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社区团购群月收入多少 社区团购引流怎么做

未来的电子商务有多少种可能?社区团购或许是最有希望的一种。

今年下半年,社区团购突然成为资本青睐的热门赛道。截至今年10月底,数百万、数千万乃至数十亿融资涌向社区团购赛道,累计流入市场资金达20亿元。

社会群体购买者背景不同,包括从供应链出发的考拉选择、从物流快递出发的新鲜音乐竞争、传统零售店的繁荣优化、从传统电商出发的十大俱乐部。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以微信小程序工具为切入点的创业者。量子计划采访了前不久刚拿到天使轮融资的“群杰龙”CEO吴斌,与他探讨了社区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小程序为电商提供的新空间。

初探社区团购:减少决策成本与增加购买信任

消费者就像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漆黑的夜空布满了星星。我们很无奈,因为商品太多,不知道选什么。

在谈到社区团购兴起的原因时,吴斌提到了消费者在传统电商中的无力感。一方面,多种商品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消费决策成本。

在吴斌看来,传统电商曾经是“我生产,我批发,我零售”,消费者总是站在被动的位置,“就等着这些人给我洗脑,推我优惠券,推我一大堆货,告诉我买什么。消费者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传统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供应链电子商务。尽管他们将在生产、渠道和零售方面进行创新,但这些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

在新兴的社区团购中,社区不仅是获取流量的低成本渠道,更是消费者自发形成的群体,其中KOL与大家一起消费,人们的信任感会更强。同时,社区团购也会减少供应链中的一些环节,从而降低成本,给消费者带来好处。

在讨论社区团购兴起背后的逻辑时,吴斌试图用《矛盾论》中的辩证思维来解释他对社区团购的理解:

一个事物具有共性和特殊性,社区团购与传统消费电商具有普遍一致性,即都是满足一定需求后再进行购买;事物的本质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也是我们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键点。传统电商既然能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那就要思考为什么要去社区群购买,为什么会形成社区群。

凭借对社区团购的辩证理解,吴斌选择了探索小程序。

社群工具起家,目前日流水过百万

“小程序在微信系统里,我们更看好它的群关系”,吴斌告诉我们。但《团接龙》一开始并不是针对社区团购的,而是一个在探索中发现机会并做出果断转变的故事。

“群接龙”原本是微信群发工具,其落脚点是帮助群主减轻负担,提高处理微信群发中繁琐重复工作的效率。注册、自动统计、投票、收藏等。由团体发起的活动可以交给过去的“团体接龙”,从而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

定位为社区效率工具的“群接龙”,借助微信群本身的裂变能力,迅速获得了不错的流量。然而,有了流量,变现的问题就来了。这时,吴斌以前的创业经历启发了他。

其实,早在14年,吴斌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当时他的公司叫尚氏科技,尚氏是古代照顾皇帝伙食的职位。我最开始做的是订食材。当时我也找到了社区团购的机会,但总是规模不大,没有运营。小程序平台出来后,吴斌觉得用群工具切入是个不错的选择。

全部

管小程序被微信寄予厚望,但囿于自身“即用即走”的场景限制以及去中心化的分发模式,小程序的流量获取并非易事。不过对于已经摸索到社群门道的吴彬来说,“群接龙”就是现成的流量池。吴彬坦言,产品做出来之后,丢到做食材的朋友的几个微信群中,然后就有人自发用来做团购。


从开始的微信群工具演变成社区团购平台,社区团购业务的快速增长也让吴彬将资源更多倾斜在社区团购上,以更快地抢占市场。


目前微信群是“群接龙”最主要的流量入口。最典型的使用场景,就是团长在微信群中发出小程序的购买页面,用户点击进入即可完成下单。


整个下单流程也继承了“群接龙”较为易用的工具特性,降低了人们的使用门槛。


对工具类小程序来说,留存或许是其中最需要关心的指标。“群接龙”现在的周留存能保持在40%到50%左右,而对于其他指标,吴彬解释说:“其实有留存之后,其他都是附属问题,你不能说什么都关心,你只要选一个重心就好。”


吴彬告诉我们,目前“群接龙”每天有十几万的访问量,每天差不多有120万的交易流水。“群接龙”目前的盈利模式是靠每单1%的抽成,而在找寻更多盈利模式上,未来尝试在团长和供应商间建立某种“广告位”,向供应商收取一定广告费用。


团长是最重要的桥梁

在“群接龙”几个月日流水就做到上百万元的过程中,活跃于各个社群的团长是推动用户和交易增长的核心一环。


团长是团购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将团购平台提供的品牌、技术和商品通过团长的促销活动引流到微信群,从而带动社群内组织互动,卖货,再从中抽成。他们无疑是社区团购平台最为重视的资源。如何与潜在团长达成合作以及找到更多的团长,无疑是社区团购平台的当务之急。


在招募团长方面,“群接龙”会线上线下共同推进。


“群接龙”线上会做团购相关的内容来触达社区团购的公司或团长,让他们知道有这个工具并使用。吴彬自信地告诉我们,使用后留下来的转化率至少有50%。


而在线下,当地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会组织群接龙大会。其中老团长会做一些分享,传达一些经过检验的实战经验认知,一些工具的用法,也会帮他们联系一些供应商,聚集更多的潜在团长。


截至采访时,已经有九万人在“群接龙”上发起过团购,其中比较成熟的团长有三四千。团长中80%都是宝妈,“群接龙”80%是女性用户,主流用户群在广州深圳。其中头部的一些团长已经在往职业化发展。“赚钱太多了,他已经做出感觉了,他很有分享精神,也很有服务精神,他的收入可以覆盖他的劳动支出。”


吴彬认为团长和团购平台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相互成全的关系:


一个真正好的事物,他不需要做太多的运营。我们会做”煽风点火“的事情来推动社区成员成为团长。但是下地扒田这种苦活累活,可能就不是一个创造性的公司要做的事情。


滥用规则还是正常使用?这是个问题

社区团购最大的不同在于消费场景的变化,从传统电商中的主动购买到社交电商中的被动“种草”,消费者的决策成本降低,商品的转化率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传统电商的流通成本。而基于团长这样一个邻里之间KOL作为纽带,社区团购也更有温度。


在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社区团购通过深入社交场景,挖掘社群流量,改变消费决策流程,实现了对传统电商的创新。近半年内创业者和资本的涌入,已经吹起了新一场“百团大战”的号角。


除了竞争对手的涌入之外,像“群接龙”这样基于小程序的创业者还面临另一层烦恼:微信。


一直以来,规则不够清晰是很多开发者经常吐槽小程序的美中不足。其中通知模板的到底怎样是正常使用,怎样又是滥用,吴彬也有点困惑。


“群接龙”原先的产品设计中会利用小程序的通知模板唤起用户,团长发起活动时,可以及时通知他们的团员。但后来却被官方认定为滥用模板,吴彬也很无奈。庆幸的是,“群接龙”的流量主要还是来自微信群,封杀消息通知的影响不是很大,但会对产品的创新性带来很大阻碍。


在问到期待微信提供哪些新能力时,吴彬坦诚答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愉快地接受既有规则,并在当中生存发展就好了。


如果仔细观察“群接龙”这样的微信群工具,可以发现,它最初的工具属性赋予了它很大的流量增量,在依托微信群这样的关系载体之后,这种增量则更明显。


说到底,如何将合适的场景与工具结合起来,找到新的流量,从而完善或改变已有的领域或商业模式,这或许是小程序创业的根本商业逻辑。


今年,群接龙的办公室也从南宁搬到了广州,依托于广州的人才密度,以前一直困扰吴彬的“人才荒”问题也有了很大的缓解。


“群接龙”今年获得了850万的天使轮融资,采访过程中吴彬透露,最近一笔千万级融资也已经快要达成。在问及融资主要的用途时,吴彬表示,现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扩建团队,这样就可以有更快的执行速度,更强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