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40个小本生意成功案例 昆明创业帮

李香兰没有童年。历经磨难,她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童话:140元创业,被误解,被遗忘,被孤立,最后靠卖花成名。

现在,在她小时候帮助过她的人们的帮助下,她种下了数千英亩的玫瑰园。为了感谢这个女孩,她的家乡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华香兰。

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如今,李香兰换了各种角色,有时穿着迷彩服下地干活,锄草锄地,修水管;有时候穿着专业的衣服坐在办公室接订单谈合作,有时候穿着围裙在厨房煮玫瑰糖。

她说,甜蜜的生活是熟的,就像这个玫瑰糖。

蓝翔上小学时,她的父亲因打架被监禁,母亲再婚。没有父母的照顾,她和姐姐只能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

老奶奶只能种一些玉米和大米来养家糊口。为了贴补家用,李香兰小时候每次放学都把书包扔在家里,跑去帮邻居干农活,每次换一两元钱。“那时候家里没有电灯,我得赶在蜡烛燃尽之前完成作业。”

看着这个贫穷的家庭,邻居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有时候,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李香兰和她姐姐蹲在门口发呆,知道家里没有饭,就叫姐姐们在家吃饭。李香兰说她是吃着一百顿饭长大的。

我考上初中的时候,一年的书要花300元,这对李香兰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开学前一天晚上,很多邻居给李香兰寄了五到十块钱。“凑了300块钱本来以为可以上学,但实际上要凑生活费。读完第一天就辍学了,家里真的没钱。”

辍学后,李香兰在县餐馆洗碗,当服务员和推销员,在加油站给过往车辆加油。当她14岁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必须谋生。但我总觉得,生活在原地打转。

2016年,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在开元开班,李香兰报名成为学生。她第一次听说在网上做生意赚钱很容易。

一天,李香兰遇见了他的叔叔,他带着一张悲伤的脸从地里回来了。他种了三英亩多可食用的玫瑰园。过去,他经常在县市场上出售它们。“那一年,行情不好,卖不出去。”

李香兰注册了一家淘宝店,将食用玫瑰摆上货架。市面上有十几斤的食用玫瑰,她在淘宝店卖120多元。

李香兰成为开元第一个在淘宝卖食用玫瑰的人。

“烂泥扶不上墙”的创业者

快递车把包装好的食用玫瑰一朵朵运出了村子,但李香兰的叔叔很着急。“我只看到车送出去的货,没看到手里的钱。”

李香兰解释说,淘宝店的支付是在线的,不是现金交易。

大叔听不懂,坚持说她在做传销,切断了她的货源。这个消息传到了李香兰的母亲那里,她的母亲向李香兰发出了最后通牒。“想做传销,就自己做,别为难家人!”有一段时间,亲戚们远离她,甚至不接电话。“当时我什么都没说,把委屈都放在心里。”

她带着500元钱去开元县,花了360元和别人合住一间十平米的卧室,留下140元创业。

r />

又花了30块钱买了个电子秤,又花了90块钱买鲜花用的保鲜膜,剩下10元钱伙食费。


这十平米的房间,是她睡觉的地方,是她办公接单、打包的地方,也是她的仓库。


叔叔将她的货源断了,为了节省路费,她去开远附近的弥勒市找货源,最初的一两周,她只吃泡面和蛋炒饭,一包泡面加满水,吃三顿。


在淘宝大学,她学会了网店需要代言,但请不起代言人,就自己代言,自己拍照、修图,她成为整个云南第一个为可食用玫瑰代言的店主。


那一年多,李香兰从亲戚朋友圈消失,大家都认为她被传销组织骗走了。再看到她,却是在开远电视台晚间新闻。


2017年,云南各地愈发重视农村电商,地方政府在找电商创业典型,开远和弥勒的媒体发现,有个叫李香兰的女孩,利用淘宝把弥勒农户的玫瑰花都卖光了。开远电视台将她作为创业典型,对她做了报道。


两天后,姐姐来到她的住处。这时李香兰已经换了住处,租了一个一百平米的房子,但房子里除了一张床,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房子里堆的都是玫瑰花。


姐姐环顾她的房间,都上电视了,怎么还过得这样简陋,“现在政府鼓励传销吗,还给你上电视?”


李香兰给姐姐从头到尾上了一课,给她讲什么叫做电商。


“你用电商卖这土货,一单赚多少钱?”姐姐问。


“十几块钱。”


“你知道我卖挖掘机一个单挣多少钱吗?几万块。”姐姐放下手里的包裹。


“我这双做几万、十几万单子的手给你打包几块钱的生意,你好意思吗?”姐姐说她,其实是心里疼她,劝她和自己一起去卖挖掘机。


李香兰沉默着摇摇头。


姐姐恨铁不成钢,“你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李香兰心里暗念,“我上不了墙,但我可以踏踏实实把根扎土地里,做我喜欢的事,种我喜欢的花。”


对玫瑰花过敏的种花人


2017年,李香兰的淘宝店一天可以接上千单,成为整个云南卖可食用玫瑰花最火的店铺。


也就是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决定,“既然食用玫瑰花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那干脆带着家乡的乡亲们一起种植,也算报百家饭之恩。”


她回到老家龙潭村田埂,跟乡亲们提了“你们只管种,我来收鲜花”的想法。乡亲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万一我们种了,你又不收,我们咋办?现在种小西红柿,即使卖不出去,还能给家里的猪羊牛当口粮,可不敢乱折腾。”


倒是邻村一个“胆儿大”的农民,“第一年种了七分地的食用玫瑰,全给我们卖完了。第二年,他一下扩张到了20亩。”消息从龙潭村村头又传到了村尾,原先不敢种植食用玫瑰花的村民得知消息,纷纷效仿。


“到现在,有30多家农户加入种植队伍,相对于种玉米水稻,每亩亩产翻两到三倍。”李香兰覆盖的总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


种植玫瑰花的乡亲们,有的盖起了二层小楼。为了感谢李香兰,乡亲们给她取了个名字“花香兰”,李香兰将自己公司的名字叫做花香兰。


这两年,李香兰像个花匠,手把手教他们选玫瑰、种玫瑰,和他们一起采摘玫瑰,包装玫瑰。直到去年年底,跟着她种玫瑰的乡亲们才知道一个秘密,李香兰对玫瑰过敏。


她每到干活儿的时候,就会咳嗽。乡亲们问她怎么了,她说感冒。


现在,乡亲们再提这件事,她昂着头笑,“我没骗你们啊,我确实对玫瑰‘感冒’,不‘感冒’,我怎么会坚持下去。”


“用未来,敬故乡”


现在,吃百家饭的李香兰,成长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而故乡开远,也从一个将电商误解为传销的地方,依靠电商成长为鲜花之乡。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在全国的首个县(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落户开远。李香兰的花香兰农产品经贸有限公司,也成了开远知花小镇数字农业基地的14家鲜花企业家之一。


阿里巴巴大农业团队、阿里云的工程师们,为这里做了平台软件设计与开发,平台运营所需公共云资源,包含云服务器、云数据库等,开远鲜花实现“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在数字化种植大棚,实现四季开花。




李香兰也越来越在意数据,“以前互联网是高频词,现在是大数据。”她搜索发现,自己所在的鲜花基地,只是阿里巴巴在全国落地的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之一。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成立了数字农业事业部,构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


“千分之一。”他问合作伙伴丁辉,“大数据对我们的企业意味着什么?”丁辉一时没法做出专业的解答,想了一会,他打了个比方,在以后,重要性就像石油,威力就像原子弹。


边陲小城开远的鲜花产业随之迈进数字时代,2018年,开远花卉种植面积6.58万亩,花卉农业产值5.64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20%。


现在的李香兰,有车有房,但她总想着加大投入,她的玫瑰花种植基地已经实现了无人机植保、数字化智能灌溉。


种花的同行说,种花的李香兰是开远鲜花基地最有故事的人,她经历过苦难,可今年才28岁。


李香兰说,“苦”字,下面是古,上面是我种的花;难字,你把它拆解,左边是“又”,右边看起来像个“佳”字,“你能理解吗?”


她没法评价自己是不是成功,“只能说一直在路上”,“但我赶上了上一波风口,被阿里巴巴、被电商启蒙,是故乡最早做电商的年轻人之一,但风口总归会过去,我要寻找下一个风口,我看见了数字化。”


远望,群山,小时候穷,李香兰总想着山的那边是特别美的天地,现在,他相信自己脚下就是,“用未来,敬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