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女朋友说河马什么意思,河马说游戏

去年夏天,清华硕士张坤宇在谷歌工作两年后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山西晋中的一所本科院校。

有人说,为什么一个清华毕业生愿意选择平凡和普通?甚至有人说他在浪费自己的才华。但是,很多人也选择明白“教育应该是给人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生活的枷锁。”“生活是自己的,个人的选择不应该被别人的言论所束缚。”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年9月11日10%风化人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孙亮泉

张坤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8岁的张没有想到,在母校的论坛上发一篇帖子,会让他今后过上“不堪重负”的生活。

对于来面试、谈技术合作、帮助学生、介绍人的人来说,微信一直响,张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嘈杂起来。他自嘲,成为“网络名人”。

这让他喜忧参半。他觉得过正常人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只想做点实事。

“这不是什么大选择,只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正确的事就行了。”毕业于清华大学分校的张放弃了在谷歌的工作,选择在家乡的第二所大学当老师,他平静地说。

“寻友帖”引起的骚动

前不久,张魏坤在母校清华大学的“水木论坛”上发了一篇“寻友帖”:清华本硕回到家乡,之前在JP摩根大通和谷歌工作,做一名普通程序员。回到山西老家,在晋中大学当老师,月薪3000元。不高,帅,有钱,有点胖。

然而没想到朋友们都报名了,这首先在网上引起了一些争议。这个帖子从“水木论坛”转到“北邮论坛”,再转到“知乎”。许多人对他的职业选择有争议。

记者在晋中市榆次区张的家中见到了他,他生长在一个新旧家庭医院社区。

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可靠的年轻人”,说话轻声细语,为他人着想。

“我只接受了一次面试,后续的面试都被拒绝了。”张说,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选择,但他和家人都措手不及。

他妈妈说他们是普通人,生活中的普通人。过平淡的生活很好,他们也不想出名。希望张在讨论和评价别人的时候能放轻松。

去年夏天,在谷歌工作了两年的张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山西。他申请成为晋中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这所大学位于张的家乡晋中。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硕士第三年了。山西高校门槛不低。有的只招硕士毕业生,正好符合晋中大学的申请条件。”张对说道。

其实这也是晋中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最后一次招收硕士毕业生。

“当时,学院里只有一个名额。张坤宇表现出色,走了进来。今年我们不招硕士。”晋中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常表示,这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学校里没有震惊。老师聊天只会说“清华硕士好。”

“一切都很平静,这是我思考后的选择。”张说,今年过得很好。刚到学校的第一年,我主要是学习和做助教和家教。最近一个学期,学院给他安排了两门课:《数据结构》和《软件测试》。

“备课还是很辛苦的。”他笑着说。

张坤宇的母亲说,儿子选择回来之前和他们商量过,家人支持他回来。“从小到大,他的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我们尊重他。况且这孩子在家也没什么不好。”

t-size:15px;">张昆玮


“别人家的孩子”


张昆玮从小就很自立,上学时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没为他操过太多心。“现在回想起来,一路比较顺当,也很幸运。”张昆玮说。


“从小学习的感觉不错,父母没有管过太多。”张昆玮笑着说,他算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课内的东西少做一些,课外多学一些,反而效果更好。


张昆玮爱读书。“小学时读的课外书多,成绩马马虎虎,但知识面宽,中学时的成绩反而跑到前面去了,但总有人比我考得好,我的成绩并不是数一数二。”


张昆玮也是幸运的。“初中毕业那年正好赶上山西省实验中学在全省招生,就考进去了。”张昆玮说。


“高中拿过山西省数学联赛和物理联赛的一等奖,基本都是自学,父母插不上手,也没报过培训班。”张昆玮说,对于竞赛,父母持中立态度,不反对也没支持,他们觉着走高考的路子更容易一些,后来出了些成绩,父母开始支持。


高中有五种竞赛,张昆玮学了数学和物理,但不会编程,“就试着学学,那个时候竞争不太激烈,刚开始感觉比较容易,后来越学越深,在高二暑假拿到了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金牌,早早定下了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昆玮说。


张昆玮说这得感激高中时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开明。“基本上高中所有的晚自习都在学习编程,向老师申请下就可以了。”


2009年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后,张昆玮的大学生活压力也不大,他说竞赛生毕竟提前学过一些专业知识,比高考生相对容易些。


大二时,张昆玮转到了姚班(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在姚班课堂旁听时被一位老师发现,交流之后,那位老师认为我的思维还可以,被推荐进了姚班,当时姚班还没有独立成系,属于计算机系,转班比较容易。”张昆玮说。


“大学时很少排名,当时我在30人的姚班也排过第十名。”张昆玮笑着说,他提这个成绩只是为了说明他在姚班也不垫底。


随后五年的硕博连读,张昆玮只读了三年半,拿到硕士学位后他选择了工作。“科研在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征途,我不是很适应这种日思夜想的工作方式。”张昆玮说他虽然学有所长,但并不擅长科研。


张昆玮


“我想做一名好老师”


张昆玮选择去工作。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金融领域知名的摩根大通银行,但只工作了三个月,岗位是编程。随后谷歌的offer姗姗来迟,张昆玮开始去谷歌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是“知识图谱的预处理和批量计算”,这是个数据处理工作,即如何更快提取信息。


张昆玮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对谷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称赞有加,但是这种“大企业的螺丝钉”让他的成就感很低。“谷歌实在是太大了,每一个项目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代码实在是太多了,庞大的数据让人绝望,我只是一个小螺丝钉而已。”


由于签了保密协议,张昆玮对老东家的薪酬和工作并没有多谈。“待遇还可以吧,没什么特别之处。”在谷歌工作两年后选择辞职的张昆玮说,自己并非仅仅因为在北京的生活压力大、收入低而选择回乡,他只是想寻找让他更有成就感的生活。


“教学生就会让我有成就感,每天教会学生一点东西,每天看到他们的进步,真的很开心。”张昆玮说,他喜欢过简单一些,没有很多麻烦事的生活。


回到家乡的这一年,张昆玮在学校指点了几个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学生的一些竞赛活动,有时在周末也会去培训机构代课,有一些额外的收入。


晋中学院刚毕业不久的一位姓李的学生说,看了张昆玮老师的代码,才明白什么是真厉害,很幸运师弟师妹们可以得到一位好老师的帮助,很多同学都喜欢张昆玮,他的做事风格也对不少学生产生了影响。


“现在的日子不错,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很努力。”张昆玮说,来自学生们的反馈让他有了信心。


“人各有志,我在同学中间算是很普通的,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有的本科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或者去创业,现在有很多已经做得很棒。”张昆玮说,他不值一提。


事实上,张昆玮最近无比忙碌。“山西正处于转型期,最近不少当地互联网企业也在联系我谈合作,他们有的技术储备不够,希望我能帮忙完善。山西的信息化滞后,其实孕育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呢。”张昆玮说。


张昆玮谋划回乡的时候,他上一个在论坛“征友”认识的女朋友选择出国留学。关于婚姻问题这些事,张昆玮说他随缘。


龙应台写给儿子的文章《亲爱的安德烈》中,《给河马刷牙》这样写道:“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事实上,选择回到家乡一所二本高校教书对张昆玮来说,真不算一个很大的抉择。


“想回企业工作,随时都能回去。但我目前确实想做一名好老师,让自己的学生成长起来,这是最重要的事。”他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