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1月24日 08 版)
在安徽省合肥市灵大塘社区,有一个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特殊儿童康复中心,28名教师为100多名自闭症和智障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知、发音和自理能力。
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安徽省合肥市灵大唐社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用爱心陪伴特殊儿童。
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小北的妈妈第一次听到“感官不平衡”这个词,是在小北三四岁的时候。小北的美术早课老师告诉她,小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很“安静”,害怕别人遇见他。当其他孩子互相追逐取乐时,他总是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老师建议小北的妈妈带他去检查一下是否有感觉失调或者发育落后的情况。小北的妈妈当时并不在乎老师的话。她认为小北和他父亲一样安静。直到小北7岁上小学,妈妈才发现小北有问题。他从不和同龄的孩子出去玩,也不跳来跳去。他只喜欢呆在家里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和比他大很多的“安静”的大孩子一起玩。不仅如此,妈妈还发现小北的动作笨拙,什么都怕。她在——学不会跳绳,连20厘米高的台阶都不敢跳下去。写作业的时候有很多小动作,不注意。我抓我的腿和玩我的衣服。
在医院全面检查后,发现小北有感觉统合失调。他的负责治疗师刘晓培认为他存在前庭感觉防御(重力不安全感)、双侧整合障碍和行动规划问题,并为他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小北进步很快。经过10次治疗,他已经能够连续跳绳3次以上。他还敢玩单杠和滑板,他的自行车比以前好多了。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小北已经能在晚会上很好地融入孩子们。小北的妈妈说,小北现在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很享受适龄游戏。刘晓佩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感觉统合治疗主要是提高了小北参与游戏的能力,也增强了小北在治疗过程中的自信心。
刘晓培是佳木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职业治疗科副主任,感觉统合组组长,也是中国康复医学会职业治疗专业委员会感觉统合组副主任委员。她向记者解释说,“感觉统合”是指大脑解释和使用来自人类感觉系统的信息的过程。只有通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才能发挥协调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无法和谐发展。感觉失衡会影响孩子大脑对输入的感觉信息的解读和加工方式。
感觉失衡主要有三种模式:感觉调节障碍、感觉性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辨别障碍。感觉调节障碍会引起儿童注意力、情绪和兴奋的调节;基于感觉的运动障碍和感觉辨别会导致儿童缺乏姿势稳定性、行动计划和想象力。刘晓培说:“在很多情况下,这三种模式的功能障碍是交互共存的,会有多种表现:儿童可能对感觉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活动水平可能异常高或异常低;可能经常锻炼或容易疲劳。有些孩子也可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波动。当这三个系统功能不正常时,运动协调问题非常普遍,可能会导致言语和语言延迟,学习成绩不佳。从行为上讲,孩子可能会变得冲动,容易分心,缺乏规划。有些孩子会很难适应新环境,可能会因为抑郁而对攻击或退缩做出反应。”
刘晓佩说,大量正常儿童和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2017年美国一份调查研究表明,5%-16%的正常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障碍。患有神经发展障碍的儿童和成人分别有30%-80%和3%-11%的个体在感觉处理方面存在困难。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超过80%存在感觉处理问题。对感觉输入的高反应性或对环境的感觉方面的异常兴趣包括在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率在我国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吉宁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0-6岁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严重的孩子约占10%。刘晓佩认为,这其中有很多环境和人文的原因,例如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居住状况拥挤,儿童缺少身体活动;儿童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过多,空气污染物超标;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保护过度等。
刘晓佩特别指出,多项研究显示,儿童感统失调与养育方式有关,例如孩子出生后,没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以致前庭平衡失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导致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父母或保姆怕孩子弄脏手不准孩子玩土,玩沙,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另外,父母对子女长时间表现出拒绝或否定的态度也是导致儿童感统失调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会造成子女因自信心缺乏而不愿投入新环境、抗拒新经验;还有,家庭结构缺失或家庭氛围不良、父母对子女施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双方对子女教育观念不一致也会对子女造成精神伤害,从而产生感统失调障碍。
刘晓佩提醒家长,如果儿童出现感统失调的表现,就要及早进行干预治疗。研究表明,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人际关系建立、亲子关系等各方面的功能。感统失调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手脚笨拙、身体不协调、学习困难,因此遭受同龄人嘲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自尊心的发展,进而导致孩子人格形成、成年后人际和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受损。那么,儿童出现感统失调,家长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呢?
刘晓佩说,当孩子的成长进程不符合正常儿童发展进度时,就需要加以注意。“比如,该学会爬行时没有爬行的能力,或者延后很长时间才学会爬行;与其他儿童相比,学习新动作技巧很慢、很吃力;4岁以后学习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或者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等。当出现这些表现时,家长可以先在网上搜索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估的相关问卷,看看自己孩子的表现是否符合,如果很多选项都指向感统失调,那么建议去正规医院接受感统能力评估,请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筛查评定。被发现了存在感统失调的儿童,要去专科医院和正规康复机构,请专业的作业治疗师或者感觉统合治疗师进行规范的感觉统合治疗”。
刘晓佩介绍说,感觉统合治疗是一种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旨在解决特定的潜在感觉运动问题。感觉统合干预是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进行的,强调儿童的积极主动参与,要求治疗师和儿童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并将重点放在以参与为导向的活动中。活动结果要在整个干预计划期间定期评估,以便能够监测儿童对干预的反应,并及时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治疗感觉统合失调不需要手术,目前也没有药物可以对应治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