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特别阅读
7月10日,《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简称“总平面图”)宣布圆满收官。公众论坛压轴活动当天在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博物馆举行,现场气氛十分火热。总体规划编制团队将直面公众,宣传规划主要内容,解读重点路段,互动回应热点,共同打造深圳美丽2035。
在公共论坛上,整个过程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全市掀起共想共话“深圳2035”浪潮
“想在深圳有套房,就不用担心实现‘居者有其屋’”;“希望加快轨道建设,地铁早日到门口”;“希望‘生态城市’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小动物”;“改善医疗和教育,希望深圳早日成为民生‘七有’幸福城市。”.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写着人民对2035年深圳的美好期待,贴满了“两馆”设立的心愿墙。
此外,自6月11日发布公告以来,《总体规划》备受关注。从政府机构到社会组织,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从线上邮箱到线下留言,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市掀起了一股关于深圳2035的共享思路浪潮。
市民和孩子们在心愿墙上留下了对2035深圳的美好期待。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强介绍,该总体规划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来第四版法定总体规划,也是国家规划体系改革后第一个覆盖全区、全要素的总体规划。是面向2035年远景发展、统筹全市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深圳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城市开发建设各项活动的法律依据。深圳借助整个城市进行高水平的规划。三年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举办座谈会、研讨会40余场,走访全市30多个职能部门,调研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举办主题论坛8场、高级别专家咨询会3场,与城市政府部门进行两轮磋商,开展市民意愿征集活动等。“科学谋发展,打开规划之门”的思想贯穿始终。
对标民生“七有”建设有温度的人民城市
在公众论坛上,总体规划编制团队宣讲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对生态环境、城市发展规模、公共服务、城市风貌文化、交通体系、城市安全等六大板块进行了重点解读,让社会各界全面深入了解、参与和监督规划。
据介绍,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创新创业创意之城,美宜居幸福之家”是深圳2035年的城市愿景,规划的十大主要内容为目标定位、区域协调、空间格局、生态结构、民生服务、创新发展、陆海协同、风貌文化、配套体系、规划实施。
“人民城市是人民建的,人民城市是为人民建的”。在这个蓝图中,到2035年,“公园里的深圳”将提供贴近自然的生活,构建“四带八廊”的整体生态空间格局,各级至少建设3000公里绿道和1000公里绿道。在资源紧张约束下,深圳将探索以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精明增长治理超大城市的新途径,将建筑数量作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控制手段,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向立体空间开发利用的转变。在“民生有七大福利”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圳将继续加大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构建开放共享、活力宜居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温度更高的人民城市和对w友好的城市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变暖等公共事件的反映下,深圳还将主动应对风险,全面提升城市应对各类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预留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公共卫生应急用地,建立四级应急物资储备点和三级物流转运体系,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和疏散体系,高标准构建城市生命线体系,积极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案,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和适应性。
image/ScmJZTr26lsXtK" />市民现场填写对规划编制的建议。
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圳都市圈
公众论坛的举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市民早早就报名参会,还有更多的市民临时加入旁听。全程座无虚席,互动气氛热烈。编制团队针对“不扩容”的深圳如何破解超小国土空间、超高强度开发、超大型城市治理难题,,解决好市民关心的规划落地、生态红线坚守、人口增长预期、住房供应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现场一一回应。
编制团队介绍,总体规划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如按照“优民生、增居住、强工业、控商办”的建设用地供应思路,大力推动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TOD等更多模式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都市核心区增加小户型和租赁性住房,实现到2035年新增各类住房200万套和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的目标。
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将新安、西乡、民治、龙华、坂田、布吉、吉华、南湾纳入都市核心区范围,成为集中体现深圳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功能的中央智力区、活力区;打造12个城市功能中心、培育12个城市功能节点,支撑“双区”建设所需的高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承担所在片区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实现都市核心区与外围城市功能中心45分钟可达。
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构建以深莞惠大都市区为主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都市区、河源都市区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空间格局。尤其是在临深片区和“飞地”模式下,创新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全面合作。完善“三路四铁”的跨珠江口通道体系,共建互联互通的大湾区交通网络,打造“轨道上的1小时深圳都市圈”,让“深圳上班、莞惠珠中居住”不是梦想。
民之所望,施之所向。丁强表示,此次规划编制,首次实行市区两级同时编制总体规划,同频共振、上下衔接、相互反馈的新模式;另外,还建立了规划评估检讨机制,及时体检评估城市规划,并形成预警机制,监测城市健康发展,及时检讨评估规划实施情况。规划公示期结束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综合各方意见建议,优化完善规划成果,以更高质量的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双区”建设,将深圳打造成为每个人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美宜居幸福家园”!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向全市公示。
(原标题《太火爆:畅议国土空间规划,共建深圳美好2035》)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