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托育中心是干嘛的 托育中心新报价

近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深圳市第一家公立医院————深圳市宝安区好圃园(以下简称“好圃园”)正式开业。

不久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作出实施三胎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新阶段。《决定》提出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托幼服务健康发展。

在“三胎政策”的背景下,一所好的幼儿园可以说是生得及时。该园是深圳首个公立医院办的具有示范效应的普惠性托幼园。宝安区政府提供符合入托机构建设标准的现有公物,区财政出资。宝安区卫生健康局负责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建设和运营。

正式手术后,效果如何?家长的评价如何?公立幼儿园的模式能否大规模复制?

来自教育调查的一些人告诉南方记者,中国的学前教育政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主要目的是发展普遍护理和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与大规模建立公立幼儿园相比,将2-3岁儿童入托纳入学前教育更为现实可行。

托育缺口庞大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供给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与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0-3岁婴幼儿约有4200万,其中三分之一对托幼服务有强烈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缺口仍然比较大。

绝大多数3岁以下儿童仍以家庭照料为主,但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对托幼服务的需求旺盛,托幼服务供给仍难以跟上,造成供需矛盾。

在此背景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号文,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指导,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优先支持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实施,托幼服务机构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杨文庄还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按照《决定》的要求,重点做好托幼服务工作。实施“十四五”普惠性托幼服务扩容和托幼机构建设专项工程,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性托幼服务机构和社区托幼服务设施建设。到“十四五”末,每千人供养名额将从目前的1.8个增加到4.5个。支持多元化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从业人员提供托幼服务,规范家庭托幼服务健康发展,动员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主体积极投入托幼行业。

医育结合

上述幼儿园位于宝安区西乡街道魅力时代花园4号楼一楼,室内面积406平方米。有3个班级和60个托儿所名额。在试验阶段,为2-3岁的婴儿提供全日托服务。入场时间为8: 00—8:30,离场时间为16:30—17:00。收费标准方面,托儿费3800元/月,餐费800元/月。

宝安妇幼保健院为什么成为组织者?医院拥有深圳最早、规模最大的公立科学育儿指导中心,在幼儿发展领域积累了12年的科学育儿先进经验。2009年至今,从点到面,大力开展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健康、安全、环境宣传倡导。它不仅在医院提供亲子课程,引导家长和孩子相互交流和互动,而且还

按照标准,幼儿园有13个岗位。所有员工均具有婴幼儿护理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持有相关专业证书,每年至少接受2次区级以上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护理、保健、儿童急救技能。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一名护士、一名护工,最大限度地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据介绍,幼儿园一天的过程,从入园到出园,每一个环节,包括游戏活动、饮食搭配、阅读互动、户外运动、生活自理、同伴关系等。与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养成良好的行为

习惯这一核心。入园为孩子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关注孩子阶段性的发展是否符合生长规律;根据不同月龄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展游戏与活动,如绘本、教具、玩具的投放与引导;每天入园时向家长问询孩子在家健康状况,为每个孩子撰写每日观察记录,包括学习、活动、饮水、排便等各项内容;建立家校沟通群,方便家长随时沟通和咨询,有通畅的渠道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


善育托育园负责人、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科主任冯承芸介绍:“我们对孩子的关注是科学、全面的。就算在孩子们午休时也不能松懈,老师、保健员和园长会巡视孩子们的睡姿、呼吸、体温、孩子之间的间距等,是否会有呼吸或者消化上的不适,以保证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


2-3岁纳入幼儿园是可推广的模式?


深圳大力推动托育园的发展要追溯到去年。2020年3月,深圳市印发《关于印发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自当年起,深圳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的托育机构启动备案。此外,为了弥补托育短板,深圳启动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引导社会各方力量为确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安全规范的托育服务。


相比于民办托育园质量的良莠不齐,公立医院办的善育托育园无疑更能让家长放心。虽然公立医院数量有限,公立医院办园模式难以大规模推广,但是公办托育园可行吗?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全国不少地方已经在陆续兴建公办托育园。2019年,福建省建成首家公办托育园,设5个班共100个学位。今年4月,湖北武昌首家公办托儿所开班,为1.5岁至3岁幼儿提供全日制照护服务。同一月,昆明2家公办托育机构表示年内将开园招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南都记者表示,建议直接将托育园纳入幼儿园体系,“2-3岁纳入幼儿园才是可推广与复制的模式。”


我国有些地区的幼儿园在2010年之前,是接收3岁以下孩子入托的。后来,为解决3-6岁适龄孩子的入园问题,要求幼儿园取消托班,将幼儿园学位都提供给3岁以上幼儿。这带来2-3岁孩子的入托难。


熊丙奇说:“从全国范围看,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基本都由社会力量供给,而由于供需失衡,托育机构良莠不齐,政府应承担托育服务的兜底责任。”


2021年7月20日,《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决定》表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熊丙奇认为,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重大转变,主要的目的是发展普惠托育,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我国之前实行3-6岁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入园。随着我国大幅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以及适龄幼儿数下降,有的地区的幼儿园已经有条件接受2到3岁的幼儿,由此可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他说:“在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接受2到3岁幼儿入园的基础上,我国还可实行2-6岁学前教育,把2-3岁孩子的托育完全纳入学前教育阶段,加大对托育的保障力度。”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