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加坡9月21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丽丽
在新加坡,来不及吃、快要过期的食物不需要扔掉,而是可以“储存”在“食物银行”,由“食物银行”提供给需要的人。为确保国家食品安全,新加坡政府去年推出“3030”愿景,计划在10年内逐步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对粮食进口的依赖。
食品银行是新加坡的一家慈善机构。该机构从食品生产企业收集保质期至少一周的食品,或包装不正确、破损轻微但仍能安全食用的食品,或公众提供的保质期至少四周的未开封食品,通过回收的方式捐赠给私人和公共救济机构,以盘活这些可能被丢弃的食品,避免浪费。
有兴趣的捐赠者可以将食物送到粮食银行的仓库,或者将食物放入粮食银行在一些商场、学校、公寓和办公楼设立的80多个收集箱中。“食品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对这些物品的食品安全进行分类检查,然后发给有需要的人。
从国家层面来看,食品安全是新加坡的突出问题。新加坡面积约720平方公里。目前,不到1%的土地用于生产中国人所需食物的10%左右,其余90%是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2019年初,新加坡政府公布了“3030”愿景,即到2030年,确保新加坡本土生产的农产品能够满足30%的国内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些粮食生产国因自身粮食安全主张限制出口,导致大米等必需品价格上涨。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减少对进口食品依赖的紧迫性。今年4月,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并提供补贴,希望在未来6至24个月内增加当地鸡蛋、蔬菜和食用鱼的产量。
当记者在新加坡的食品市场和超市购物时,他们很少看到当地生产的食品。大部分的肉、禽、蛋、水果和蔬菜都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此外,运输和储存成本非常昂贵。
不久前,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推出“食用园艺计划”,希望市民在家种菜放松心情的同时,更珍惜食物,减少浪费。高女士住在新加坡中央嘎鲁(Central Galu)的一套公寓里,她告诉记者,她收到了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免费赠送的空心菜和西红柿种子,以及随她一起送来的种植指南。
种植指南中有一段话:“我国90%以上的粮食依赖国外进口,因此容易受到粮食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新加坡的“30 30”愿景希望到2030年满足中国人原有30%的食物需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希望你能立即开始种植自己的水果和蔬菜。”
新加坡一些机构继续推动“空盘零剩饭运动”,不仅在小学提供相关教育,还在小贩中心推广这一运动,堪称新加坡的“国家食堂”,呼吁大家珍惜没有剩菜的食物。政府建议居民在购买食材之前要列一份清单,并按照清单购买。做饭时,他们可以发挥创造力,充分利用剩余的食物。
责任编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