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喝岩茶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刚切完泡泡袋,看到里面的茶梗,朋友开玩笑说很“梗”。
意味着它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次去武夷山看烤茶,马华在武夷山给休带了“考题”。
“今年有一泡肉桂。据说山场离牛栏坑很近,但现在准备装在泡泡袋里卖。我要你喝了它,看看它有什么问题。就这一次,我把队里的姑娘带了过来,我可以跟专家们多学学……”
闻到这种恭维,休赶紧扔出一句金句:
“专家不敢当, 再说了,现在叫别人专家感觉是在骂人。”
听到这里,大家哄堂大笑。
《2》
用剪刀剪开泡袋,将干茶放入碗中。
一看到干茶,休就直截了当地说,泡茶梗太多了!
说点高雅的,古人对于四季的变化有一种特殊的文风。
从夏天到秋天,当一片叶子落下时,秋天就为人所知了。
回到岩茶,我们可以参考这句话的精髓。茶梗的出现可以带来很多线索。
尤其是茶梗太多的时候,在整个茶叶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可以认定是属于劣质问题茶!
因为按照武夷岩茶的加工流程,成品岩茶里面是不能带梗的。
茶梗变绿后,完成了它的使命。在一路“出走”的过程中,积聚在茶梗中的茶香物质沿着退水方向导入叶索。
最后,留下的茶梗只是一个空空的身体。
ize:15px;">等到烘干制茶毛茶,便可以将毛茶身上茶梗、蜡片剔捡,准备迎接焙火。要是在拣剔时比较马大哈,没有细致筛选,导致留下不少漏网之鱼(梗很多),那么会影响到最终成品茶的品质。
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了,在做青过程中,茶梗与叶脉作为交通运输网,在运输水分的过程中,也会运输养分。
彼时,茶梗内部的可溶性物质(包括多酚类、可溶性糖等),早已经汇入叶片内。而剩下来的,主要是植物纤维。
在没有剔除干净的前提下,这些多余出来的茶梗,容易让泡出来的茶汤,味粗汤薄,风味下降。
说白了,这就跟岩茶青叶采太老,做出来的茶味偏薄是一个道理。
随着茶树不断生长,在粗老的梗叶内部,内质积累少。
当青叶采老,或者粗梗大叶保留过多,都会带来茶味寡淡、内质单薄、香气韵味变差的问题!


《3》
有人觉得,反正岩茶就是开面采,要采老一点的叶片,采老一些无所谓。
但实际上,开面采的岩茶,同样忌讳采太老。
因为青叶采老后,会造成“味粗汤薄”,影响制优率。
制优率,即制作优秀成品茶概率的简称。
春茶季在采摘岩茶青叶时,讲究应时应景,过期不候。
纵观来看,任何的农作物皆不例外。
萝卜长得太老,纤维会变粗,失去清甜口感,并且中间还“空心”。
等到竹笋长大后,它就变成了竹子,纤维又粗又硬, 唯有像国宝大熊猫那样的牙口,才能啃得动。
而岩茶采老后,梗叶内部的纤维变粗,养分流失严重。
收到一桶歪瓜裂枣般的茶青鲜叶,任凭工艺再好,经验再老道,也回天乏力。
做出优秀成品的概率,自然很渺茫。
与此同时,岩茶采太老,茶梗采太长,还藏着一点隐形弊端——利用效率不高。
以肉桂的加工为例,按正常情况看,在茶青原料采摘标准,采中小开面的基础上,7、8斤茶青做出一斤成品,完全绰绰有余。
但要是茶青采太老,那么后期就要费劲地挑出其中的茶梗、蜡片。
可利用的部分会变少,而边角料变多。
估算起来,花上足足十斤茶青做一斤成品,也有这个可能!


《4》
提到岩茶的茶梗,那天在喝茶时,我们还有一个新收获。
闲聊间歇,胡歌随口提到一嘴,今年2021年武夷岩茶身上的“新梗”。
去年冬天的天气有些反常,武夷山这边略旱,整个冬天没下几场雨。
导致今年的岩茶,在采茶时就能发现,茶树新梢发出来的叶片上,普遍叶间距不长,比起往年要略短。
叶间距短,意味着叶片与叶片相隔的距离缩短。
当采摘时,岩茶采茶树新梢一芽三、四叶为原料,连叶带梗采下来时,得益于叶间距缩短,采下来的茶梗也要略短一截。
那,这对今年的岩茶有什么影响?是更好做吗?
胡歌正在激情飞扬的介绍时,心情很激动,连说是是是,我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茶梗短了,做茶时可以更好做青与走水。
梗与叶脉内的水,更能彻底走水走透彻、走均匀。
还有一点就是,可以减少内质损耗。
接着,理工科出身的胡歌,又举出一个严谨论证。
我们南方这边,基本上水电居多,通过建水电站,然后利用高低落差,动能转化为势能,势能转化为电能……(此处隐去500字)。
然后,这些在偏远西南地区生产出来的水电,要运输出来,供应各大城市的用电时,在运输的过程中,电能会产生损耗。
短距离运输,损耗少。
长距离运输,损耗大。
做茶时,也是这样,茶梗内部的养分与风味物质,要想流入到叶片内,也会受距离影响。
茶梗长,会给走水增加难度,并带来内在损耗。
反之,茶梗短,更好走水,养分保留更丰富!


《5》
说了这么多,麻花倒是更期待今年的岩茶了。
坐在茶厂里喝茶聊茶时,打开房间门,外面弥漫着浓浓着茶香。
那是正岩里的肉桂、水仙们,在经历高温炭火淬炼时,吐露出来的迷人火香!
想起从前,听过其他正岩茶农说,旱青做出来的茶,百分百都是香的,芳香物质充足,怎么喝都很香。但就是茶汤中的醇厚度会下降。
但是,在听完胡歌的介绍,麻花对今年的肉桂水仙品质,很有信心。
天气情况带来的问题,不论好坏,都不受人为控制。这时越是考验各家的制茶水准。
考卷难度越大,越能拉开成绩距离。
上天给茶农出了难题,但懂得解答的人,同样有信心考高分。
一款款做青做透,焙火焙透。且有香、有水、有韵的好茶,指日可待!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大事件,从天价茶叶蛋到天价岩茶,大红袍到牛栏坑肉桂!
高火功是劣质岩茶的遮羞布,你青睐的高火岩茶真没你想的那么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