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泉州7月27日电(林颖、卢春荣)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中国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获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泉州20年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结束。7月26日,国家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泉州项目成功申报情况。
成功的原因之一:泉州遗产项目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严亚林在会上介绍,“泉州:中国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包含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和遗址,反映了与古代海洋贸易相关的生产、运输、销售的空间结构,以及关键的制度、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促进了泉州在宋元时期的崛起和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
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窗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泉州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借助海洋商业的繁荣发展,以平等互信、对话交流的态度,推动中国古代先进农业技术、文学经典和哲学思想向海外传播,为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滋养。
成功的第二个原因:专业领导力促进了对普世价值的诠释
本申请为补充报告。严亚林在发布会上进一步解释称,2018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支持泉州市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合作,对项目原有定位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将项目更名为“泉州:中国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重组了申报点的组合逻辑, 提炼和突出普世价值,提出以宋元中国海洋贸易重要历史为对象的新主题。
同时,项目新增了南外完颜政遗址、石佛寺遗址、安平桥和顺济桥遗址、德化窑遗址、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6个申报点。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研究所,联合开展沪贸师、南外完颜政师、德化窑、安溪冶铁遗址古城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为调整后的申报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严亚林认为,以发掘研究为基础的高水平专业工作,合理调整项目定位和价值解读,与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交流合作,最终将确保“泉州:中国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的成功举办,为未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经验。
成功理由:科学保护延续古城历史文脉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福建省、泉州市党委、政府开始保护古城风貌,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手段,延续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树立了良好榜样。
严亚林认为,泉州坚持保护优先、价值优先的科学理念,贯彻“遗产申报是手段,保护传承是目的”的总体思路,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实施了一批保护展示项目,妥善保护了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
泉州推进历史考古研究和遗产保护,申报世界遗产。最后,《泉州:中国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可以将泉州的历史呈现为一个
强了公众的遗产认知和保护自觉。”闫亚林认为,泉州鼓励社会参与、坚持惠及民生的总体定位也是申遗成功的宝贵经验之一。他还强调:“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泉州古城的故事刚刚进入崭新的篇章。”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也表示,泉州将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做好与遗产保护有关的立法、制度制定,规划及规则制定,把泉州文化瑰宝真实保护好、活态传承好,并有效利用好。在专业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引入民间力量,引导各方一同参与保护和传承。把泉州人爱文物、爱遗产的好传统和好氛围弘扬好、延续好。同时,提升造好软硬环境,以实现遗产的共享,把保护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转变为惠民利民的实在举措。
“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管理规划修订及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细化遗产区、缓冲区管理要求和控制指标,将遗产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加大遗产安全监管和日常养护力度,积极探索活态遗产保护传承模式。”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说。
来源: 人民网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