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杂志社

聚焦2019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的创新、发展和升华。近年来,教育部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建设基地,举办比赛,加强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今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情况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颜屋表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转变。

在颜屋看来,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二是实现了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打破了学科、专业、产业学校的壁垒,产生了可喜的“破壁效应”,实现了校内外的跨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和协作。

成为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号文件,对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作出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颜屋介绍,四年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延伸到课程、教学方法、实践、师资等人才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实现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8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和课程要求。截至2018年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2.8万余门,线上相关课程4100余门,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近2.8万人,校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3万个。此外,9.3万多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进入大学,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为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颜屋表示,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建高校双创示范基地1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0所,建立了全国1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导师4492人。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程,推出52门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海量开放在线课程,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带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变革

“这一改革体系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颜屋表示,当前,协同教育呈现新格局,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更加重视。

如今,部委、部门、学校、学校、企业等多种渠道的协同育人模式更加成熟,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该系列优秀人才教育培训项目已覆盖1000多所大学,惠及140多万学生。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40条

“全面推行弹性学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化制度、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颜屋说,在释放活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部深入实施“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2019年,118所部属高校和932所地方高校共立项3.84万个项目,共有16.1万名学生参与项目,项目经费达5.9亿元,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为大学生实现梦想打开一扇美丽天窗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示风采、服务国家的新平台。颜屋表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创新创业的深化

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打开了一扇美丽的天窗。5年来,大赛累计有230万个团队的947万名大学生参赛,开出了一堂“最大的创新大课”。


今年大赛在高教、职教、国际板块的基础上,拓展了面向高中生的萌芽板块,实现了“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的办赛目标。共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接近前4届大赛的总和。其中,国际赛道有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1153所院校的6000多名大学生参赛,大赛真正成为一场“百国千校”的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精神,100万名大学生、2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踏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对接农户74.8万户、企业24204家,签订合作协议168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约64亿元。3年来,累计170万名大学生踏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助力精准脱贫扶贫和乡村振兴。


吴岩表示,大赛以赛促创效果显著,根据教育部相关调研,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