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酒店布草洗涤设备 水洗厂机器

工业洗衣机洗涤过程的详细介绍

1.工业洗衣机概述

工业洗衣机的主要功能是定期清洗、整理和分发酒店、学校、工厂和医院洗衣房的所有衣物。其洗涤工艺原理是以合理的成本获得干净整洁的织物。

1.洗涤的目的和目的:

有效去除织物上的污渍,保持洗涤后织物原有的外观和手感,降低损伤程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2.洗衣部工作流程:

1.收集和运输

2.检查衣物的分类

3.衣物的洗涤处理

4.熨烫和干燥

5.组织、折叠和分发

工业洗衣机洗涤过程的详细介绍

二、影响洗涤的五个基本因素

机械力:洗衣机滚筒的转动产生机械力,洗涤液的冲击和洗涤织物之间的摩擦。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洗涤液与织物之间的相对运动加快,而污垢则迅速从织物上分离并扩散到洗涤液中。影响洗涤机械力的主要因素是洗衣机的承载能力。标准洗涤容量:洗衣机容量的80%

2水位:在洗涤过程中,应在不同的处理阶段选择相应的洗涤水位,这不仅会影响洗涤液的浓度,还会影响机械力

3时间:水洗是一个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适当的作用时间。作用时间与洗涤织物的结构、污垢类型和污染程度有关。洗衣机的容量和类型以及洗涤剂的等级对作用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

span style="color: #666666; --tt-darkmode-color: #666666;">4温度:温度在水洗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洗涤剂的溶解加快,活性分子的运动加快,渗透性增强,洗涤温度的设定与被洗涤织物的质地、色牢度、污垢种类及洗涤剂的温度有关


5洗涤工艺:根据织物结构类型、污渍特性、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洗涤工艺,以达到洗涤效果


在洗涤过程中,除了上述五个因素外,水质也是影响洗涤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机械力作用下,以水为介质,将洗涤剂溶解成一定浓度,污染织物的去污和洗涤都完成了,因此,除了要了解五行之外,还要对洗涤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工业洗衣机洗涤流程详细介绍


三、 污垢


污垢是指吸附在织物表面和内部的物质,它以两种方式存在于织物上,改变织物的表面外观和质地:


(1) 物理吸附:


灰烬、灰尘、沙子、炭黑等对衣服的附着力属于这类,这种作用相对较弱,容易去除的物理附着力又分为


(a) 机械粘附——这种粘附主要是指粘附一些固体污垢,如灰尘、沙子等机械粘附是一种弱粘附方式,用简单的机械方法几乎可以去除


(b) 静电力附着力——这种附着力主要表现为带电的污垢颗粒对相对带电物体的作用静电作用强于简单的机械作用,因此去除污垢相对困难


(2) 化学吸附:


污垢通过化学键作用在织物上,如蛋白质、铁锈等。这种污垢牢固地吸附在织物上,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除。


工业洗衣机洗涤流程详细介绍


四、根据清除方法的不同,污垢可分为以下几类:


1水溶性污垢:不加洗涤剂基本能被水清除的污垢(新鲜血液、尿液、粪便、米垢等)


2碱溶性污垢:用碱性洗涤剂除去的污垢(一些动植物油、脂肪酸污垢、淀粉污垢)


3可氧化性污垢:指在主洗过程中不能完全去除,但可通过氧化剂氧化去除的污垢(饮料污垢、草垢、茶垢、酱油、天然燃料等)


4酸溶性污垢:可通过酸处理去除的污垢(如铁锈)


5溶剂污垢:可被溶剂溶解的污垢(矿物油、油漆污垢、油漆污垢等)


6不溶性污垢:指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的污垢,需要用表面活性剂吸附使污垢颗粒分散、胶态溶解,悬浮在水中或水中


中和酸剂: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中和洗涤液中的残留碱抑制水中铁对织物的附着力,调整织物洗涤后的酸碱值,使洗涤后织物的光泽变白。使用温度为45℃-55℃,时间为3’-5’,洗涤后织物的酸碱值为5.5-6.5。


软剂: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后处理程序。主要作用:改善织物洗涤后的手感、柔软感,降低粗糙度,同时起到润滑和消除静电的作用。使用温度45℃-5℃,时间4’-5’,可与中酸一起使用。在含铁高的地区加入除锈酸,1分钟后加入柔软剂。软剂用量过大,白色织物容易变黄,吸水性下降。


浆料: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后处理程序。主要作用:坚固美观,改善手感,防止污垢进入织物内部。使用温度45℃-55℃,时间5’-6’。可以和中和酸剂一起使用。


硬水软化剂:在硬度高的水质地区,如果不能安装软水设备,只能在洗涤织物时添加软水。软水剂的使用加入了洗涤的各个步骤,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做到,只能在主洗和漂白的步骤中加入其他原料。使用温度和时间随所作用的步骤。


特效脱灰剂:长期使用硬水洗涤易造成白色织物色泽发灰,严重影响织物的使用。本产品利用还原反应原理,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织物的颜色,从灰色逐渐变白,大大提高织物的白度。温度:80℃-90℃,时间:15’-20’。


工业洗衣机洗涤流程详细介绍


五、清洗程序的设计。


1、洗涤操作的主要步骤。


(1) 冲洗:利用水和机械作用力的作用,尽可能地把被洗织物上的水溶性污垢冲离织物,为主洗去污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中、重污垢的洗涤一般要采用冲洗步骤。水位:高水位,水温20℃~40℃,作用2~3分钟排水。


(2)预洗:预洗是加入适量洗涤剂的预除污过程。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仅用水并不能充分湿润污垢。对于特别严重的污垢,预洗是必要的步骤。预洗一般安排在清洗程序后,也可以直接进入预洗程序。水位:中水位,水温40℃~50℃,作用3~5分钟。


(3)主洗:该过程以水为介质,密切配合洗涤剂的物理化学作用、洗涤机械的作用、适当的洗涤浓度、温度、充分作用时间等因素,形成合理的洗涤污染环境,实现污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织物结构、污垢的类型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剂和清洁剂的投入量。根据织物纤维和清洁剂的特性制定清洁温度,根据织物结构、机械容量大小、污垢类型确定清洁时间。水位:低水位,温度:60℃~90℃,时间:8~20分钟。


(4)漂白:这个过程是主要清洗污垢的补充步骤。主要去除主洗程序中不能完全去除的色素类污垢。在这个步骤中主要使用氧化性漂白剂(氯漂白剂)。因此,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在65℃~70℃,洗涤液的pH值在10.2~10.8的同时,垢类型和织物结构严格控制投入量。水位:低水位,温度:65℃~70℃,时间:8~12分钟。


(5)清洗:清洗是扩散过程,使织物中含有污垢的清洗液成分扩散到水中,在此过程中施加一定的温度(一般为30℃-50℃)。高水位迅速降低洗液浓度,达到洗涤目的。一般需要三次高水位清洗,第二次清洗后安排一次中速脱水。水位:高水位,时间:2-3分钟。


(6)和平:洗涤中常用的洗涤剂为碱性,经过多次洗涤,但不能保证没有碱性成分,碱性物质的存在对洗涤物的外观、手感有一定的影响。利用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中和过程中,中和剂用量不足或过多会对织物产生不良影响。中和剂的投入量应根据洗涤织物脱水后用pH试剂滴洗涤,pH值高时增加,低时减少。标准要求织物在使用时pH值在5.8-6.5范围内。水位:中水位,温度:45℃-55℃,时间:5分钟。


(7)柔软:柔软处理是后处理过程,不是去污过程。柔软的处理可以使织物的手感舒适,同时防止静电的发生,在织物内部发挥润滑作用,防止纤维相互缠绕脱落。水位:中水位,温度:45℃-55℃,时间:5分钟。


(8)上浆:上浆主要针对餐厅的布、餐巾、制服等棉制品和混合纤维织物,上浆后可以使上浆织物的表面包括在内,防止起毛,同时在上浆织物的表面结合上浆膜,对污垢的渗透有一定的障碍作用,下次涤变得容易。水位:中水位,温度:45℃-55℃,时间:5分钟。


(9)脱水:利用洗衣机滚筒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使滚筒内织物含水量大限度地降低。纤细的织物、毛织物、天鹅绒、针织品、饰品的衣服等不能高速脱水,选择中速脱水,而且在短时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