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按键时,钢琴会发出声音。近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学部阳光门诊(以下简称“协和”),一场以“夏日和谐”为主题的演出悄然展开。阳光大厅面积小,很快钢琴声就引起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注意。好奇心让他们停下来听歌拍照,角色很快切换到“观众模式”。
在这场临时演出中,年轻医生韩佳韶、耿畅、吴少雨依次为大家演奏了《Arebasque No.1》 《Clair de lune》 《River flows in you》、《我的祖国》等钢琴曲,并应患者邀请演奏了《好人一生平安》等音乐。这三位青年来自“谢云”协和志愿者音乐会,这次演出也是团队今年的首次演出。
近年来,在获得2021年五四运动红旗团委荣誉的协和医院团委组织下,医院志愿服务项目范围不断扩大。“谢云”协和志愿者音乐会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吸纳了500多名志愿者,服务了近万名患者。
《夏谢智云》的主题演出时间不长。医护人员放下乐器,很快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协和医院日均门诊量达1.3万人次。医院官网也显示,2020年,仅手术量就将超过3.6万例。在这样的高速医院工作,一线年轻医生的日常工作量可见一斑。
团委书记、眼科副主任医师赵婵说:“从医院青年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我们认识到‘弹性’安排的必要性。”为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医务人员参与团委和青年工作的积极性,团委开始尝试实行项目化管理。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在原有青少年活动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了新项目。项目负责人既有集团干部,也有热衷于某项工作的优秀青年。”赵伟说,项目实行动态管理。“部分工作完成,项目解散;如果有工作需要,将建立一个新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同时减轻所有人的工作压力,兼顾自己的医疗工作和团委工作。因为几乎所有的共青团干部,包括他自己,都是兼职的。
2020年2月初,为适应疫情防控不断变化的需求,医院决定限制门诊流量,无法到门诊就诊的患者可通过服务热线解决。热线刚开通时,需要大量的接线人员,如何尽快设置人员就成了新的问题。
“当时(医院)提出可以从我们医院招募志愿者来推广。”赵禅说。为此,团委积极承担志愿者组织的招募工作,通过各级组织在全院范围内公布征集需求,“动员大家利用非临床工作时间灵活参与。”很快,年轻医生和护士的名字就排满了轮班表。
在谢赫,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具有青年特色的服务名片。为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协和团委起草了医院《志愿者管理制度》,为全院志愿服务发展提供规范指导。以“谢云”演出团体为例,医院建立了医院青年—演出团体管理团队—志愿者三级垂直组织架构和多部门组成的横向支持体系。
协和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国际医学部胸外科医生郑志波表示,志愿服务不仅给团员青年带来了收获感,也实质性地拉近了医患关系。
去年,在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协和团委和青工部也充分利用项目管理体系的优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Co
通过这次创新项目大赛,医院里很多热衷于创新转化工作的年轻人也进入了团委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我们成立了青年创新联合会项目组,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医院的创新转化工作。
yle="font-size:15px;">协和团委还想方设法帮助青年提升创新能力。团委、青年工作部不仅联合中国药师协会启动“药师人才创新力培养与实践计划”,构建青年药师创新人才培训体系,还邀请18位国内外专家打造三期“医学创新课程”,免费向医学青年开放。在创新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至关重要。为此,依托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协和团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咨询常态化和长效化服务,举办百余场知识产权及专利申报巡讲活动,在疫情中为医务人员免费评估300余件专利权。
与此同时,团委还努力拓展医学创新“朋友圈”,建立医学创新生态体系,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教中心、中关村联创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中国药师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促进产、学、研、资等优势资源整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