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18日电(记者 题:昆仑山上的亚克西连长——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
新华社记者蔡
在巍峨的昆仑山北麓,靠近祖国西北边陲,有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连,这里居住着偏远的少数民族。在这个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牧区,当提到扎根多年的连长刘谦东时,连队所有牧师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Jaaksi”(意为“好”)。
5月中旬,昆仑山山麓有一层浮尘。在两座山和一条河之间的平台上,立着一面国旗。20多名身穿迷彩服的维吾尔族牧师在刘谦东的带领下进行了体能训练,一阵阵响亮的口号在山谷中回荡。作为兵团的民兵,这些牧师肩负着放牧和边境巡逻的重任,每周训练两次是他们的必修课。
三联位于新疆喀什叶城县,距二牧场140多公里。公司四面环山,海拔3000多米,管辖边境线长37公里,52名维吾尔族牧民守护着12万亩草原。
三连连长刘谦东,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新疆的知青家庭。他们在这里开垦荒地、修路、盖房子、植树造林,把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片高原牧场。2013年10月,刘谦东父亲去世后,家人将骨灰撒在他工作时间最长的二连崖干旱草原。
“在妻子去世前,儿子不能离开牧场,必须完全融入少数民族工人的劳动生活。”刘倩东的母亲周凤珍说。
刘谦东刚开始在公司承包土地,曾担任牧场电工、社区副主任。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于是当地的维吾尔族兄弟给他起了一个——的名字“沱河大洪”。
夏光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新洲说,当地一位有名望的已故老人叫“沱河大洪”。他很慷慨,乐于助人。刘谦东和老人一样热心,所以大家都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2013年,刘谦东调任第三连长,他的人生与昆仑山的漫漫山路相连。三山高路险。一旦下雨,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使得牧民去外地部门办事极为不便。刘谦东主动做了很多牧民下山需要做的事情:新孩子落户、适龄儿童上学、养老保险缴纳等等。
在寒冷的昆仑山,农业生产基本不可能,放牧成为三公司员工唯一的经济来源,贫困人口众多。如何让牧民脱贫,一直是刘谦东的心病。
三联的放牧点分散在山里。为了了解牧民的生活状况,刘谦东走在公司和放牧地之间的山路上,或骑着摩托车,或沿着狭窄的小路行走。不到半年,他走访了52户牧民的居住区,了解到三联牧民之间存在草原纠纷,整体收入较低。
为此,刘谦东打破了传统的放牧模式,采用了将牧场分成小块的模式,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率。他和公司干部还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当地牲畜品种,提高牲畜繁殖率。
阿卜杜勒穆罕默德图森穆罕默德过去住在二连。父母去世后,他来到三联投靠叔叔。他刚来的时候,没有房间,也没有羊。刘谦东了解情况后,动员公司干部和牧民帮他盖土房、分牧场,并向农场部门申请贷款2万元购买牲畜。现在,阿布杜穆罕默德有100多只羊,他们在三联结婚生子,过着甜蜜的生活。
长期在高原工作,刘谦东一家不得不分居三地。妻子在社区承包果园,女儿在县城上学。“原来我想不通为什么父亲总是离我而去。”初中的女儿刘宇阳说:“但当我去三联看望父亲时,我想通了。他非常热爱牧师的工作
“想富,先修路!”刘谦东看着在建的滨河路说:“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商家在这里收购纯天然的动物产品,或者来这里加工,让牧民过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