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联合研究小组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5月31日至6月15日,市政府研究室、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组成联合调研小组,赴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日照、合肥等地调研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部分区县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学习吸收了广西、广州、武汉、东营、济宁、莱芜
一、外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的新高潮方兴未艾。各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位和龙头地位。
(1)大力营造大规模招商开发的浓厚氛围。第一,坚持高层次晋升。济南建立了重大项目会见工作机制,明确了市主要领导会见外商的相关程序。对于会见市主要领导的外商,具体投资事项由市投资促进局会同市委、市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实施。合肥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汇报一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走出去”招商,大班子领导与重点企业、重要客商进行点对点高层对接。二是加强考核奖惩。济南对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区县给予一定的奖励。每季度对各区县招商引资工作进展不佳的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在年度考核中扣除。
(二)大力实施重点产业投资。一是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合肥引进《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近年来,吸引了海尔、美的、格力、长虹、BOE、TCL等国内家电行业巨头纷纷落户合肥。二是着力构建产业招商机制。日照、济宁实行“一个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工作团队、一个工作计划、一个行业”的“五个一”招商机制,设立重点行业招商办公室。各行业由一个市级部门和单位牵头,集中人员和精力做好产业招商工作。
(3)大力实施专业精准招商。济南将中介机构视为“投资伙伴”,成立了由31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招商专家智库。合肥组建了1800个招商团队,成立了5个海外招商团队,分别进驻北京、上海、武汉、厦门、广州招商引资。
(四)制定力度大、含金量高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合肥设立“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等区县、开发区奖项;设立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重大信息奖”、“优秀投资顾问奖”等个人奖项,并分别给予奖励。广西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暂行办法》,对年度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的区市给予财政奖励,补充招商引资资金。重大项目资金奖励方面,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对新设立的外资企业按实缴注册资本进行奖励。新设立的内资企业,按外商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给予奖励。在代理奖励方面,济南发布《社会化招商奖励办法(试行)》,将固定资产投资的5%作为内资投资项目的引荐奖励基金,将外商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的6%作为引荐奖励基金。
(5)大力强化园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作用。济南高新区哈
(6)大力加强招商引资。济南在全省率先进行招商引资制度改革。按照“专业组织、专业团队、集中力量、上下统一、权限分散”的思路,济南成立了市投资促进局,这是市政府的一个部门,形成了“一门引进、多元跟进服务”的招商新格局。合肥市投资促进局作为公务员管理的县级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40人,职能处室7个,正、副领导职数各1个,负责管理浙江、深圳两地的市政府办公室。
二、做好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下,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遵循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努力”的总体思路、“四位一体、组团规划、全域融合”的城市工作思路、建设现代化组团式大城市的目标和“十个新突破”的工作重点。更加注重专业精准投资,更加注重大项目投资,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更加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大、高、新、强”重大产业项目,成效显著。为了刺激城市的经济增长,
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使招商引资真正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点,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命线”。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也要关注、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每年引荐一定数量的有价值的招商线索和信息。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容错纠错制度,鼓励招商干部探索创新,创造性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议借鉴济南等地做法,研究制定我市社会化招商奖励办法,对引荐并实质性促成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我市的引荐人给予奖励。坚持每月对各区县、各园区及市直部门招商工作进度进行调度、排名、通报,发挥考核导向。强化招商机构和人员力量,选派熟悉经济工作、年富力强、有创先争优意识的干部,充实配强招商队伍。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要求,探索实行员工岗位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
(二)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重点产业招商。一是突出招商重点。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三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知名民营企业和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更多地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对新旧动能转换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产业项目。二是完善重点产业招商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市产业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统筹产业项目布局及产业政策支持,编制重点产业招商指导目录,高端策划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实现错位发展,特色集聚。
(三)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一是继续坚持小分队招商。加强对专业招商小分队的过程考核,建立小分队招商重点企业走访台账,督促小分队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工作。二是成立驻外招商联络处。针对经济发达、产业关联度高的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议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设立市级驻外招商机构,开展对重点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在“两洲、两国、两地”等境外重点国家和地区,聘请招商专家或中介机构作为我市境外招商代表。对区县、园区驻点招商工作进行指导,提高招商对接层次,建立市、区县、园区、部门招商的常态互动机制,共享招商信息和资源。三是强化园区的招商载体作用。突出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阵地、主平台作用,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标准厂房、科技孵化平台、商务楼宇等招商载体,提升园区吸引力、承载力。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各园区产业集聚和错位发展。制定出台发展“飞地经济”的政策措施,在税收留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分配等方面,协商确定利益补偿机制。落实园区招商机构,配强招商人员,并与区县招商部门形成招商工作合力。四是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引导鼓励我市企业拿出优质资产,通过股权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开展战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四)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议全市重点产业招商项目享受市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规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统一配发“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服务保障卡”,为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全程跟踪服务制度,督促相关部门提高效率,限时办结相关手续。进一步提升“三最”城市水平,更大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五)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加快实施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四大招引”工程,力求在引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智力技术、管理研发、营销总部机构,特别是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海内外顶尖创新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才上实现新突破。
责任编辑 夏侯宏颖