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5月7日,2021深圳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前沿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坪山创新广场东核举行。秦致资本董事长唐大姐指出,以VIC模式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即VC(创投)IP(知识产权)CRO (R&D外包),是可行的。“生物医药投资恰逢其时,我们愿意成为一家与创新药物初创企业“共同创业”的投资机构。”
2021深圳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前沿技术高峰论坛
产业新机遇:生物医药企业资本化周期大幅度缩短
在唐大姐看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已进入“黄金期”。2017年底,港股上市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拓宽上市条件。其中一项改革是“允许非收入生物技术企业在香港上市”,这给市场环境带来了重大好处。
一般来说,只要一家创新药企的一款产品完成第一期进入第二期,估值15亿港元,有知名机构的投资背书,就有机会在香港上市。新制度下,新药研发周期没有改变,但企业资本化周期大大缩短。
如今,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VIC模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投资的新特点。VIC模式聚集了新药研发所需的各方,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实现了R&D投资的资本化,资本行业团队“一起创业”,大大降低了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体系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目前没有CRO、CDMO等服务外包公司,这对优化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秦致资本唐大姐:投资机构愿意与创新药初创企业“共同创业”
政策支持是产业环境优化的重要支撑。唐大姐认为,BT产业扶持政策要符合“逆摩尔定律”。过去深圳IT产业支持遵循摩尔定律,地方政府产业发展侧重于成熟项目的引进和支持。但BT支持需要符合“逆摩尔定律”,地方政府要重点支持早期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
投资方法论:团队比技术重要、创始人专注比专业重要
唐大姐拥有20年的投融资、并购、产业整合和企业管理经验。秦致资本有什么“投资方法论”?唐大姐认为,就投资逻辑而言,产品和技术是一个创新型医药企业的核心。
“但在投资初创企业时,团队比技术更重要。”唐大姐说,生物医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关键成员往往学历都不错,但我们希望他们最好有过行业工作,比如我们投资的一家成功的创新型制药公司,团队主要成员都有大型国际制药公司的工作经验,都是技术骨干,有很强的产业积累。
对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来说,专注比专业更重要。“我们要求公司创始人专业专注,会对创始人的学术操守和学术背景进行一切调整。”
在投资策略上,秦致资本打造生物医药孵化器,将美国项目引入深圳,以资本与产业“合资”的理念进行精准投资。目前有10个孵化器项目。同时,通过创建孵化器和建立产业圈,秦致资本可以率先接触和投资顶级“大咖项目”。
“生物医药投资恰逢其时,我们愿意成为一家与创新药物初创企业“共同创业”的投资机构。”
人物介绍
汤大杰
暨南大学工业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货币与银行学硕士。20年投融资、并购、产业整合、企业管理经验。曾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副总裁、深圳高新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深圳机场集团副总裁、南方基金董事。有很多成功的投资案例,其中;张涛科技(002174 M&A)、艾可半导体(002077 M&A)被中国投资协会评为“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投资项目”,星环科技被Zero2IPO评为201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第3名。生物医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有康方生物(09926.HK)和伊诺微药。
深圳市创业投资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商业协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出版专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为与市场影响研究》。
【记者】戴晓晓
【作者】戴晓晓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