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离家创业的诗句,创业艰难的诗句

作者:袁老师

来源:星辉vip

全诗由两章组成,每章九句。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生活在街上。无家可归的人处境艰难,没有朋友和人,看起来很悲惨,读完让人心情沉重。

总的来说,《诗经》是周朝由盛转衰的500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包括祖先创业颂和祭祀鬼神运动;也有贵族之间的宴请和对作息不均的怨恨;还有更多动人的篇章,反映了劳动、狩猎,以及大量的爱情、婚姻和社会习俗。

《诗经》共有305篇(此外还有6篇无眼无诗,共计311篇),分为三个部分:《风》、《雅》、《颂》。

《风》,一首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歌,是《诗经》的精髓。它唱出爱情、劳动等美好的东西,也有爱惜故土、想着招人、反压迫、反欺凌的委屈和愤怒。它经常被反复吟唱和叹息。一首诗的每一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这就表现出民歌的特点。

《雅》: 《大雅》,《小雅》,多为高洁祭祀诗,祈福丰收年,歌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一位高尚的学者,但他对现实政治不满。除了宴席歌、祭祀歌和史诗,他还写了一些反映人们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也有一些民谣。

《颂》是祠堂祭祀的诗词。《雅》和《颂》中的诗歌对研究早期历史、宗教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以上三部分中,《颂》篇40篇,《雅》篇105篇(《小雅》篇6篇无诗,不算),《风》篇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计305篇。古人取整数,常说“三百首诗”。

《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打磨出来的民歌大多叫“十五国风”,有160首,是《诗经》的核心内容。“风”意为土风和风谣。

十五种民族风格是:周楠11种,赵南14种,布依19种,y10种,魏峰10种,汪峰10种,郑风21种,齐国11种,魏国7种,唐风10种,秦风10种,马丁10种,周楠魏国《关雎》和《桃夭》,魏峰《伐檀》和《硕鼠》,秦风《蒹葭》都是名作。


《国风·唐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唐国(晋国)民歌,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些诗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有些诗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国风·唐风》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这些诗都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


此诗作于先秦时代,被认为是一首“闺思诗”,丈夫久役不归,妻子在家等待,久不得果,心中思念、焦虑至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排遣。


《诗经·杕杜》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独行睘睘。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dì ):即“杕杕”,孤立生长貌。



杜:木名。赤棠。



湑(xǔ ):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jǔ ):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比:亲近。



佽(cì ):资助,帮助。



菁菁(jīng):树叶茂盛状。



睘睘(qióng):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大意:


一棵杜棠孤零零,树叶繁密又茂盛。


独自行走真孤单。路上怎会没他人?


不如同胞骨肉亲。


感叹啊行路之人,为何不与我亲近?


没有兄长与小弟,为何不来帮衬我?


一棵杜棠孤零零,树叶青青又繁茂。


独自行走真孤单。路上怎会没他人?


不如同胞兄弟亲。


感叹啊行路之人,为何不与我亲近?


没有兄长与小弟,为何不来帮助我?


开篇以孤立生长的赤棠树起兴,对照流浪者的孤单。赤棠还有繁茂树叶,葱葱郁郁,女主人公却是孤苦无依、毫无慰藉,令人顿生“人不如树”的凄凉感。


接下来“独行踽踽”四字独立成句,音节凝重,显得既厚实又有余韵。它一并交代了事件过程、人物状态和整篇主旨,似简实丰。寥寥四字,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一位稚嫩清秀但枯瘦赢弱、尘土满身的女子,在一条坑洼曲折的乡间小道上独自行走。此句未加铺叙,但以少驭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后,作者笔锋转移,由外到内,着力写流浪女之思:“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径直走过,对自己不闻不问,令人顿感世态炎凉。流浪女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才是无可替代的。但如今她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其境遇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面对此情此景,女子终于承受不住,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和怨诉:“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做焉?”


该诗对字词的描写是很有功底的,例如一“嗟”字,有无奈,也有不甘。同时之后复唱四句,连问两声,直贯最末,使情感显得悠长而激越。该诗所写的境遇窘迫、举目无亲的流浪者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女子,这就更加剧了整首诗的悲剧色彩。


这首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稚嫩少女的命运,以点盖面,真切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疾苦生活,向后世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古代难民流亡图,给人强烈的震撼。


名家点评


毛诗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注:《毛诗选作者有争议》)


南宋理学家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