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外国比较火的创业项目 去外国创业

土耳其信息聚合手机应用程序gundem的创始人艾地。照片由对方提供

国内企业家在中东和东南亚建立了新闻聚合应用,面临招聘、版权等本地化挑战

国际化是今日头条的重要布局方向。10月24日,原优步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刘震加入今日头条。据推测,刘震将负责今日头条的国际业务。让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坐立不安的是,出海的中国企业家正在把今日头条的模式转移到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和中东,海外市场正在被企业家瓜分。

根据莫比迪克研究院提供的名单,海外已经有十几个有影响力的新闻聚合产品,大部分都是2015年以后成立的,由中国人制作。工具出海的红利期过后,国内企业家转型出海做内容。他们发现,如今的头条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新闻聚合的工具属性加上内容平台的属性可以快速实现本土化。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中国企业家就把今天的头条新闻聚合应用复制到了几乎整个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有投资者甚至开玩笑说,东南亚现在是中国人“重刻”的头条。但问题是,登上海外头条真的这么美吗?

[出海]

在土耳其做信息“不能太激进”

2014年8月,艾地开始在中国寻找融资,想法是在海外做一个信息聚合应用。经新疆投资促进局介绍,艾地会见了龙陵投资创始人、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蔡文胜被艾地的多元文化背景所吸引,以1500万元的估值投资了根德姆。

获得投资后,艾地一头扎进土耳其“今日头条”项目——G ndem。但是三年过去了,一点也不容易。他把自己比作媒体的总编辑,就像刀尖上的舞蹈。

土耳其人对一件事看法不一,民众并不完全支持或反对一方。对于一个信息产品来说,如何在这种零碎的舆论之间游走,是对运营能力的极大考验。

“人们对你是否站得住脚非常敏感。”艾地说。为了公平公正,居恩德姆除了机器算法外,还安排了5个人工编辑,这5个人的背景不能相同,以免产生严重的偏见。

2016年7月,土耳其局势突然发生变化,脸书和推特被关闭,居恩德姆幸免于难。回头看,艾地依然不容易。

居恩德姆已安排两人在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与土耳其新闻出版署保持良好关系。

渴望寻求真相的人们涌入居恩登,居恩登的日常生活翻了一番,服务器几乎崩溃。艾地表示,居恩德姆的策略是尽可能过滤接近真相的内容。

“但不要太激进。因为在很混乱的时候,任何事情,谣言都满天飞。如果有什么东西吸引了眼球,就会有什么东西爆炸,然后就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艾地说。

这也是葛兰姆一贯的策略。“一定要有态度,但态度不能太过分。”

这种对舆论的把握是最大的考验,而Gndem的实现方法是“人工算法运算”。算法运算强调标注,但如果只靠算法,你会发现极端的人会越来越极端而创造

成口碑撕裂的状态,某个人会觉得你极好,某个人会觉得极不好。


因此人工筛选非常重要。各方面的观点都要有,但还不能让用户觉得烦;让他们看到喜欢看的东西,但不能天天吃营养过剩的冰棍,还要喂点没有营养的热水。内容要包罗万象,因为人们的关注点不同,所以体育得有、政治得有、财经得有、科技得有、民生得有、无聊的得有、严肃的得有、左的要有、右的也要有。


【现状】


海外“今日头条”已有十几家


根据白鲸研究院提供的一份资料,海外较有影响力的类今日头条产品(新闻个性推送产品),已经有十几家,其中大部分的成立时间都是2015年以后。做得比较好的有印度的NewsDog、印尼的Baca和Caping、中东版的Wander News、马来西亚的365news。


为什么新闻聚合产品在海外这么受欢迎?


艾地开始做Gündem之前,他曾在土耳其多次创业,做过一款类似“hao123上网导航”的产品,开发过一款类似91助手的应用分类软件,也给土耳其电信做过应用商店开发。


这跟国内移动应用出海的历史吻合。移动出海最早的类型是工具,有安全类、清理类、桌面类等产品,企业有猎豹、APUS、赤子城等。但是工具类产品要维持活跃度,需要不停地买流量。用户黏性低,停留时间短,左手新增,右手就出去,用户就像流水一样消失。


艾地选择再次创业时,颇为大胆地选择做一个国外资讯类客户端,现在来看,他的选择对了。毕竟,当时谁也不知道今日头条拿到融资后会不会向全球扩张版图。但让艾地没想到的是,仅仅半年之后,国外的“今日头条”就遍地开花。


主做全球移动入口的赤子城创始人刘春河告诉记者,工具类应用的时代已经接近结束,下一波属于内容和服务的时代正在到来。因此,赤子城的策略是,将旗下应用Solo Launcher打造成内容分发平台,其中包括各种新闻、短视频、段子、小游戏、生活服务等,让用户尽可能在桌面上做长时间停留。


和工具产品不同,内容很难形成垄断优势。在工具时代抢占先机,可以用一款APP打全球,但做内容却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


(下转B11版)


深耕,这是个重运营的生意。


在所有内容中,新闻聚合类产品是最轻的。它的模式是技术驱动,对不熟悉海外市场的创业者,可以在一个国家快速扩大规模。


【选择】


海外的理想市场什么样?


友盟联合创始人陈彧堃,2016年2月开始做印度市场的新闻聚合产品“NewsDog”,公司只有20人,但规模已经做到了1000万用户。


之所以选择印度,是因为印度人口足够多,超过10亿,且增长依然迅速。他认为印度市场和中国很像,中国市场的生态,原封不动地映射到印度。“人口和经济的因素叠加,正在催化印度变成下一个中国。”


在陈彧堃看来,做新闻聚合,应该有足够多的人口,至少不能少于1亿。


土耳其人口只有7000多万。艾地坚持相信土耳其的价值。土耳其人虽然少,但变现能力不低,换句话说,土耳其人有钱。以游戏为例,印尼和印度是一个档次,一个用户的ARUP值大概只有0.3美元,而土耳其是1美元。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4年土耳其人均GDP是1.05万美元,是印尼的三倍,印度的7倍。


另外,土耳其80%的人口在34岁以下,14岁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年轻人居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蕴藏在年轻人里面的消费力还没有爆炸。在这时候,以最低的成本扎进去,等待或者促发消费力的爆炸。


对内容类产品而言,理想的市场是什么样?从目前这些公司的地域分布看,大部分出海的今日头条类应用,集中在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巴西、土耳其、中东、俄罗斯等地。这些市场有什么规律?


首先是人口够多,媒体够多。如果媒体只有寥寥几家,撑不起一个新闻聚合产品。


媒体还要足够复杂和多元。以巴西为例,虽然媒体有几千家,但超过一半的都是体育类媒体,也很难通过新闻聚合产品,实现个性化推送。


其次是经济发达,或在快速成长。从市场成熟度和消费能力看,美国市场吸引力最大。但美国市场很难进,一方面因为美国本土的新闻聚合产品足够强,如BuzzFeed,另外,巨头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猎豹等也都在美国有所布局。


【遭遇】


招聘是最大的难题


和Gündem不同,印尼的Caping更像是中国的网易新闻,用“聚合+原创”的方式,提供资讯。


这和印尼媒体环境有关。印尼互联网化程度很低,大体相当于淘宝早期的媒体环境,互联网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传统媒体。单纯的聚合,无法形成高质量的内容。Caping的解决方案,是生产原创内容。


Caping因此自建了一支近20人的内容团队,他们大部分出身印尼的传统媒体,比如印尼某知名新闻网站娱乐部主编,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在百度新闻工作过的印尼华人,以及印尼其他媒体的新闻编辑。


Caping的创始人谢飞在印尼待了10年,2015年9月,开始运营Caping。11月产品上架,用户刚刚突破100万。


创业大半年,招聘占用了谢飞早期大量的时间。在印尼,互联网人才奇缺,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内容,除了几家比较大的国外公司,本地做互联网、做APP的公司,几乎是空白。能研发产品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甚至不足100人。


在国内,突发事件发生,媒体会迅速跟进,解读事件影响。而在印尼,任何事件,传统媒体只是简单爆出,深度报道、跟踪报道很少。


让谢飞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雅加达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苏迪尔曼大街(相当于中国的“长安街”)爆炸事件。印尼本地媒体报道很少,几张图,都一样。“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上有很多视频、图片,就去联系采访,做了专题,用户转发评论量很大。”


选题和印尼人的阅读兴趣有关。和国内不同的是,印尼人对政治、经济、民生这类的话题往往不感兴趣,却属于乐天派,对娱乐情有独钟。前段时间奥运会,谢飞考虑做几期专题,当地编辑却告诉他,印尼人不感兴趣,干脆不要做。


Caping“原创+聚合”的模式很像中国的网易新闻。在互联网不够普及的印尼,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Caping上30%至40%的热门新闻,都来自团队的原创。


【摸索】


海外侵权面临高风险


更大的挑战是版权。


一位出海创业者告诉记者,涉及内容的中国出海团队,有相当一部分在侵权。如果按照规则谈版权,合理合法逐步扩张,这是大公司的玩法,如果是创业公司,可能早就死在海外了。


但在国外,这么做的风险很高。艾地说,国内有100多家应用商店,应用商店的话语权很弱,一个巴掌打不死。但是在国外,只有Google Play、App Store两个平台,近年他们布局了很多生态警察,一旦违反规则遭到控告,就有被下架甚至被封杀的风险。


【困惑】


市场会被巨头收割吗?


在国内,巨头是BAT,在国际市场,巨头则是猎豹、百度、360等。巨头进场,可能会起到鲇鱼效应,激发活力,也有可能会收割市场的红利。


海外的“今日头条”,会被巨头收割吗?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以工具起家的巨头,布局内容时,多选择投资或并购的方式,比如今日头条投资Dailyhunt,猎豹收购News Republic。


创业者认为,即便是巨头自己做,也不一定会比创业公司做得好。“工具类公司有一个先天缺陷。”艾地告诉记者,这种公司出海,是一款APP打全球,高度标准化,只需要把语言包翻译一下,就可以在200多个国家直接购买服务。


产品形态,导致工具类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显著特点:产品部很小,可能只有二三十人,但是流量购买很大,往往都有几百人的团队,是整个公司的成本中心。商务变现团队又是几百人。这样的公司结构造成的后果是,没法面面俱到,没有任何一个市场是重点中的重点,无法做本地化、差异化运营。


内容是非常不标准的服务,需要极强的本地化。需要对某个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有非常深的了解。为了做到这样,NewsDog创始人陈彧堃有一半的时间待在印度,艾地的家都在土耳其,“市场在哪,人就得在哪。”


新闻应用出海情况


应用:TopBuzz


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地区:美国、其他


融资:C轮1亿美元


应用:News Republic-India News


公司:北京猎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和地区:印度、澳门、其他


融资:IPO上市


应用:知乎日报


公司: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和地区: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北美、欧洲


融资:C轮5500万美元


应用:Caping


公司:Caping


国家和地区:印尼、其他


融资:天使轮数千万美元


应用:Gündem


公司:安远(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和地区:土耳其、巴西、其他


融资:天使轮数百万人民币


B10-B11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曾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