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建筑工程管理主修课程有哪些,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有哪些

来源:人民日报在线-强国论坛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王少韶)近期公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重点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责任制,促进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提升,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填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短板。《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建立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体系,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杂结构研究所所长苗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

视频制作:实习生周一佳

超限高层建筑怎么抗震设防?

根据《条例》,对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予以说明,建设单位应当将设计文件等材料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抗震设防审批。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批意见应当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的依据。

如何提高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苗向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合理选拔,严格考核。选择更有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避免特殊的不规则形状。严格执行超限审查,引入专家同行评审,充分论证抗震设防措施的合理性,对结构抗震方案和设计细节进行统筹检查,进一步压实设计、施工、审查专家的职责。

二是技术创新和韧性评价。提高超限建筑的抗震性能有赖于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推广隔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韧性,确保工程安全。对于地震时功能无法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重要高层建筑,应进行地震韧性评估,量化震后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伤亡率,以提高建筑整体地震韧性。

三是安全监控和智能运维。超限高层建筑体量大、构件多,局部构件的损伤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下降。建议引入建筑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方法,监测结构响应,实时评估结构安全现状,给出损伤预警。

如何加强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能力?

《条例》的发布对于农村地区建设工程抗震尤为重要。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建筑的抗震能力较低。一旦发生地震,破坏程度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村民住宅和农村公共设施工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很多自建房的施工队都不合格。同时存在抢建、加建、乱建现象,施工过程缺乏监管。”苗指着指出。

对此,苗宋祁建议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农村房屋和农村基础设施一般由当地工匠建造,其施工技能水平直接影响项目的施工质量。应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聘用。

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管理同样重要。在苗宋祁看来,各地区应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乡村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如引入第三方监督检查建设过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抗震难题该如何解决?

我国既有建筑存量较大,应对地震灾害风险能力不足。此外,在抗震能力鉴定评估、加固改造等方面也存在质量控制问题。

-size:15px;">苗启松表示,为破解这些难题,《条例》从多方面为建筑防震“护航”,覆盖了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活动,对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提出了检查、修缮和维护的具体要求。


那么,在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该如何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苗启松认为,首先应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勘察工作不到位会导致勘察结果不准确,轻则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造成影响,重则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其次,在设计方面,应当优先考虑使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尤其是隔震技术。再次,在施工方面,加强关键装置的质量控制,采用更精准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而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此外,还需全过程监管建设工程质量。政府要加强对建筑过程的监管力度,定期检查、评估房屋使用和老化情况,及时处理隐患问题,避免造成损失。最后,还要加快推进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房屋的抗震加固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