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储能系统的基本结构 分布式储能

在过去的两年里,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趋势。从理论上讲,分布式光伏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但分布式光伏高度依赖电网,具有规模小、数量大、地域分散、功率波动随机、“隐形”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基于此,一旦接入电网,将对电网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要发展,必须实现节约,摆脱补贴依赖,同时提高自主性,减轻电网负担。因此,储能以其巨大的优势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市场发展的新宠。

工程实践中应该有类似的项目可供参考,项目的建设必须先“达标”。因此,“分布式储能”标准规范成为目前的必修课。边肖谈目前与“分布式储能”相关的标准制定机构和研究情况。

一、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储能技术标准框架体系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电能储存技术标准框架体系(2012年版)》,包括7大类50多项标准。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制定发布了部分核心标准,并逐步牵头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电能储存技术标准框架体系(2012版)以综合、规划设计、设备材料、工程建设、运行维护、调度交易为基础。

他主持编写了IEC MSB 《大容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及储能应用》白皮书,分析了储能在新能源并网中的作用,为大容量新能源并网及其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提供了全球视野,明确了电网运营商和发电商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当前和潜在方法。建议向IEC TC120提交两个标准提案:《电池储能系统并网测试流程标准》和《电池储能系统并网试验与调试规程》。

二、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委

目前,我国储能电池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正在逐步展开。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储能装置的制造、招标、监理、验收、接入试验调试、设备交接、运行维护等生产应用存在诸多不便。我国在电储能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应用经验,具备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条件。行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电能存储标准委员会,统一协调相关工作。

推进我国电能储存标准化建设。2014年5月,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成立国家储能标准委员会。所属单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体,对口国际标准组织为TC120。

三、“分布式能源+储能”接入系统相关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分布式储能”的相关标准,涉及国家标准、银行标准和企业标准,但接入系统标准有待完善。这里我只列出工程上常用的标准。

1、分布式能源相关接入系统标准

GB/T 33592-2017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 33982-2017分布式发电并网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GB/T 34932-2017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规范

GB/T 33593-2017分布式发电并网技术要求

NB/T 33011-2014分布式发电并网测试技术

规范、


NB/T 33010-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NB/T 33013-2014 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


NB/T 33012-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上述标准规范分别从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检测项目及方法、并网/计划性孤岛运行控制应满足的要求以及并网监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等方面对并网分布式电源进行了相应的规范。


2、储能系统接入系统相关标准


GB 51048-2014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NB/T 33015-2014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NB/T 33014-2014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上面三个标准确保并网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其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等积极作用的角度,对接入配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在并网条件、运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四、总结


1、“分布式能源”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完善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的电能质量、保护控制、调度自动化等方面要求,更适应于未来智能化配电网建设。


2、“储能”系列标准的发布实施,完善了电化学储能系统科学、有序并网要求,对接入电网系统的削峰填谷、紧急功率支撑、容量的配置等提出了一些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储能在风电和光伏在调频调峰作用。


3、大多储能电站标准规范中技术细节并没有说明,需要结合接入点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储能站的功能定位具体分析,加快基础性标准的制定,是储能发展关键的要素。


随着“分布式能源+储能”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标准中所涉及的调度控制及策略问题、控制设备的响应问题、设备的适应性等,需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考虑实时对相应标准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