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清晰!听上岸前辈谈2022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考研初试及复试备考经验指导
【专业和学校的选择】
我将个人抱负与对自己学习状态和能力水平的判断结合起来。因为将来想当老师,想从本科学校转到师范学校,而且一定要和专业相关,跨考不难,和以后的工作相关。我的本科专业是行政管理,未来想当政治老师,已经取得了相关的教师资格证,所以一开始选择了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国内最好的专业是北京师范大学。我定这个目标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材料,书籍,还有网上课程,但是我逐渐发现:这么难,学科跨度大,专业课有7本书,加上教育333等等,会超出课本的范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华中师范大学的老师来传教。虽然目标已经确定,但听其自然也不亏。这一听改变了我的方向。两门专业课和两本书;211(我的本科)考试211;出来的是政治学专业(文凭);主要是只有两本书!我真的很兴奋。而且很适合我的学习状态,边玩边学的那种。我知道我不是那种会努力工作的人。当然注意,这并不是说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有多简单。不要冒这个险。挑一个简单的,随便考。我稍后会谈到它的困难。只是它刚好适合我,我一跳就能够到的那种。
至于报录比,我没看过,因为我咨询过老师,看了也没什么意义。我说过,我只需要看我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等条件和这所学校的匹配程度。配准率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毕竟有很多,真的只是为了好玩。我身边真的有很多!就报个北大吧,我根本没准备好考研。终于感觉到了,玩得开心。
【公共课】
英语与政治。1月份,为了坚定考研的决心,我报了一个网上课程,是两个不太出名的老师,然后我跟着他们。关于老师和网络课程的选择,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哪个老师,只要坚持学习,就能学好。当然后期从其他老师的课中学到了英语作文和政治选择题,也很有收获,我觉得很不错。也就是跟着一个老师学,然后看“名师”的重点内容和精髓,保证重点不漏,用心脚踏实地。
【专业课】
王福蛟的政治学基础,红的、粗的、细的、像紫色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小理论吗?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学长,他给出了《政治学基础》这本书的重点。结果,我画了一本书.但也有一本书获得了:政治学的基础。虽然学过另一个版本,但难度较大,需要反复阅读;另外一本书,虽然我看的内容挺复杂的,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考试简单,基本能掌握。最好能找到学长学姐,可以指导专业课的复习。像新祥旭这样的老师都是直接学长学姐,针对性比较强。因此,我对这两本书采取了不同的复习方法。政治学的基础,经过大概的浏览和梳理,还有英语,都用了曲线记忆法,画出自己的图表,并根据那个时间进行记忆。就这样走来走去,因为方法本身会让你反复记忆。另一本专业课书是梳理,把那些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罗列出来,把文字整理成规章制度,更清晰。最后两本书都采用,也是必须的,多次做原标题和时序训练。首先看问题想答案,写要点,然后开始完整的写一个大题,然后一两次,最后阶段就是整个试卷的模拟练习。公共课政治也是一样,所以用这个方法,英语也是。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我们都会定期做一些练习。整个备考期间,我的状态是,感情上,我不卑不亢,只关心自己的幸福,保持良好的心态,按时吃饭,作息规律。其实我很享受这样规律的作息。同时,偶尔,偶尔,也有浪跑出来。比如我突然想吃螺蛳粉。为了节省时间,我会打车来回吃
个粉,买个喜茶,真的很快乐。包括国庆假期,也有和同学约海底捞和电影。平时晚饭偶尔也和同学一起约在校门口吃顿好的。适当的放松,是完全ok的,只要心在学习上,不要让自己过度紧张,至少我没有出现那种,过度劳累,过度怎么怎么样,一直是比较平和的那种。关于学习氛围,其实也很重要,因为我做不到“君子慎独”。我们学校有专门的考研座位,我就整天观察我周围的同学是怎么学的,东张西望——我斜对着有个同学特别刻苦,和我一样是文科,每天很早到图书馆占领一片空地背书,于是我也跟着他学,暗地里和他比赛谁更勤奋,这样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呀~
【复试】
有一本书,中特,本院牟老师出的,不太好买,打听了很久,最后是听学长介绍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的。流程大概就是英语的自我介绍、抽题和老师提问。题是专业相关的,我抽到的是苏联解体的原因,难度不大;老师一般会问你读过什么相关的书籍,需要很早就自己下功夫去准备,实在不行只能看豆瓣读书上面的书评。
放在最后,我还想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水平,包括自己的学校,以及自己的能力,预判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努力程度,还有自己的专业和爱好等等,去选择学校,要看考那个学校的难度和自己各方面的匹配程度。有学上就好,虽然我也会羡慕人家上985的,但是比起落榜的,还是感到很庆幸了。
选择很关键,当然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往高处努力跳一跳啦,奋力一跃,考上顶尖高校,这自然令人欣喜啦。求稳,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