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下半年的到来,今年是否买房的问题再次受到了很多买房人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大部分人还是看涨不看跌,住房不再局限于遮风挡雨,但现在它有了更多的投资属性。所以判断市场的发展,不仅要选价格,还要看节假日期间房市的反馈。
回顾上半年,无论是五一还是端午节假期,房地产都较往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5月1日,2021年五一假期楼市报告显示,一、二、三线城市市场热度指数较去年有所下降,一线城市同比下降0.4%至119.0;二线下跌12.3%至95.8;三线下跌8%至108.6。相比之下,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降温尤为明显。
所以对于楼市来说,今年的购房者也很迷茫,不知道该不该买。如果买了,担心继续跌下去,无疑会缩水财富。不买的话,后面上去了,无疑又会错过,让人心碎。因此,买不买成了大多数购房者最头疼的问题。
碰巧最近有网友给我发了一封私信,问我如果今年买房,10年后会不会输得“一塌糊涂”?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老板们怎么说。
01
关于房价会不会涨的问题,房地产巨头王健林曾经说过,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都不可能一直繁荣下去,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前一阶段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消耗了太多的购房需求,导致当前楼市的需求逐渐下降,所以未来房地产行业不可能一直繁荣。王健林提到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就是最好的例子。澳大利亚的房地产红利期持续了40年,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楼市泡沫终于被戳破,开始走下坡路。
巧合的是,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这么认为。他表示,2021年初,马光远在一次会议上提到,在未来楼市不炒的主基调下,房地产的红利期即将过去,房地产将不再是对抗通胀最有利的投资理财手段。此外,马光远还表示,目前最不适合买房(除了那些刚需买房的人)和投资的是以人口外流为主要因素的三四线城市的房产。
两位大佬的观点,是否合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其实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在城市化进程中,未来楼市分化是一定的。毕竟随着大城市人口的不断流入,房子的供应还是供不应求,而在小城市,随着人口的流出,产业少,工作少,房价可能得不到支撑。
当然,在分析具体的楼市分化时,不能只看城市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还要看城市的发展现状。如果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持续流入,这样的城市房价上涨空间大;如果城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口处于持续流出的状态,这类城市房价上涨空间不大。
还有一点就是三四线城市现在已经失去了棚改,房价上涨的难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一二线城市的房产购买在未来五年仍有升值的可能,如果以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的房产购买为主,很有可能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