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于水的作文800字以上,第一次下海作文

1984年初,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路过深圳20楼的国商大厦,看到许多警车、警察和人群聚集在一起。经过询问,他知道邓小平要来了。他后来回忆说,“我似乎觉得是时候做点大事了。”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石

这个33岁的年轻人叫王石。

不久,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波“下海做生意”出现了。不愿意“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的千千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商海。“我们去海边吧”成了年轻人中流传的最蛊惑人心的测试。一直觉得自己平庸的王石,辞去了广东省外经贸委招商引资的工作,用卖玉米赚到的第一桶金成立了一家公司,后来就是万科。

柳传志带领10名科研人员在这个警卫室创业

这一年,柳传志也走出了中科院去开公司。为了挣钱养活公司十几个人,他摆摊,卖电子表和旱冰鞋,还批发运动短裤和冰箱。当时他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小公司会在多年后成为IT行业最知名的品牌——联想。

TCL的前身:TTK工厂现场

同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李东生,在惠州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里开了自己的工厂,并与香港人合作生产录音带,这让TCL日后一举成名。

1984年前后,万科、联想、海尔、上海大众、健力宝.这些在中国蒸蒸日上的企业一个接一个诞生了!一批批科技人员的“下海”,也让北京中关村充满了躁动。甚至有人把1984年称为中国“公司元年”,“下海”一词很快在中国流行起来。

不能不知的梗:

梗1: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国家公职人员开始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然而,“出海”意味着打破“铁饭碗”,这种冒险的做法仍然让很多人犹豫不决。

1983年,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联合发布《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以“留着铁饭碗”的优惠条件下海经商,一下子打破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死水一潭”的局面!加上“邓小平南巡”和经济特区的示范效应,一大批先知先觉者踏上了创业之路,掀起了始于1984年的第一波“出海”。

="font-size:15px;">他们寻找的不只是钱,还有生命的意义,所以只要体制透出一个小小的口,活力就会像水一样喷涌而出。这些早期“下海”的弄潮儿们,在为中国经济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更能发挥自己潜质、更能提升自我价值的道路。


全民皆商,小巷里的理发摊


梗2:


1984年最受欢迎的职业前三名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排在最后的三个选项是科学家、医生、教师,这让诸多身怀绝技的知识分子胸有不平;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对科技人才需求急剧上升,长三角一带甚至出现了借休息日到乡镇企业打工的“星期六工程师”,“当教授还是做老板”成了八十年代高级知识分子面临的最大抉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了人们跳出体制、投身市场经济之海的热情。


在这种热情的带动下,1984年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和企业家诞生最为集中的一年。


网友热议:


网友:铁饭碗不是我的菜,想下海捞鱼,元方,你怎么看?


网友:我爹下海二十年,天上飞时差点掉下来,地上跑时高速公路爆过胎,火车最安全,被人偷过钱包,虽然有人讲这个社会是拼爹的社会,但不可否认,那些作为“爹”的人,确实是一步一步拼出来的。


网友:十足路人甲的马云辞职下海,小目标是:做一家全球电子商务公司,这个段位很高的家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


网友:最近工作不好干,一跺脚下海经商去了,下次见面记得叫我李总。


网友:刘国梁下海,第一票就干了500亿!这个不懂球的胖子,海水很深呀!加个微信呗?


网友:年轻就是最大的财富!所以我有500万……像素!


网友:小崔,崔永元也下海了,成立“山楂树(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小崔美哒哒表示“从小爱吃糖葫芦,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卖糖葫芦”,吃瓜群众表示,吃你山楂放心,肯定不是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