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甜品店市场分析 甜品店创业顾客分析

我是榴莲君,这个头条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开甜品店/茶叶店的体验,发布产品配方。

有问题可以加榴莲君微信:yyshizhenlu

010年至2010年,第一家甜品店于2013年12月开业,仅存款2万元。截至2月17日,共有20家分行。

主要的体验是:累,自由以及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吃货。

身体累:这家甜品店属于轻餐饮,但每餐都有体力劳动,旺季每天要搬十箱芒果。榴莲季节的吨货要整理。如果是值班,做厨房,做订单,完成货物,一天站7个小时以上。如果你是通过电商值班送货,高峰一天需要发几百个快递。货物较重,散装50公斤以上,普通的3公斤以上,较轻的1公斤。如果是值班做操作,每天看电脑,一直盯着手机。三个合作伙伴努力了两年(第三年外包比较多),对健康都有些影响。比如我有腰肌劳损和跟腱炎(跟腱炎来源于走路)。

自由:自由分配时间,除了厨房。决策自由,没有SB领导,在任何营销或推广中拥有自主权。工作场所自由:比如检查的样子就是到处旅游,吃喝。

完整的吃货:我以前是一个不太注意吃饭的人。我没有选择吃什么。现在,除了吃饭,没什么好注意的。无论什么时候去一个地方,首先要找到好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快速区分水果的新鲜度和成熟度。它对奶味和甜度极其敏感,大约相当于一个人工甜度计。现在我们开始泡茶,可以区分茶叶中的井水、自来水和矿泉水。

update:关于开甜品店会不会胖。

“受益”于消化系统的缺陷,我尝试了各种产品,一日五餐,但体重从未明显增加。

三个人中,只有厨师长胖了,可能是因为他在厨房吃的比较多。

开一家甜品店是怎么一种体验?

门店开业准备阶段:

资金:我只有2万块钱,根本不够开店,于是找了两个同学做合伙人,一个高中同学,一个大学同学。只是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设计。其实三个人加起来还不到5万,剩下的都是找熟人融资,一共25万。融资方没有决策权,不参与门店经营,股权稀释至五分之一。

技术:三个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6.7家不同类型的甜点店里工作。包括:杭州、广州、香港、槟城(马来西亚)。回头想想,当初真的是做了一件很蠢的事情。技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一年前开始的时候竞争环境也大不相同。

铺面:由于找店经验不足,预算又少,找一家合适的店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合适的店是在我急着找地方吃饭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因为浙北、杭州、绍兴、宁波都有调查。

人员:一人负责技术(日常厨房),一人负责设计(日常外场),我负责其他。第一家店一开始没有招人。

其他:父母反对,威胁要断绝母子关系。挣扎了一年多,动员了身边所有年轻的家庭成员拼个你死我活,最后还是身败名裂。幸运的是,甜品店还开着,而且还更新了。父母的普遍反对意见是

因为不想冒亏损的风险。



第一家店是怎么活下来的:

我们不知道当地的甜品行业刚好因为盲目扩张正在爆发倒闭潮(地点宁波余姚,13年末30家,14年末7家),交完房租之后发现连物料都买不起了,还傻逼的选择了12月末开业,意味着等旺季到来还需要至少半年。


  • 装修:三个人毫无装修经验,毕竟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白天帮忙拆墙,搬砖,撕墙纸,刮树皮,搬材料。晚上通宵讨论装修设计。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插座位置,都可以引发论战。幸好,其中一位合伙人有设计天赋,装修中没有出现无可挽回的错误。最终装修费用超支了30%。




  • 进货:因为装修超支,物料预算仅剩下5000不到。可是我们是打算开榴莲甜品店的啊!!!一箱猫山王6000+啊!!最便宜的金枕头也要1600+/箱。所以放弃了,我们只能选择超市里高达20元一斤的带壳金枕头榴莲,猫山王选择购买淘宝的盒装。前三个月,所有榴莲产品都是亏损的。


  • 高峰和低潮:第一个月因为当地有些熟人,加上推广会员储值卡,以及榴莲甜品比较独特,营收情况很好。一天2500+很轻松。等到第二个月,熟人差不多面子用完了,还能继续光顾的熟人用的也是储值卡(也就是没有现金收入了)。因为是寒冷的冬天,生客很少(选址在没有人流的地方,自然人流可以忽略不计)。营业额暴跌,最低的一天下雪天33元,只卖了一份产品。前三个月,三个人每人拿了1500元的生活费,没发工资。最惨的时候,连芒果都买不起了。



2048 & 每周随便 :由于选址的问题,只能选择利用榴莲产品的属性吸引意向客户来店消费,只能多做所谓“网络营销”。有一个设计师老婆引荐的“2048游戏”给门店带来了第一批庞大的意向客户(大约2000人+)。游戏就是将当时比较火爆的2048中的数字改成了产品名称,客人玩到2048对应的产品(玩到2048后,基本能背出我们所有的产品名称),即可到店领取榴莲冰激凌一份。有了新客之后,采用每周上新品,每周淘汰表现差的老产品的方式,留住客人,使之变成熟客。




独一无二 :14年5月份,负责技术的合伙人研发出了一款奇葩的榴莲粽子,开启了我们电商的路。连我们自己都没想这款产品的爆发力,当时还上了几个媒体十大重口味粽子之类的文案。这款奇葩的榴莲粽子,第一年因为产能限制卖了900多份(约7万元)。第二年解决产能后轻松超过了3000份。



  • 旺季来临:等到6月份底,依靠春天积累起来的熟客和口碑,终于迎来了夏季的大爆发,等到过了夏季,才算是这个店真正活下来了。最终以9个月的时间内收回了全部投资。



扩张周期:

首店回收投资了之后,我们开始研究如何扩张:浙北地区大多采用自营,其他区域特许加盟。自营分店我们采用联营的方式: 即总公司与分店店长合伙开店,同时解决了店长积极性和短期资金压力的问题。2015年末,电商领域成立了独立的子品牌,专注于线上的推广销售。并开始了真正的融资,以期获得更快的速度。2016年末,成立了茶饮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