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湖畔,鱼米之乡胡寨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书写。近日,《群众》杂志刊登了沛县胡寨镇党委书记李宇航介绍胡寨沿湖乡村振兴实践探索的文章。
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以来,全镇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巩固年”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围绕“抓规范、补短板、强措施”,充分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服务群众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新途径,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升级。
一是“党建+脱贫攻坚”
为确保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实现“走出家门、出村”目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精准扶贫的强大动力,坚持走“精准”扶贫之路,定期组织领导、村干部、一秘、驻村干部召开扶贫会议,让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对接。根据扶贫对象的贫困原因,最难解决的是帮扶人的问题。
开展“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以村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采取技术人员讲座、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每月至少举办一期培训班,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领更多的农民掌握技术,实现脱贫目标。
截至目前,已培训300余人,确保每个有工作能力的党员都有1-2项实践技能。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拥有100多名农村致富带头人。
通过发展“党组织合作农户”“合作农户”,带动200多户发展养殖,其中132户贫困户脱贫。曹刚分公司依托占地500亩的干红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周边20多户贫困户脱贫。徐州润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福庄村。园区占地1000多亩,就业困难家庭10余户。
二是“党建+群众服务”
不断创新党建新模式,以党建为统领,以服务人民为支点,积极探索“党建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胡寨镇现有党支部37个,党总支3个,党员总数1450人,大部分分布在村(居)镇党支部。为拉近党员与群众的距离,方便服务群众,胡寨镇各村、单位支部统一设立了党员服务站。服务范围涵盖生活生产、政策引导、矛盾调解、环境卫生、社会救助、治安稳定、公益事业等。7类、19类党员志愿服务项目注重过程跟踪和效果评估,努力达到“面对面、贴心实用”的效果。
今年以来,党员服务站累计接待群众80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2060条,为群众解决问题3218个。党员服务站坚持党群共建,温暖大家,促进农村基层和谐发展。
产业带动,畅通全民致富新路网
:15px;">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我们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紧抓当前时代机遇,提出“农+旅+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扶持健康产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健康产业链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以产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胡寨镇有美誉,也有局限,多年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作物,延续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发展颇受限制。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因地制宜寻出路、突破围墙谋发展,要质量兴农、绿色旺农,在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下,畅通大路网、服务大发展,使全镇交通网络得到“强筋壮骨”,为产业兴旺提供优质交通环境,使农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方面,农业转型帮助村民致富
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绿色稻米,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流转托管,建设绿色稻米产业生产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亩均增收200余元。积极推广稻虾共作、藕虾混养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立体种养、稻虾效益双增的多赢局面。同时按照“生态、高效、有机、绿色、安全”的要求,鼓励、扶持绿色产业发展,无土培植、养心蔬菜、健康茶叶等本土产业发展迅速。
另一方面,产业招商带动镇域发展
2017年,全镇迎来大突破,与上海强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大型文旅项目。上海强丰集团结合沛县农业发展规划和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先行区的布局,拟在胡寨镇徐沛快速路出口西规划1600亩地,总投资约3亿元,建设集循环农业、新型田园社区、生产加工、众创培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2018年全镇再发力,5月18日正式签约十里花海汉风田园综合体项目。此项目由北京盛世方图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张建坤会长进行策划,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将在镇十里铺村投资近10亿元,充分发掘民间汉文化资源,引入新型商业模式,导入文化产业,打造集文化旅游、体验农业、田园乡村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两大项目分别选址于胡寨镇一东一西,促进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微山湖畔一个文化气息浓厚、村民生活富裕的特色小镇呼之欲出。
文明相伴,开启居民幸福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是否振兴,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乡风好不好,人心齐不齐。我们深知,全镇居民伴湖而居,性格直爽热情,但也存在过于粗犷的弊端,所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坚持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引民风,发挥基层党建先锋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美德,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不断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激发活力,集聚民智、增强合力,推出胡寨精神文明“特色菜单”,让村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凝聚精气神、丰富文化生活,点亮胡寨镇独特的文明符号和智慧印记,深度提升胡寨文化气质,铸就胡寨精神文明之魂,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绽放乡风文明之花
城市之美,在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精神的高度。贤者在野,坚持凝聚新时期乡土精英,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切实讲好群众身边的美德故事、树立好本土化的美德榜样,为弘扬新风正气、抵制陈规陋习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凝聚在外企业家,加强政企沟通,召开风雨同舟胡寨人暨项目推介会,正式成立企业家联盟,依托成功企业家宣扬家风家训,促进乡风文明。
同时,深入挖掘胡寨镇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时代内涵,培育文明乡风。文明花开别样红,道德硕果缀满枝。
通过开展“善文化”系列活动,把好人文化、孝义文化、善德文化、红色文化等融为一体,评选出50名各行各业榜样标兵,弘扬时代精神,传承道德力量,对全镇居民进行“善教育”,打响“善文化”品牌,营造“大美胡寨,百善为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氛围,使得善行如潮、善歌高奏的良好社会风尚初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日益彰显,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大美胡寨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居民群众成为乡风文明的受益主体和实施主体,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再攀新高。
培育治理有效之树
乡村振兴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消化矛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长期以来,我镇顺时应势,在安全生产、平安法治宣传、司法保障等多方面开展系列活动,让村民群众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农民。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使胡寨镇成为全镇居民的心安之处、幸福之所。
同时,主动将服务下沉,村居建设齐头并进,精准脱贫干群一心,村务监督有章可循,移风易俗各有新意,环境整治生态宜居,安居乐业老有所养,使居民在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心理情感等方面享受有效服务。
摘自《群众》2018年第17期,原标题为《探索微山湖畔的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李雨航(作者系沛县胡寨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