太强、社群属性不足,所以对微商的负面评价偏多。微创业中要吸取这一教训。


一些大牌机构也看到了私域流量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已经在开发私域流量,例如淘宝开办了淘小铺、京东开办了京喜。大牌机构拥有庞大的公域流量,在开发私域流量中自然会把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嫁接或整合起来,这对私域流量的社交属性和信任度有明显的损害。




在此趋势下,私域流量如何同时保持社交属性和信任度,还需要后续研究。


孙继伟


上海大学MBA《创新创业管理》授课教师;


中国首位问题管理专家;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大简资本创始人。




2000年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政府公务员、李嘉诚旗下合资企业总裁助理,龙创设计(832954)董事、上海静安投资公司外部董事、垣曲农商银行独立董事、上海市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会长,并担任海尔创客实验室、微软山西孵化基地等多家单位的创新创业导师。出版《问题管理》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多项PE/VC投资项目,多次应新华社等媒体和报刊邀请担任评论嘉宾、应专业报刊邀请作为封面人物和专栏作家。给数百家单位做过培训讲座。




本文来源:企业管理杂志(ID:qyg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