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你点的外卖不是当场炸的,而是用真空菜包加热的?
据成都商报报道,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美团、饿了么平台上的畅销外卖店,发现大量线上名人外卖店没有餐食,而是使用菜品套餐:有的全用,有的一起用。
顾客点餐时,外卖商家取出沸水加热的菜包,与素菜、米饭混合,取出一份外卖。
点外卖的人不会知道,这个外卖不是油炸——菜包,大部分的保质期是三个月到六个月。
记者调查,多个外卖网红店使用菜肴包
8月3日下午2点,“奶奶红烧肉饭”建了一家路店。虽然已经过了高峰期,但仍有不少骑手在店门口等餐。机器里不时传来“你有新订单”的声音,店里没有吃饭的地方。
下午4点,另一家外卖线上名人店“唐小仙和范小满”,偶尔也会下订单。店里放了几个微波炉,旁边放了几盒搭配的饭菜。不时地,一个店员把盘子放进微波炉加热。这家店上个月在美团外卖平台卖了11561件。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用的是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餐袋.
有些外卖店还会拌上刚炒好的菜,用菜套餐。互助路附近一家名为“妙路乔伊”的外卖店,上个月在美团平台卖了6705件,每个月在饿了么平台卖了441件。记者以卖餐袋的名义去店里,店主却说已经在用了。店主说,菜只在店里一起用。“你一天要用50袋,总公司需要的量会更大。”
这家“妈妈在家”外卖店上个月在美团平台卖出了1844份,上个月在饿了么平台卖出了8777份,上个月在滴滴外卖平台卖出了7500多份。面对记者的促销,店员说店里已经在用菜了,从冰箱里拿出一包“麻辣麻辣鸡”,今年7月初生产,保质期300天。“咖喱牛肉用的多一点,一天五六十包。”
外卖商家:用菜肴包更标准化,还更“高效”
“奶奶焖肉饭”的一位名叫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标准化的问题,以后有更多的门店一定要涉及。“我想复制和发展。”另一方面,她表示,标准化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工厂的卫生要求肯定远远高于大多数外卖店的厨房。”
“唐小仙和范小满”负责人朱女士表示,套餐可以保证店面的小空间发挥很大的作用。她说她刚做十几家店的时候,现在所有的店都在炒。“后来发现菜品没有办法标准化。”在她看来,标准化可以确保可控的食品安全。她还提到了另一个原因:外卖行业对时效性要求很高。
你有没有考虑过告诉订餐员餐厅用餐袋?陈女士说,她以前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朱女士介绍,“唐小贤和范小满”的公司之前确实讨论过。“有同事建议高铁和飞机也是加热餐,并没有告知顾客。我们选择遵循业内惯例。”;讨论还涉及订购者是否能接受。“考虑到点餐主要针对年轻人,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关键参考。
为什么要使用菜肴包呢?
这些加热外卖餐袋是哪里生产的?生产条件怎么样?
:15px;">成都商报记者进行了探访。7日中午,记者以商家的名义来到四川无厨食品有限公司在大邑县的厂房。冷库中,负责人郑先生指着包装盒上的检验检疫证,“都是有证的。”随后在厂房内,隔着玻璃记者注意到,切好的肉被放在地上的框内;隔壁一位工人正拿着大勺在锅里搅拌,“切好后,在这里烹制。”之后的房间内摆放着两个罐体,“菜做好后,在里面121℃高温灭菌后封装。”另一个房间,几个工人正在擦拭包装好的菜肴包。指着玻璃房间内,郑先生表示:“里面有臭氧杀菌。”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用加热餐包,点餐人知道吗?对于这个问题,王先生表示“不讲没有问题”;不过他也苦恼:“大家的认同度不高,弄得我们跟搞地下工作一样。”
王先生自己也承认,做菜肴包的企业参差不齐,有的厂家会用低品质的材料,“我看着也生气,能够规范一下也是好事。”
而对于是否告知点餐人,点的外卖其实是餐包加热的,蔡先生也不建议告知点餐人,一方面他认为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告知,另一方面,“在客户不了解。
商家:使用菜肴包成本上升;生产商:综合成本下降
使用菜肴包前后的成本有什么不一样吗?朱女士称,以卤肉饭为例,此前由厨师现场制作的时候,一份卤肉饭的成本比现在用菜肴包还要低1块多,在她看来,虽然使用菜肴包后不用厨师和厨房,店面也可以更小,但是菜肴包却更贵。
不过蔡先生却不以为然,“如果更贵,商家为什么要用呢?”他表示,从菜的材料来说,菜肴包的价格确实上升了,“但是一份菜的综合成本——包括其分摊的租金、厨师等,肯定是下降的。”米小福的王先生也表示,使用菜肴包从食物原材料上来讲并不会降低成本,但因为产品方便、出餐快等特点,可以在时间、管理以及人员(如厨师)的雇佣等方面节约成本。
外卖平台:平台不会限制“复热”

饿了么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饿了么平台规定,商户提供的外卖商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商户可以自主采用不同的经营形式,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用餐需求。”
美团外卖平台认为:
“美团外卖平台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餐饮商户通过菜肴复热的方式进行生产、售卖。同时,一旦发现餐饮商户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我们也会要求商户整改并进行处罚。”
滴滴外卖相关人员表示:
“目前,很多知名餐饮商家都在采用菜肴包、中央厨房等复热手段进行餐品制作。平台对此并没有权力进行强制限制,但会积极查验其餐品安全性和完整性。”至于是否公示告知该餐品是否属于复热餐品,“需要商家和相关部门的明确授权。”
网友:还不如楼下的方便米饭
对于此种做法,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此举安全卫生↓↓↓


有网友认为此举可行,但应该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也有网友表示,再也不敢点外卖了↓↓↓


还有网友认为既然是方便食品,还不如自己吃楼下的方便米饭↓↓↓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