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致富经创业项目,最新创业致富好项目

编者按:湖南省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如火如荼,从中涌现出的“农村追梦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每一位创新型企业家都值得尊重,他们的事迹也值得关注。红网总是打开《乡村追梦人》的第二栏,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期待更多“乡村追梦人”参与湖南广袤的农村土地!

张正在鳗鱼基地。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邵阳县报道

两年前,“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示范场”在邵阳县塘渡口镇梅子园村挂牌。这是邵阳县首个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农场的主人是张,一个出生在农村的乡村捕梦网手,回到农业,养小鳗鱼来实现他的大梦想。

国企员工动了别的“心思”

1994年,张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加入邵阳电信公司。面对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收入,张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动了别的“心思”。

当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国企员工带薪创业。张被感动了,和单位签订合同后,他步出了国企。出生在农村的他,看到了农村劳动力的严重流失和大面积土地的浪费,萌生了在农业领域创业的想法。

在项目选择上,张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通过观看央视农业频道的《致富经》和《每日农经》,他收集了各种农村创业的成功案例。初期选择蟹、龟、泥鳅等20余件备用。

2012年,为了敲定项目,张收拾行囊,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做市场调研,走访了多个省份,了解当地的养殖情况和市场情况。最后发现鳗鱼养殖不仅技术成熟,而且市场好,价格高,于是决定投入鳗鱼养殖。

慢慢摸索养殖经验

2013年,张投资近100万元。他白手起家,在邵阳县塘渡口镇梅子园村建起了鳗鱼养殖基地。

育种技术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此,张从长沙到南京,再到上海。最后他找到了国内著名的鳗鱼专家周文宗博士,联系了养殖鳗鱼的药师和有多年养殖经验的大户,然后慢慢入行,走上了这条路。

养殖鳗鱼不易,技术门槛高,选苗是关键环节。受伤、生病、游泳没有活力就是所谓的残病;鳗鱼苗有很多种,包括湖区苗、平原苗、丘陵苗和山地苗。湖区苗和平原苗适合栽培,丘陵苗和山地苗不适合栽培。

越冬鳗鱼也是个麻烦的问题,死亡率比较高。张带着技术员解剖鳗鱼,发现它们喜欢吃温度下降后的藻类和根茎,有利于增强体质。因此,他们据此制作了类似的中草药配方,大大提高了鳗鱼在冬季的成活率。

张的鳗鱼养殖基地采用网箱养鳗鱼、水中养四大鱼的模式,既能净化水质,又能实现进一步增收。

两次洪灾开辟第二基地


通过两年的摸索与总结,张红桃完全掌握了黄鳝养殖技术以及销售渠道,于2015年正式成立天子湖生态鳝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的老百姓以及一些创业青年加入,一起发展鳝鱼养殖事业。并于2017年成立邵阳县宏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事情的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


2017年7月,一场洪灾让张红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当时,水没过池塘,眼看着水涨得比人还高,整个养殖基地陷入一片汪洋,被淹没最深处达到了两米多,基地里刚放的鳝鱼苗、水体里的四大家鱼全部跑光,塘埂垮塌。


洪灾过后,基地一片狼藉,损失惨重,张红桃欲哭无泪,万念俱灰,“光鱼苗就损失了200多万元,一下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


在痛苦之后,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张红桃告诉自己要振作起来,尽快恢复生产,才有希望。


他继续筹措资金,修复场地,重新投入养殖。2018年,张红桃养殖黄鳝达到了历史巅峰,一年收获12万斤!


但一波三折,2019年,当地又发大水了。面对这种“靠天吃饭”的情况,张红桃来到古洲村开辟第二基地。


如今,古洲村的养殖基地离河流很远,就算涨水也影响不大,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精细化养鳝 不忘乡亲


自从开辟第二基地后,张红桃采用精细化管理,从水源、水质、杀虫消毒、饲料、生产环境等多个方面把关。如今,鳝鱼基地收益很稳定,一亩地能够赚2-3万元。


张红桃创业成功后,没有忘记乡亲们。他每年都会雇佣当地村民到基地务工,帮助村民们增收,并让当地40多个养殖户加入合作社,带动近2000群众脱贫致富。


其实早在2017年8月,张红桃的事迹就被中央七台《每日农经》栏目专题报道。2017年底,他被评为邵阳县人民政府2017年度“创业明星”。此外,他还在2017年全国评选乡村创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典范的“中国最美村镇50人”评选活动中荣誉当选,湖南省仅他一人获此殊荣。


对于未来的规划,张红桃坚持走精品路线、高端路线,做生态鳝鱼。“将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