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麻省理工大学 加州伯克利创业

更多精彩,请关注硅谷洞察(http://www.svinsight.com)官网

众所周知,位于硅谷另一端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顶尖大学。根据金融投资数据库Pitchbook的数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创业公司和企业家数量排名第二。

一直站在新兴技术创新前沿的柏克莱,肯定不会错过这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

今年1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立了第一家格洛丽亚赵,伯克利区块链总裁介绍了加速计划成立的原因:

“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我们看到许多在这里有影响力的主题专家都是学生。伯克利区块链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因此我们非常乐意帮助领导这个项目,并帮助下一代区块链创新者。"

最终,经过委员会的严格筛选,全球近200家区块链初创企业中,只有12家获准进入伯克利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作为专栏的第二期,《硅谷洞察》邀请到了安辰创始人方胜利。AI,入选公司之一,给我们讲一系列他在柏克莱的区块链加速器的故事。

(初春伯克利SkyDeck加速器的窗口视图,由Victor Fang拍摄)

本文包含了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安辰. ai的专利

如果分享,请在报价中说明原始来源

以下是正文:

安信ai公司很荣幸入选2019年伯克利区块链加速器项目。在为期12周的强化课程中,十家入选的新企业将从以下三个方向参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项目:

-创业企业

-区块链行业

-技术

很多人很好奇我在这个顶级区块链加速器项目中学到了什么。因此,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项目委员会的友好许可下,特别是在Kartik Mehrotra和Jocelyn Weber的许可下,我非常高兴地分享我对这个令人兴奋的加速器项目的想法和注意事项。

区块链技术正在向全世界传播去中心化,我们认为应该以开放的方式分享关于这项技术的知识。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从机遇到实施”讲座中关于创业和商业方向的笔记。本课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业工程与运营系著名教授IKHLAQ SIDHU教授授课。他还是IEOR新兴领域的首席学者、创始董事和教授。本文将讨论以下主题:

伯克利区块链加速器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整个创新旅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是“有效商业模式”出现的时候。

在此之前,公司正处于寻找合适商业模式的试验阶段。

之后,公司以达到行业顶端为目标实施了该计划。

-image/ba750e5a00344a01ac208adb68109657" />



图1,版权属于原作者


Sidhu 教授在幻灯片中分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叫 William Durant 的人,他是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创始人。根据这位改革者的展望,汽车将会在上世纪初改变全美国的产业现状。但公司刚刚经过找到“有效商业模式”的关键时期,他就把目标转移到了别的项目中。


2. “在创新的不同阶段,最厉害的那批人也不相同”


自 2018 年夏天我创立了 AnChain.ai 后,总有很多朋友问我:“我应该创立自己的公司吗?”


这些朋友里的大部分人都在顶尖的公司里拿着高薪。我给他们的建议根据情况的不同都有所不同。但这次讲座就大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都需要的才能,给出了一个指导。




图2,版权属于原作者


矩阵图表显示,在寻找合适商业模式和向行业顶端攀登的两个阶段中,对能力、动力以及性格的要求都是很不同的。


这一点与我给那些想创业的朋友的建议恰恰相符合:“你到底应该在大公司工作,还是自己另起炉灶?”


每个人都不一样。在你创立或者加入创立一个新公司之前,你应该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你享受在不断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解决未知的问题吗?你愿意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吗?还是说你更擅长沿着既定的路线往前走?
  • 你更愿意遵守职业(或学校)的规则吗?还是说你总是更想去改变现状?

硅谷是技术革新的中心地带,在这个环境的影响下你对新起步的公司的理解有可能是有所偏颇的。可能在大公司里你会发展得比在新起步的公司里更好。


今年4月份,关于“程序员也是人(Developers' Lives Matter)” 和“996”工作制的呼吁引起了很多关注,在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当中尤为如此。Github 已经收到了 3 万多个星标关注,使得网站 996.ICU 一举成名。


996 工作制,也就是“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制度。对于任何行业来讲,这都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因为它会损害人的健康,最终把你送入 ICU(重症监护室)。(硅谷洞察注:关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在这篇文章里讨论过)


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正享受工作。


2018 年夏天 AnChain.ai 刚创立时, 我和安全研发团队,通宵达旦地挖掘区块链交易数据、调试机器学习模型、寻找 FOMO3d 盗币黑客团伙的踪迹。最后,我们成功地精确定位到了历史上第一个 “区块链APT” 黑客军团, 并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关注。


创立一个新起步的公司,你头上会顶着很多不同的头衔(比如我是首席执行董事+数据科研人员+数据工程师+UI设计师+博客写手+销售+其他等等)。


因此还是要温馨提示一下,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可能时不时地还是需要996一下。苹果、微软、脸书这样的公司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3. 创业最关键的环节是:实施


MBA的课程或其他教科书里都会说,对于任何新项目来说都有这样四个部分:想法>团队>认可>实施


图3,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几乎是正好相反的:实施才是关键。一个公司能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它们的实施环节。


这就让我们想起来2017年-2018年很火的 ICO mania 看图猜词游戏。他们有详细的计划报告,一支新奇的团队(团队里甚至包括兼职的发烧友),得到了一千万美元的投资。但现在,大部分这样的项目都已经消失了。他们没法通过实施这个环节的考验。对很多创业者来说,这张幻灯片上的内容是一个警示。


4. 先销售,再研发


这可能是最令我惊讶的一张幻灯片了。


图4,版权属于原作者


大部分电脑科学背景的创业者们的做法通常与之相反,他们是“先研发,再销售”。


在这里他教给研发加速器的新公司一套新的法则。


“先销售,再研发” 的好处是:


  • 低风险。几乎零花费的市场价值确认。如果你花了好几个月研发出一个产品,结果根本没人愿意买,那你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比你想象的要更高。
  • 迫使你先寻找客户。客户积累通常来讲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连Airbnb都花了好几个月才租出去他们的第一间房。所以为什么不考虑先做客户积累呢?

一个有趣的真实案例分享:90年代的时候,一名软件创业者发布了一个“尚待研发”的产品广告,下面还附上了价格标签。这是在 kickstarter 网站问世之前的事了。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拿到了 10 万美元的付款!


他如此精准地戳到了用户的痛点,使得客户甚至愿意提前买单。


但最后,他把钱都送回去了,附上一份信,工工整整地写着“谢谢,但我们库存不够了。”也是,他可以辩解说自己没有撒谎,因为确实从来就没有什么“库存”。:)


在这个案例里,他就是“先销售”,然后迅速筹集到资金,组织起了一支工程师“再研发”。公司最后发展为一个很成功的软件公司,并在几年以后退出投资。


5. 在实施阶段,你需要一支有才能的团队


作为创业者,为了不让自己被996折腾死,你最好是能有一支有才能的创业团队。至少要包含这几个元素:


  • 公司简介/产品(首席执行董事)
  • 公关/品牌意识(市场)
  • 工程师(首席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

6. 寻找投资的艺术


寻找投资是一门艺术。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求教于最好的艺术家:Marc Andressen的这封邮件就是寻求风险投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5,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寻找投资的时候,成功的 “陌生电访” (cold call,即给未经熟人介绍的陌生人打电话)包括这几个关键元素:


  • 已被证实过的社会价值(Social Proof)
  • 你的产品是什么?客户是谁?
  • 有人对你的产品有兴趣的迹象(Traction)
  • 你的团队、你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可信且靠谱的
  • 为什么想让他们给你投资?
  • 对融资金额等预期的合理要求

希望你也能向 Mark Andressen 一样拿到大额风险投资。顺带说一句,他的 Ning 也非常成功地退出了投资。


7. 揭开新旅程的神秘面纱


教科书通常会为创业者勾画出一条线性路线。但现实中往往是这样的非线性路线。


图6,版权属于原作者


新企业的创新之旅:MVP -> 先销售 -> 市场吸引力 -> 投资 -> 向顶端攀登


关键问题在于:面对未知的改变,你要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技术能力与你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这次讲座可能没有涵盖所有刚起步的创业者们想问的问题,但它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个从机遇到实施的总体指南。


作者简介


Victor Fang 博士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安全创业公司 AnChain.ai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此前,Victor Fang 是 FireEye Mandiant AI 项目的负责人,负责该公司 AI 产品战略路线图。


Victor Fang 拥有超过 15 项美国专利,著有 20 多篇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欺诈及威胁检测方面的研究论文,同时也是 “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7)” 的撰稿人之一。


译者:赵怡丹


本文作者:Victor Fang


本文原文:https://medium.com/@vicfcs/from-opportunity-to-execution-187a8b1d6c95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硅谷洞察官方网站(http://www.svins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