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国兽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里程碑。然而,我国兽药研发创新能力仍然不足。R&D企业如何“破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兽药产业发展?2021年1月16日,由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的2021兽药创新发展战略合作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
会上,技术专家、科研院所、水产养殖企业代表分别谈了研究进展、对行业的看法以及当前水产养殖的药物需求。双方交流学习,推动针对性研发,推动我国兽药产业向更精准、更创新、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国家兽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席、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高级所长,广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温氏集团副总裁艾,中海生物董事长,中国科学院教授吴昕等嘉宾出席论坛。
在
兽药的挑战及机遇: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会议上,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蔡首先带来了《我国兽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主题报告。据蔡介绍,2019年,兽药行业企业数量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企业仅占3.8%,中型企业占49.69%,小型企业占36.89%,微型企业占9.62%。企业逐渐重视科技创新,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据统计,从1987年农业部组织新药审评到2019年,成功研发并获批用于动物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兽药1298种,其中第二、三类兽药占多数。2020年全年共注册70个新兽药,其中一类新兽药仅有8个。
蔡指出,兽药行业面临双重疫情、抗药替代、《兽药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情形》修订、新GMP实施、国际体育保险巨头竞争激烈、本土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挑战。然而,挑战也是机遇。蔡建议,兽药产业应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法律治理能力、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等方面加以应对。
蔡,国家兽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席
抗生素滥用会形成“超级细菌”并造成危害是不争的事实,在抗生素替代的背景下寻求抗生素替代品也是2020年的热门话题。会上,中国科学院吴昕教授从目前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各种替代抗生素方面分享了《全球抗生素替代品研发进展》。
吴昕指出,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也会抑制和破坏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从而影响动物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吴昕表示,存在起效慢、作用机制不明确、同类抗生素可能重蹈覆辙等问题。许多研究致力于开发抗生素替代品。
随后,他介绍了功能性氨基酸、功能性核苷酸、酵母细胞壁糖蛋白、绿藻多糖锌、新型抗生素、饲料植物资源等抗生素替代品目前的研究进展。并表示未来应强调添加剂和饮食使用的综合控制,围绕蛋白质、功能性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植物天然产物和微量元素等开发更好的产品。
中国分公司
学院吴信教授随后,全国人大代表、温氏集团副总裁,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陈瑞爱教授带来《畜禽养殖趋势与用药趋势》主题报告。据陈瑞爱介绍,2019年我国家禽出栏146.61亿只,2020年我国家禽出栏预计将近160亿只;2019年,我国禽肉产量2239万吨,预计2020年禽肉产量或近2400万吨。其中,2020年肉鸡产量将超120亿羽,总体增幅达10%以上。
在经历非洲猪瘟之后,我国的生猪产能逐渐恢复,据陈瑞爱预测,猪肉产能将在2021年二季度恢复正常,禽肉产能过剩将引爆行业洗牌。陈瑞爱表示,养殖业从小散户到规模化集约化再到现在的数字化、产业化,这样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信息化平台更便捷、更精准、更全面,且节省人力。她认为,目前畜禽养殖业正在加快实现疫病防控由免疫向综合防治转型,未来东宝产品的落脚点应该在于疫病净化、无疫病小区、多联高效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升级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温氏集团副总裁,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陈瑞爱教授
动保市场除畜禽养殖外,还有一个较大的市场——宠物市场。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赖晓云秘书长带来了《我国宠物专用药品、疫苗的应用现状及急需产品》主题报告。赖晓云指出,目前我国的宠物医疗机构数量已超过16000家,其中营收主要以治疗为主。
目前我国宠物药品的发展还处于较薄弱的阶段,宠物疫苗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国产宠物药品仅占45%,国产疫苗占比约6%。赖晓云表示,未来我国宠物药品市场一定会逐渐成熟,争取做到国内品牌宠物药品占比达80%。
随后,赖晓云分析了目前国内宠物药品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各大需要动保企业去填补的药品空白领域,如神经类药品、肿瘤药品、中兽药、营养代谢病的专用药品、猫膀胱炎治疗药品、舒缓猫情绪的产品、新科技消毒产品等,给动保企业研发宠物药品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赖晓云秘书长
养殖人员的用药需求:抗生素替代品、多联高效疫苗
作为兽药的消费端,畜禽养殖场的一线人员也带来了分享。中山白石猪场有限公司兽医总监杨玉坚分享了《规模化猪场用药情况及未来用药预期》。杨玉坚表示,目前猪场使用药物时主要会考虑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的给药途径,也存在盲目用药、过分依赖药敏试验、配伍用药不符要求、不正确的给药方式、不恰当的给药时间等不当之处。
杨玉坚指出,规模化猪场替抗之后的用药预期一定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基于此,他提出了未来的防控思路。1、提高猪群自身的抵抗能力;2、降低环境病原载量;3、利用抗生素替代品;4、必要的抗生素治疗,但要精准用药,而不是用抗生素预防疾病。通过种种途径,实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成本的效果。

中山白石猪场有限公司兽医总监杨玉坚
对于生长周期短的肉鸡来说,保证生长期内鸡场的稳定也是发展的一大方向。福建圣农集团高级兽医师魏建平讲解了《规模化肉鸡生产企业动保技术保障的现状及展望》,为到场的兽药企业提供了当前肉鸡养殖过程中对于动保的需求思路。魏建平表示,目前部分弱毒疫苗对于肉鸡的病毒性疾病效果不甚理想,而细菌性疾病又面临着药物逐渐禁用而导致阳性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企业防控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她提出了肉鸡养殖企业未来动保方向的需求:1、肉鸡专用疫苗,使抗体效价能够在14-21日龄达到保护水平;2、优质多价疫苗,目前的四联油苗和五联油苗保护效果尚不确切;3、肠道毒素的中和产品,通过肝肠循环降解并排除毒素,减少肠道损伤;4、呼吸道黏膜产品,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福建圣农集团高级兽医师魏建平
肉鸡和蛋鸡的用药需求也有差别。温氏蛋业公司技术总监刘旭晨则带来《规模化蛋鸡场用药情况及未来用药预期》主题报告。首先,刘旭晨向大家介绍了蛋鸡场疾病防控的“温氏经验”,包括整体的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定期检测等内容,同时也面临着鸡群应激、饲养周期长影响蛋品品质等问题。刘旭晨表示,未来蛋鸡的用药需求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减少后期的投入成本。他指出,未来的生产要花40%的精力做好免疫,30%的精力优化环境,20%的精力做好监测,10%的精力提高体质。
最后,刘旭晨建议行业内企业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促进蛋鸡产业生物安全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做到长期、务实,平时也要与行业人士多交流学习,协会、学校、药品研发、养殖企业各取所需,做到有的放矢地研发、制药。

温氏蛋业公司技术总监刘旭晨
最后,来自各大科研单位、研发企业的代表发布了产品、需求、研发进度、研究成果等信息,力求促进行业人士间的交流合作。
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见习记者严秋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