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试了也不后悔。”
——残疾人创业故事
近日,在海口海秀东路核心区的一栋办公楼里,10多名残疾技术人员正对着电脑,挠着键盘,快速编制程序。“大家加油,争取在月底前完成这个项目!”主讲人是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海南微电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残疾人工作团队经理刘。
在众多追求梦想的残疾人中,刘已经认定了IT行业,也希望让更多的残疾人从前沿科技成果中带来便利。2010年以来,刘和他的残疾同事在海南创办企业,开拓市场,致力于残疾人公益事业。他的人生信条是:“虽然身体残疾,但不能成为别人怜悯的对象,必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百封求职信石沉大海
1981年,刘出生在广东省徐闻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他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残疾的身体。在母亲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坚持训练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不能一直自由行走,但他设法摆脱了拐杖。
一路努力,刘考上了广州大学,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刘在毕业后求职时,却常常遭遇冷眼。“我投了几百封求职信,结果都沉入大海。”刘回忆说,最心寒的时候,他在简历中隐瞒了身体残疾的信息,最后得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机会。然而,在面试过程中,对方看到他是残疾人,但仍然没有给他工作的机会。
刘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的决心从未动摇。“一切都很贵。我学习多年,一定会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2005年,刘在深圳残疾人之友小组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珍藏了半年多。他白天上班编程,晚上不停看信息技术书,继续学习。他经常熬夜到凌晨3点。
“别人帮助你不是义务。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更好的生活,回馈社会。”经过不断努力,刘从职场菜鸟迅速成长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员,先后担任深圳市残友网软件工程师、残友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
2010年,受公司总部深圳市残友集团委派,刘带领7名核心IT业务骨干赴海南参与设立子公司。
刚到海南的时候,同事都是陌生人,很多人走路和生活都不方便。刘经常鼓励大家:“如果我们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必须付出比健康人更多的代价。”
最困扰刘的是,团队在初期很难接到业务。“我们出去谈生意,很多公司都不相信我们残疾人有能力完成项目。”刘没有灰心。他认为只要自己技术过硬,迟早会得到机会和认可。
偶然间,刘得知海口某公司需要引进OA系统。刘第一次来企业,希望承接这个项目。另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提出了质疑。刘没有放弃。他真诚地说:“请给我们一个机会。如果我们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要求,我们一分钱也不收。”
拿到这个项目后,刘和同事们在海口的出租屋里夜以继日地工作,讨论每一个细节。“当时,正是海口最热的季节。房子里没有空调。我们每天都在流汗工作。”
几个月过去了,刘交付的项目得到了对方公司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帮助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通常因为行走不便、肌肉萎缩、身体残疾而同情他人,但当他们对IT产生依恋时,就会产生强大的能量。”刘在创业之后,一直在思考如何搭建一个更大的就业平台来帮助残疾人
致力于让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学习一门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刘用团队多年积累的100多万元成立了海南省残疾人朋友信息技术学院,并成立了残疾人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
在积累了一些资金和经验后,刘想尝试创业:“我想帮助残疾人找到工作,我也想做一些我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2017年,刘注册成立海南省残疾人创业服务协会,通过实施公益项目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服务。
不久后,刘创办了海南微电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软件定制开发和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他为社会招聘了10多名残疾技术人员。“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的梦想。”
创业不久,刘的公司先后承接了“海南省残疾人数字化管理平台”、“海南省社会组织管理系统”等项目。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尝试了,你就不会后悔。如果你奋斗,你就会有答案。”刘对的创业之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