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解释,语文素养的内涵

一个学生问了阅读的困惑。

自然,现在外面都说读书是重点,还有N多牛娃,上学前读了一百多万字。相比之下,我自己的宝宝还在咿呀学语,不急是不可能的。

正如对话所说,当你五岁的时候,你仍然应该玩泥巴,仍然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童年已经过去,我劝你不要太担心。

和我一样,读书基本上要到大学以后才开始发力。在我大学的四年里,我从图书馆借了200本书。毕业后,我继续读书。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00份。

下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为什么不停止阅读?而且种类繁多。你为什么对一切都感兴趣?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满足好奇心;第二,寻找解决方案。

我读书有明确的目标,读完后有新的疑惑或者想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为什么我能读这么多书。

但是我看了这么多书,知识面很广,但是很少看那些真正经典的书。比如《荀子》 《韩非子》 《道德经》 《庄子》 《孟子》等。没听说过,但没真正读过。

打开这些经典之后,我被自然和人震撼了。我以前读过的书都不如一本好。如果我能仔细研究其中一部经典,并彻底思考,我一定会收获很多。

这个怎么说?

px;">因为任何一本经典,都是前人毕生所学的智慧结晶,我们能学透的话,就相当于复制了本人的水平。想一下,韩非子、孟子、孔子放在今天,都是什么人物。所以呀,能把一本经典啃完了,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的水准。


然而,我们今天可获取的书太多了,很多书都是囫囵吞枣地读,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而那些很少人读的书,因为以讹传讹,竟被束之高阁。


我现今深入解读了《千字文》和《道德经》,原文加起来才六千多字,粗略解读,就有十几万字的解读笔记。将来我有空,再进一步解读、延伸的话,恐怕没有百万字是下不来的。读完以后,我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这就是少则得,多则惑。


回到小朋友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应该怎么操作呢?


我认为,首先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忠于生活。在日常的玩耍和游戏,甚至干家务活中,都是阅读的一种。


咱们阅读,是通过文字的方式获取外部的、凝练的信息,这个方式快速、便捷、简单。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小朋友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没有用自己的身体去体悟生活,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那么就不可能形成自己感受生活的能力。


也就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阅读再多,终其一生,最多也就是他人的复制品。如果读的东西很多很杂,看似很博学,其实是四不像。


《道德经》言,“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面临最大的麻烦不是匮乏,而是过剩。面对汹涌而来的书籍、信息和内容,能否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合适的内容,才是真本领。读得多,读得早,读得快,不算什么本事。


小朋友在生活中历练,再辅以适量的阅读,等到一定的时机,自身经验和书本内容就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就像我一样,从前出去徒步、骑行,看到令我感动的风景,总会附庸风雅一番。


阅读有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掌握相应的阅读技术。


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就是先整本书通读一遍,不做深度的研究。然后,再一个个章节细读,琢磨细节。最后,再通读一遍,查漏补缺。我指的是课本或其它值得反复读的书,大多数书我都是通读一遍,然后摘录其中的好句,或者写一篇读后感之类的。


技术不难,只要愿意读书,越读越多,就会读得越来越好。但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特别是小朋友,他们本身还处在探索生活的基础,生活中大把新鲜事物可供学习,阅读其实没有太大吸引力。除了故事或者游戏、动画片、科学知识等这种平时没有的,才容易让他们感兴趣。


我记得小时候,看到《故事会》《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就能连续看个不停,连饭都无心吃了。以前书籍匮乏,读完即止,所以一般孩子爱读书总有限度。今天情况不同了,读书太多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对视力和身体健康都不利。


我了解到,有些小朋友有点“阅读成瘾”了,整天都看课外书,却不愿意好好写作业;有些甚至连吃饭、洗澡、坐车都不愿意放下来。这就不是学习的范畴了,过犹不及嘛。


如果大家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要注意了,把握好尺度。


今天在Q群和大家聊到答题进群的话题,灵机一动。


为什么大家愿意孜孜不倦地读文章来答题呢?


还不是因为微信群有一群经过答题认证的,三观吻合的群友,可以做高价值的互动交流,和其它鸡娃群是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道不同不相为谋,一点都不鸡血,大家聊的都很舒服。


这是大家答题和阅读的动力。为了进群,冲鸭!


我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门槛,有助于防止那些不适合的人进群,也让大家有一个通过考试的成就感。


所以,我就想到,大家为什么不可以效仿这种答题方式来安排孩子的阅读计划呢?


比如,你给孩子一本书,并提供一些相应的问题,指明答案就在书中。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如果答中了,他将获得什么奖励。


前期可以通过一点适当的奖励来进行引导,培养孩子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时间过后,形成习惯了,从阅读中得到了快乐与成就感,就不需要奖励了。


作为守关者,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容易;并给予孩子答对与否的确认,或者给予适当的提示。这样,是不是比单纯地把书丢给孩子,让自己一个人闷着头读好多了呢?


而且,同一本书,你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促使孩子研究不同的角度,拓展深度和广度。就像我的题目,都是从文章中出的,但会有所变化。


这是一个超级好玩的阅读游戏,我之后再来细化具体的设计,帮助大家更好地实施。而这种创造性解决阅读难题的方式,叫助推,是行为心理学的重要应用。


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绝对很有帮助。


至于小学阅读材料的选择,我推荐语文大咖温敏儒教授主编的《语文素养读本》,是和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内容,再好不过了,每个学期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