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拟注入芯片资产后,九鼎新材料(002201。SZ)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7月27日收盘报26.24元/股,上涨10.02%。
7月20日之前,九鼎新材料宣布与郑伟金控、田健九方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九鼎新材料计划以现金方式共同收购田健九方持有的两家子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为上市公司注入芯片资产。
2019年末,郑伟收购九鼎新材料,成为其首家上市公司。蛰伏近两年后,郑伟对九鼎新材料的资产置换终于开始。
目前,九鼎新材料和郑伟金控收购田健九方资产的定价尚未公布,几乎所有的收购资金都由郑伟支持。
郑伟金控是九鼎新材料控股股东郑伟系的子公司。今年4月,郑伟金控向海特高新(002023)子公司海威华信增资。SZ),并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
据悉,通过上述两笔交易,郑伟集团开始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覆盖毫米波芯片设计、晶圆生产和封装测试的所有链条。
被誉为“世界铜王”的王的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起初开始以贸易和代工的商业模式建立自己的市场和业务结构,逐步展开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整合,构建有色金属全产业链。2013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2020年,郑伟集团实现营业额超7000亿,位列世界500强第91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3位,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
郑伟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思路此前已有迹象。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提交了“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落地”的提案,建议国家重点扶持3-5家中国世界级龙头企业。
3月底,郑伟惠州高端铜加工项目投产。据介绍,惠州半导体键合线生产基地项目首次实现了电子信息(半导体集成电路)与新金属材料的集成开发。一期投产后,预计年生产能力为50万卷各种金基、银基、铜基合金丝。
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澍对贝壳财经表示,田健九方、海威华信GaAs器件代工的毫米波产品在行业中的意义并不是特别大,收购的象征意义比营收更重要。
九鼎新材联合正威金控收购芯片资产
7月20日,九鼎新材料(002201。深交所)公告称,上市公司还有深交所郑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郑伟金港”)和田健
九方技术有限公司(“天健九方”)三方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九鼎新材拟与正威金控共同以现金方式意向性收购天健九方持有的铜川九方迅达微波系统有限公司(“九方迅达”)不低于51%的股权和中科迪高微波系统有限公司(“中科迪高”)不低于51%的股权。据介绍,天健九方是专注于毫米波(包含但不仅限于W波段、E波段和Ka波段)的单片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MMIC)芯片和毫米波多功能芯片设计,毫米波模组、天线以及整机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毫米波技术服务的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建设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毫米波技术公司。目前天健九方旗下共有54款自主芯片。
九鼎新材、正威金控与天健九方三方签署的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书显示,天健九方将“Ka波段低轨卫星收发模组”、“智慧灯杆5G毫米波收发模组”、“5G毫米波CPE”等相关业务订单及对应的SIP封装多功能芯片产品及知识产权等注入标的公司九方迅达和中科迪高,以便其能成体系地并入九鼎新材的主营业务,促进九鼎新材完成老资产的剥离,使九鼎新材在主营业务上与正威金控投资的海威华芯形成芯片全产业链的联动,实现九鼎新材经营业绩的量质齐升。
上述交易的对价暂未公布。九鼎新材董秘曹亚伟在7月21日的机构投资者电话沟通会上表示,若单纯以完成业绩承诺做支撑的话,初步框算的(标的公司)估值是大约60亿元人民币。据悉,此次收购资金几乎均由正威集团支持。
虽然交易详情暂未确定,但天健九方对九方迅达和中科迪高作出的业绩承诺较为可观,为2021年内剩余时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亿元,2022-2024等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分别实现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7亿元和10亿元。天健九方CEO刘刚在其后的沟通会上表示,上述业绩承诺是较为保守的,天健九方现有的订单已经可以满足业绩承诺。
据曹亚伟介绍,正威集团实际上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此次拟并购的中科迪高从事毫米波芯片设计,正威集团控制的武汉正威硅基科技有限公司为全球唯一的微波裂片技术的SOI圆片生产,正威金控旗下海威华芯是国内六英寸砷化镓集成电路的纯晶圆代工最专业的服务制造商之一,并购标的九方迅达从事芯片SIP/AIP规模化封装测试。由此,正威的特种芯片产业布局已在有序形成。
2019年年末,正威完成入股九鼎新材,后者成为正威旗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正威集团控制的翼威新材与西安正威新材料合计持有九鼎新材29.78%股份,翼威新材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王文银为实控人。
据九鼎新材7月21日在机构投资者电话沟通会上透露,正威入主后即有置换资产的打算,在满足36个月的锁定期要求后推进操作。九鼎新材表示,控股股东正威对于上市公司此次并购芯片资产给予支持,“在可预计的高盈利能力支撑下,公司的价值自然会获得市场的认可”。
正威金控上半年大幅增资入股海威华芯
作为九鼎新材此次并购的合作方,正威金控共有两名股东——持股90%的正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持股10%的中金泰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后者由自然人刘晟独资持有。
今年5月,正威金控大幅增资,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25亿元。
在九鼎新材此次并购中,正威金控数月前完成的对晶圆代工厂商海威华芯的增资成为各方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4月13日,海特高新(002023.SZ)公告称,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海威华芯”)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正威金控,增资金额为12.89亿元,其中6.19亿元计入注册资本。
海威华芯据介绍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率先提供六英吋砷化镓集成电路(GaAsMMIC)的纯晶圆代工(Foundry)服务的制造企业。今年6月,海威华芯副总经理黎明出席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介绍了海威华芯在5G基站用功放芯片,新能源充电桩用功率芯片方向的热点产品。
据海特高新披露,2020年,海威华芯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净亏损2866万元。今年一季度,海威华芯实现营业收入2973万元,净亏损1608万元。截至一季度末,海威华芯资产总额18.04亿元,负债总额7.83亿元。
海特高新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补充海威华芯的运营资金,支持其业务快速发展,实现做强做大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芯片产业的目标,增强综合竞争力,有助于海威华芯企业价值的提升,实现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
6月30日,海特高新就海威华芯增资扩股进展公告称,海威华芯已经收到正威金控支付的增资款,并完成了此次增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增资完成后,正威金控持有海威华芯34.0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海特高新的持股比例自51.21%稀释至33.79%,海威华芯不再纳入海特高新合并报表范围。
探索科技(techsugar)首席分析师王树一向贝壳财经表示,天健九方的毫米波产品与海威华芯的砷化镓器件代工在行业内相对而言地位并不特别显著,收购事项短期内对正威的营收影响有限,相较之下,象征意义更为重要。
九鼎新材董秘在7月21日的沟通会上表示,目前主要精力在督促九方迅达和中科迪高完成业绩承诺,至于海威华芯是否会被放进上市公司,“随着业务上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不排除会继续注入进来”。
王文银曾建言国内重点扶植数家世界级半导体龙头企业
近年来,第三代半导体备受关注。国家2030计划和“十四五”国家研发计划已明确第三代半导体是重要发展方向。在资本市场,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近期行情频现。
据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今年4月发布的2020年度产业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整体总产值超过7098.6亿元,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已经开始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主流企业积极扩产布局,产业进入扩张期。
综合九鼎新材方面的介绍,正威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构想并不是突如其来。
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文银今年两会期间递交的提案之一即为“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落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文银表示,第三代半导体盈利释放缓慢,应该避免产业发展从一拥而上变为一地狼藉,通过规划引导将地方付出变为真正的产能。
就此,王文银建议国家可以在国内重点扶植3-5家世界级龙头企业,加大整个产业链条的合作力度,并表示四川海威华芯是第三代半导体的成功典范。此外,王文银还建议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来探索第三代半导体更多应用场景,同时合理配置半导体领域资源,聚焦成熟产品,攻关关键产品。
3月末,正威举行惠州高端铜加工项目投产暨二期项目动工仪式。据介绍,该惠州半导体键合丝生产基地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前沿产业的首发项目,也是正威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量产的第一个高科技半导体关键材料项目,首次实现电子信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金属新材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一期达产后,预计年产能50万卷轴各类金基、银基、铜基合金丝。
近年来,正威除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外,保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节奏,亦有新领域的尝试。今年5月,贝壳财经曾报道,正威参股的正威艾康尼克(深圳)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联系邮箱:zhuyueyi@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