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今天为你读的书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若菩提》。这本书是知名企业家曹的自传,记录了曹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的坎坷经历。我将告诉你曹是如何克服人生中最艰难的三个坎的,带你分析顶级企业家的人生选择,找到度过人生艰难时刻的智慧。你会听到: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到自己的事业方向?如何应对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如何通过细微的信息察觉出即将到来的危机?
相信很多人都是通过近几年的各种新闻甚至谣言才熟悉曹这个名字的。关于他有两个大新闻,第一个是出走的传闻。2016年,曹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坦诚抱怨在中国做生意的经济成本太高。与此同时,配合他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建汽车玻璃厂的举动,“曹要跑路”的谣言一时甚嚣尘上。曹接受媒体采访,郑重澄清。他说国家对我那么好,我为什么要逃跑?在美国投资建厂是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多年考察的结果。之所以说实话,是希望国内产业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国家竞争力得到提升。第二件事是做慈善。30年来,曹不仅累计捐款70亿元,还开创了公益问责的先河。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创建的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说在中国,每三辆车中就有两辆使用福耀玻璃。最近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但是要知道,曹三十岁的时候,还在镇上的农场里卖树苗。曹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梦”故事。当然,他也经历了各种磨难。这些艰辛从乡镇层面跨越到世界层面,从职业选择到牢狱之灾。在取得现在的成就之前,他几乎经历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磨难。因此,在曹的人生智慧中,你应该能够找到解决自己人生困惑的钥匙。
1988年夏天,曹在办公室工作时拍了一张照片,桌上的电话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曹自己的经历。曹194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小时候,他带着家人回到家乡福清。我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十几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做起了小生意。我卖过烟,卖过水果,批发过木耳,卖过树苗。后来,我进入玻璃行业40年。他创办的福耀玻璃,从乡镇企业发展成为跨国玻璃巨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奥斯卡商业奖的“安永企业家”奖。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心若菩提》是曹自己写的回忆录。他记录了从童年到现在的每一次重大人生经历。从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曹的成功和曹的艰辛。这是一本近距离观察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好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曹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各种难题的过程。我为大家总结了三个重要的难点,那就是曹的三个跨栏。通过这三个障碍,危机变成了一个好机会,曹和福耀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第一道坎儿,是如何选择自己的事业
曹直到三十岁才把实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他做过小生意,做过修理工,几乎永远留在镇上的农场里卖树苗。但这不是曹想要的。他想努力工作,做一个好企业。这个性格让他选择了行业,也让他与玻璃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道坎儿,是如何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
曹已经把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巨头。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类的贪婪。上级领导递的纸条是贪婪,盲目多元化也是贪婪。曹自己也因为贪图多种经营,差点倒闭。幸运的是,曹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成功。
第三道坎儿,是如何挺过美国反倾销诉讼
曹并不认为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是一个不合理和愚蠢的说法。在打赢美国反倾销官司后,他的福耀玻璃成为汽车行业最令人敬佩的企业之一。
58365b9174446293b0fd87fd6d8aa7" />第一道坎儿
好,我们先来说说第一道坎儿,选择事业。
曹德旺能成为商人,很大程度是受了爸爸的影响。曹德旺的父亲年轻时曾经留学日本,民国时期在上海商界打拼。曹德旺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也算风光一时。民国末年,曹家决定举家搬回福建老家。回程的时候,家里的人坐一条船,全部家当放在另一条船上。谁知,人到了,财产却没到,办事的人只说是另一条船沉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曹家就这样从一个富裕之家,变成了一贫如洗。
为了生计,曹德旺不得不十几岁就跟着爸爸骑车几十公里,穿梭在老家和县城之间倒卖烟丝。当时的政策不允许私自卖东西,如果被抓住了,就是“投机倒把”罪。父亲就把东西塞在曹德旺的书包里,因为他年龄小,别人不会怀疑。就这样每天凌晨3点多起来,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到家,一到家就必须马上睡觉,不然第二天就起不来了。每天和爸爸在一起还能听到爸爸讲大上海的金碧辉煌,这让曹德旺从小就比普通孩子视野更宽,也更有野心。
这段起早贪黑的经历,是曹德旺经商生涯的启蒙。小小年纪的曹德旺从这段经历中得到了两个宝贵的人生经验。第一个是爸爸告诉他的,做人要用心。后来也正是因为他的用心,才躲过了很多陷阱,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第二个是他自己下的决心,那就是以后一定不能像爸爸那样零敲碎打地做些小生意,他要做大事。
二十岁出头,曹德旺开始自己闯社会。他的老家产木耳,但是因为种的人多价格很低。曹德旺听说江西的木耳比福建的要贵三分之二,当即决定坐火车去江西卖木耳,最多的时候曾经一次赚到过三千块钱。20世纪60年代,三千块钱能盖一栋很不错的房子了,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经商也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他只能带着大包偷偷摸摸地进出车站。可是好景不长,有一次因为带的货太多,包裹太沉,他在江西的火车站被人扣下了。联防队员说他“投机倒把”,差点把他抓起来。
木耳没了,还欠了一屁股账。他又在工地上当过修理工,还干过炊事员和农场的树苗销售员。因为曹德旺人品好,又肯用心,还喜欢结交朋友,所以他干什么都做得很好。就拿树苗销售员来说,他两年就赚了六万块。要知道,当时的人连存银行的概念都没有,十块钱一张的六万元现金被他藏在家里床底下,整整铺了两层。曹德旺自己说,他差点就永远留在农场当一个树苗销售员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曹德旺和福耀玻璃了。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曹德旺彻底想明白了自己究竟要干什么。

那是1975年的冬天,曹德旺和几个农场的干部子女护送一批树苗去外地。结果刚到地方就下起了罕见的大雨,当地人说可能要地震,那几个干部子女听了当时就收拾东西跑回了农场。曹德旺没有跑,自己被淋成了落汤鸡,守住了二三十万株树苗。任务完成后回到农场,曹德旺要求处分那几个逃跑的干部子女。结果农场领导一面表扬曹德旺,一面敷衍他,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这件事点醒了曹德旺。一个没有组织和纪律的企业不可能成为好的企业!用心做事的曹德旺受不了官僚主义,在农业领域里倒买倒卖也不能让自己成就大事。从那时起,三十岁的曹德旺终于下定决心,让自己离开农业,把工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
就在保护树苗事件的第二年春天,曹德旺听从朋友的建议,参与筹建了高山镇玻璃厂,正式进入了工业领域。后来虽然又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是他坚信,只要有工业这个平台,他就能做出最好的企业。当时他正好三十岁,从此开始了与玻璃结缘的人生。
第二道坎儿
曹德旺人生中的第二道坎儿,就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现代化企业制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曹德旺做企业的时候,中国连像样的企业都很少,更别说现在多如牛毛的MBA课程了。曹德旺那个时代的企业家,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曹德旺遇到的最大的坑,就是人性的贪欲。
在企业初期,曹德旺就感到外界的贪欲时刻在盯着自己。1987年,曹德旺已经进军汽车玻璃行业,与当地县政府合资成立了福建耀华合资汽车玻璃厂,也就是福耀的前身。县里是大股东,所以派了一位副县长来当董事长,曹德旺自己做总经理。曹德旺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好,一定不能被裙带关系给绊住。当时工厂要开工,很多人托关系递条子,就是想让自己的子女进福耀玻璃厂上班。曹德旺决定不理会这些条子,他要完全公开考试招工。他还特地请了福建省第一中学的语文老师出了一套题,决定按照分数高低录取。谁知道,正式招工的时候来了三百多号人,其中竟然有一百多个是有条子的。而且当时做董事长的副县长还点名拿走了第一号到第十号的准考证,说这些是他的人,要特别关照。曹德旺当即决定,凡是递过条子的,一个都不录取,直接取消资格。
这下子可惹怒了这位副县长。他气呼呼地找到曹德旺的办公室,大声说道:“老曹,你这不是存心和我过不去吗!”曹德旺摆事实讲道理,他向那个副县长解释说:“如果招聘的时候您就给人递条子,那么迟到早退您也要为他们开脱,甚至有人偷玻璃都可能递条子免罪。那样的话,您有写不完的信,我也不能一一满足您,工厂早晚办不下去。”就这样,曹德旺和这个副县长结了梁子。在工厂里,副县长处处和曹德旺做对。终于,矛盾闹到了县委书记那里。县委书记弄明白事情原委之后,支持了曹德旺的决定。不久,县里调回了那位爱递条子的副县长,也换了一位更有威望的人当董事长。这次招工风波算是平息了。
曹德旺打破常规招人也从此成了习惯。后来,他了解到当时的档案制度不允许民营企业接收毕业生档案,优秀的毕业生不敢去民营企业。曹德旺三番五次找到相关部门,终于推动福建省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人才市场”。后来人才市场的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我们现在能够自由自主的找工作还要感谢曹德旺呢。
曹德旺就是这样从战胜托关系走后门开始,一步一步将企业拉上了正轨,把一个乡镇企业带上了现代化企业的快车道。
外界的贪欲容易引发战争,自己的贪欲却是致命的。在有钱了之后,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却因为多元化经营差点破产。这是怎么回事呢?
曹德旺的企业一开始是生产水表玻璃的,后来开始生产汽车玻璃。最初,福耀的汽车玻璃只卖给汽车维修厂商。因为福耀的汽车玻璃成本低、种类多,销路越来越旺。后来福耀的汽车玻璃不仅成为国内汽车厂商的指定玻璃供应商,还把当时独霸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赶了出去,福耀一下成了中国汽车玻璃行业里的龙头老大。后来,全国试水股票市场,福建省仅有的一个名额就给了福耀。
玻璃是个暴利行业。一块玻璃的成本只要200块,在当时却能卖上2000块。有人开玩笑说,不知道曹德旺是在造玻璃啊,还是在印钞票啊!福耀上市之后,资金更像是开了水闸一样涌进来。
钱多了没处花,福耀搞起了多元化经营。这种多元化经营是当时中国企业的通病。说得好听叫“企业集团”,其实就是觉得干什么都挣钱,什么都想干。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手散了”。当时,曹德旺旗下有一个大的工业村,还有装修公司、高分子公司、贸易公司、配件公司、加油站等等产业。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没带来多少利润。贪图多元化经营给公司带来了恶果。1994年前后,公司因为建设工业村项目向银行借了很多钱,已经到了再也无力举债的地步。无力举债就是借不来钱,公司就要破产,曹德旺“做一个好企业”的愿望也就破灭了。

曹德旺陷入了迷茫。为了寻找出路,他去了美国的福特博物馆,借鉴百年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去拜访了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元老,询问公司的出路。他还看了美国战略大师艾尔·赖兹的《聚焦法则》。经过一年多的反省和思考,他得出了结论:福耀公司要把汽车玻璃作为专营业务。而且,他要改组董事会,引进董事制度。为了让公司提高段位,曹德旺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大改造。
于是,他想办法把工业村抵押出去,换来资金投资了新的汽车玻璃厂,又先后卖掉了装修公司和加油站。最后改组了董事会,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没想到福耀成了全国第一个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公司。就这样,福耀玻璃放弃了贪念,全力进军汽车玻璃行业。后来,福耀的现代企业转型之路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样板。

1993年6月6日,曹德旺在福耀玻璃上市报告会上做报告,4天后的6月10日,福耀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第三道坎儿
曹德旺的第三道坎儿是美国的反倾销诉讼。他的福耀玻璃是第一个打赢了美国反倾销诉讼的中国公司。这一仗让他名留史册,也让福耀玻璃成为了汽车制造业最令人敬佩的企业之一。
2001年,曹德旺接到下属的电话,说美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商PPG公司联合其他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起诉,控告中国的玻璃倾销。被告包括福耀玻璃,也包括其他几家中国汽车玻璃生产商。当时,福耀玻璃内部有人认为,这种案子不用理他,福耀玻璃就算丢了美国市场,还有中国市场呢。可曹德旺不这么想,他认为福耀必须积极应诉。因为当时福耀玻璃已经成为了全球八大汽车企业的汽车玻璃供应商。这些汽车厂商都是全球采购的,放弃美国市场就相当于放弃全球市场,最后也会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必须准备,争取打赢这场官司。
在准备官司的时候,曹德旺用心做事的性格为公司争取到了赢的希望。原来,福耀是民营企业,从1994年开始就采用了先进的电子管理系统。所有的账目全部保存在系统中,只要想找就能找到。反倾销诉讼是世界贸易组织唯一允许使用的行政制裁手段,企业想打赢官司,就得靠自己去把情况说明白。这个时候,以前留存的数据就派上了大用场。
曹德旺派精干人员成立了应对小组,几乎是吃住在办公地点。福耀反倾销小组处理过的材料差不多有半吨重,材料堆起来有一个房间那么多。
曹德旺本以为美国是一个讲法制的国家。自己的企业资料充足,合情合理,肯定能打赢官司。谁知道反倾销诉讼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美国的反倾销官司根本就没有法律!美国人是先判你倾销,然后给你开出高额的罚款。目的是把你拖垮,最后等你交不起保证金,倒闭了,官司也就不了了之。
这一点从美国商务部几次的判决结果就能看出来。他们第一次判定福耀的倾销税率是9.79%。过了几天,又因为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把福耀的倾销税率降低到了3.04%。有些企业接受了自己的结果,可是曹德旺不服。他一面向美国巡回法庭提出上诉,一面又要求美国商务部进行年度重新审查。这下子激怒了美国商务部。福耀玻璃的倾销税率最高时达到了11.8%。
同时被告的其他中国企业退缩了,但是曹德旺没有。他不仅积极应诉,还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国际反倾销的机构。曹德旺亲自担任理事长。机构的总顾问不是别人,正是带领中国挺进WTO的中国世贸组织代表团团长龙永图。

经过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福耀玻璃的上诉请求得到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支持。中国福耀玻璃有9项上诉请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支持了8项,还要求美国商务部重新审理这个案子。最终,美国商务部判定福耀玻璃的倾销税率为0.13%。国际上把小于5%的倾销税率视为零倾销税率。福耀玻璃终于争取到了胜利。
在这个判决结果出来之前,福耀还赢得了加拿大的反倾销诉讼。这次反倾销风波以福耀玻璃的全面胜利告终。

2015年,曹德旺在他捐资修建的崇恩禅寺大雄宝殿内。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讲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玻璃大王”曹德旺人生中的三道坎儿。
第一道坎儿,是选择人生事业。曹德旺经商是受到爸爸的影响,他十几岁就和爸爸一起卖烟丝,后来还做过工地修理工,也卖过木耳,还差点留在农场成了树苗销售员。但是曹德旺不想一直干小买卖,也受不了集体经济的官僚作风。想做一家好企业的愿望让他投身到工业领域,和玻璃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道坎儿,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曹德旺遇到的最大阻力来自人性的贪念,他拒绝了拉关系走后门的行为,又下决心停止了福耀玻璃的多元化经营。曹德旺把汽车玻璃制造作为福耀玻璃的专营业务,引入了董事制度,福耀玻璃的现代化企业转型成为了中国企业的样板。
第三道坎儿,是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曹德旺的用心让企业有机会保留了完整的账目,面对美国商务部不讲理的判决,曹德旺的决心让企业顶住了压力。最终,福耀玻璃赢了官司,成为第一个打赢了美国反倾销诉讼的中国企业。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你讲述的人民出版社的《心若菩提》这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本书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回忆录。欢迎购买本书,观看更多的精彩内容。我们下本书再见!
推荐阅读

《心若菩提》
曹德旺 著
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