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这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小心愿,希望能为灾区捐款,为重建做一点贡献。”7月29日,衣着朴素、面容黝黑的市民张宏展来到新郑市欣彦街道解放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3万元投入捐款箱。
张宏展45岁。因为家乡拆迁,他在欣彦街租了7年房子。他在家乡租了6亩地,在大棚里种菜,常年以种菜卖菜为生。当天,他在田里干完活就冲过去捐钱。
解放路社区干部对张宏展并不陌生。去年疫情期间,张宏展把爱心奉献给了防疫一线,将6个大棚里的蔬菜全部免费送给社区工作者和群众,前后捐赠蔬菜1万多公斤。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张宏展家的6个蔬菜大棚全部被淹。受灾大棚紧急处理后,他坐不住了,决定为防汛救灾做点什么。但是张宏展的家庭也不富裕。一个月前,老家分了两套安置房,一套自住,一套给儿子。为了省钱,他自己家的家具是在跳蚤市场找到的二手家具。他想捐出家里仅有的3万元,这是给儿子买新房家具的钱。如果他捐了,怎么跟儿子解释?正在纠结的时候,他接到了在部队服役的儿子打来的电话:“爸爸,这场灾难这么严重,我们有多辛苦,我们有多辛苦,你给我准备3万件家具的钱,捐给灾区!”说到捐款,这对父子其实不约而同。听着孩子们真诚善良的话语,张宏展非常高兴,不停地说好。
张宏展的儿子张超凡在北京某部队服役。灾难发生后,他的部队前往郑州、许昌等地参加抢险救灾。张超凡在部队执勤,想着家乡的灾难,打电话给父亲表达了捐钱的想法。
这3万元是张宏展夫妇赚的,省了一分。“这十年的生活就是家里三分一线,菜地和菜市场。白天,我在蔬菜棚里忙了一天。晚上1点,我把蔬菜拿到批发市场。当我卖完的时候,我不得不开始收集蔬菜和装车。”谈起生活中的辛苦,张宏展为妻子感到惋惜。
“3万元对于防汛救灾来说可能是个小数目,但相当于我们半年卖菜的收入。不过,既然他父子决定了,我也支持。这是在做好事。我不能把他们拖回来。”妻子郭彩云笑着说。
“暴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看到全国各地都来支持我们河南,我很感动。我将为灾区捐款。灾区人民可以早一天重建家园,早一天过上幸福生活。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张宏展信心满满地说道。
记者杨一进
通讯员马瑞平文字/图
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