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顺丰和中通哪个快 最敬佩的创业人士王卫

在北京机场物流园区的中心,有一栋四层的顺丰快递办公楼,是顺丰快递在整个华北地区的中转点。这里完全封闭,不允许外人进入。

办公楼对面是世界顶级物流公司TNT,办公楼顶楼的一个房间覆盖着统一的黑白屏幕,监控着SF的仓单收发、实时派单和车辆运行状态。

顺丰快递,中国快递行业第一梯队的民营企业,人们对它和它的负责人知之甚少。投资者出价50万元与其共进晚餐,而花旗银行的家人为了一个机会挥霍了1000万元。

那么快递之王顺丰快递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从平凡收派员到快递之王

上世纪80年代,当一个普通的调度员提着鼓鼓囊囊的快递袋来往于深港两地时,没有人会想到他会成为顺丰快递的负责人。

王伟1971年出生于上海。七岁时,王伟和父母搬离了家,搬到了香港。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商业气息浓郁。王伟在广东顺德做印染生意的时候,总是给客户寄样品到香港,时间很长。

这让王伟看到了被忽视的市场空白,他在心里想出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借此机会专攻收发物件的公司呢?

1993年,22岁的王伟向父亲借了10万元,成立了专门收发快递邮件的顺丰快递。

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王伟,曾经依靠低价策略,从竞争对手手中抢下一片小天空,迅速成长。“别人一件货70元,收获40元。”王伟“降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量客户。

过了一段时间,顺德到香港的陆路上,70%的快递都是顺丰快递运送的。

在早期,顺丰快递的扩张一直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推广后,一方面帮助顺丰快递疯狂扩张,另一方面也为顺丰快递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加盟商在货运中擅自搬运私货,一些加盟商开始招兵买马,成为“土霸王”。顺丰快递面临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威胁。

这时,王伟表现出了极其强势的一面。

他决定接管权利,并将特许经营权改为直销。接管权利的方式是“一刀切”。如果他想留下,所有的产权都会被回购,否则他就会离开。

收集力量的难度可想而知。有人用“拆迁式”来形容当时的夺权之战。身处其中的王伟压力很大。

王维后来提到:“一个承包的网络就是一个小王国。治愈这些问题压力很大。”

2002年,顺丰完成了加盟直销的改革,也成立了自己的总部,未来的发展越来越顺畅。此时,顺丰快递从上到下完全成了王伟的“一人企业”。

到2010年,顺丰的利润达到130亿元,仅次于中国邮政,占全国市场的18%。让“四环一达”只靠近另一环。

高端快递之路

如果说前期价格战,顺丰快递突出了重围,如何在强敌的情况下打开差异化局面,这是王伟面临的问题。

;">上文说过,加盟制的好处在于,在快递业开疆拓土的时候,扩张非常迅速。因为人多力量大吗?


用时髦的话说,这也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因为总部其实不需要很多人,主要是承担管理和战略职能。


王卫最早也这么搞,但是他很快发现,这样的快递公司不是我想要的,为什么呢,服务不行。


因为在加盟模式下,快递员的直接老板是地方公司老板,说白了就是强诸侯、弱中央的模式,


这种情况下,管理很难规范起来。地方做大了以后,难免会觉得,你总部都是我在养着,我凭什么听你的?


在2000年初的“削藩运动”中,就把顺丰彻底改造成了一家直营快递公司,这个模式在当时的中国,除了国家队EMS,是独一份。


就在此时,随着电商的火热,快递行业也变得风生水起。


曾有人这样形容当时长三角快递行业的情况:快递小伙儿忙到手发软,还消化不完产生的快递订单。


为了抢大户,这些快递公司又打起了价格战,每单价格最低打到了5-6元,接近成本价。有快递行业人士说:“现在大家是在喝稀饭,肚子撑得很大,但实际上没什么营养。”


一直不走寻常路的王卫也没有延续单纯降价思路,而是在产品分类上下功夫。


2012年8月,一直以“次日达”闻名的顺丰速运,推出首款经济类快递产品“四日件”,化妆品、光碟、奶粉、电子类、酒类等航空无法寄递的品类,都可通过这一渠道寄送,其主要面向异地快递,价格远低于此前的标准价格体系。


此后,顺丰一直走差异化营销路线,根据时效性、价格和运送要求不同,推出多层次的产品品类,不断细化产品和服务。


顺丰的高工资是业界出名的,一般递送人员月薪都在三四千,但在顺丰五六千很平常,最高三四万的也有。


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有办公室的白领妹子爆料: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1.5万,会为了你这2000块钱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听闻此话,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因为收入高,顺丰的快递员也是蛮拼的:有快递员在路上出了车祸,爬起来一看没事,还是要继续送快递。


不管是对员工的控制力还是业绩,顺丰都是行业学习的典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快递公司副总经理也曾表示,“顺丰的每一次发展,确实都走在了行业的最前沿,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紧跟在王卫的身后。”


顺丰不顺


2017年2月24日凌晨,鼎泰新材发布了股票更名公告,证券简称更名为“顺丰控股”,证券代码不变,仍为002352。


一个简称“顺丰控股”的股票终于出现了。


有消息调侃说,一直宣称不融资、不上市的顺丰终于在三通一达后,登陆资本市场。


在国内排名前七的物流公司中,顺丰是最后一个表露上市意图的快递公司。


顺丰上市后,市值一度达到3226亿元的神话,无论是业务量还是资本看好度,都稳居快递市场第一宝座。


而今天,顺丰总市值只有1708亿元(2019年11月15日收盘价),相比市值最高点已蒸发1518亿,几近腰斩。


近年来,由于快递行业竞争呈现同质化,低价优势对客户的吸引力更为明显,龙头顺丰的市场占有率下滑明显。


西南证券研报,今年上半年,顺丰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至7.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六,位于通达系、百世之后。而通达系和百世的市场占有率集体上升。今年上半年,5家快递公司合计市场占有率在71.1%,中通的市占率19.3%,位列首位。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快递行业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快递公司分为:菜鸟系、顺丰和非菜鸟顺丰系。


去年,通达系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超30%的增长,其中,中通以43.83亿元的净利润位居通达系首位,与顺丰只有1.73亿元的差距,成为净利润最有可能超越顺丰的公司。


京东物流则是顺丰另一个强大的对手。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执行官刘强东去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抛出“能在未来立足国内的物流可能只有京东和顺丰”的豪言。


王卫自称是个有危机感的人,曾说电商和零售也是顺丰的重点之一。


2015年,顺丰推出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同年,因零售板块亏损严重(2013年至2015年,顺丰商业板块分别亏损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为了为上市做准备,2015年,顺丰剥离了负责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的顺丰商业板块。


顺丰商业分拆后,相关的数据不再披露,但外界不难从顺丰商业“6年换7任CEO”,离职后的CEO对这块“烫手山芋”的只言片语以及业务的多次变动这些细节里窥见,顺丰零售业务做得仍然不好。


顺丰的自建零售项目,不是跨境就是生鲜,总体上定位中高端,零售业务想要延伸顺丰快递的消费者。此外,顺丰还投资了4个电商平台,都比较小众,但定位也都是中高端,能支撑顺丰发货。


而在这些业务和投资,反映出了顺丰做零售的逻辑:与其说是做零售,不如说是做快递业务的增值业务,零售业务是制造快递业务需求的手段。以“配角”的思维做“主角”的生意,这种主次关系的倒置决定了顺丰做不好零售。


从时间点看,顺丰的零售项目都落后他人一步之遥,等顺丰觉得合适着手去做时,先机已失。离开了物流领域的顺丰,还有很多学费需要交,这或许也会成为顺丰的马其诺。因为在这种战略下,已经体型庞大的顺丰还要不断做加法,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内部管理难度,这是一个类似新手走钢丝的挑战。


在快递业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吃力的时候,电商零售业务正是王卫想要又似乎不可及的那条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